2019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做好“六稳”工作,深入实施“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突出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产业发展回升向好,三大需求协调推进,发展活力不断激发,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财政收支。全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784.9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8.5亿元,增长6.4%。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67.9亿元,增长10.9%,其中节能环保和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增长57.4%和58.6%。 就业和再就业。全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5.4万人,6.8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2.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1%。 市场价格。全年宁波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0%,涨幅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列第10位。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购进价格下降3.8%。12月宁波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8.3%,同比涨幅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排第27位。 图2:2019年宁波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情况 单位:% ![]() 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提升农村品质,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1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1个、特色精品村30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3个。全年全市共投入“百千工程”资金20.6亿元,累计1222个村启动村庄整治建设;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2232个;年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2110个,覆盖率达85%。 ![]() ![]() ![]()
工业高质量发展。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费用3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0.3%,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4.2%。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7%、7.4%和6.2%。年末全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拥有规上工业企业5921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170.7亿元,增长7.3%,高出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9个百分点。 建筑业。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25.8亿元,比上年下降1.1%。 ![]() ![]() 现代都市建设。完成东外环、环城南路东段、北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口”字形城市快速路网全面形成。全年新增公园绿地50公顷,新建绿道165公里,东部新城生态绿道入选省十佳最美绿道。城市水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全市污水处理量7.2亿吨,COD减排总量14.6万吨。全市建制镇智慧城管建设运行全覆盖。全年完成“三改”建筑面积1386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288万平方米。 ![]() ![]()
电子商务。全年全市完成网络零售额19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全年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282.0亿元,增长17.2%,进口和出口额分别为206.1亿元和1075.9亿元,分别增长41.6%和13.4%。 旅游业。全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3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接待国内游客1.4亿人次,增长12.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03.1亿元,增长16.4%。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76.2万人次,实现入境旅游收入4.0亿美元。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酒店102家,其中五星级21家;共有4A级以上景区34处,其中5A级2处。宁海县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会展业。全年全市举办各类会展项目330个,比上年增加11个。其中,展览项目198个,展览面积21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数量达26个。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全球云计算大会(宁波站)更名为全球云计算大会(中国站),宁波作为中国唯一举办地。年度获“中国最具影响力会展城市”荣誉称号。 ![]() ![]() 全年新增对外贸易经营备案登记企业5310家,累计达47280家;全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1413家。民营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4.1%,出口额增长12.2%;进口额占全市进口总额的55.6%,进口额增长8.0%。从产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6.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从贸易伙伴看,直接与我市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225个,其中对欧盟和东盟的进出口额分别为1703.6亿元和877.5亿元,分别增长3.7%和20.5%,对美国的进出口额为1422.9亿元,下降7.6%。全年完成对一带一路沿线65国进出口额2633.6亿元,增长17.0%,其中对中东欧17国进出口额284.8亿元,增长8.4%。 利用外资。全年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数737个,比上年增加114个;合同利用外资77.4亿美元,增长48.1%;实际利用外资23.6亿美元,增长19.7%,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74.5亿美元。第二产业新批项目135个,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增长48.9%。至年末,全市共有63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141个项目。 对外合作。全年全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206家,增长19.8%;备案中方投资额17.0亿美元,下降58.9%。全年完成境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17.5亿美元,增长4.0%。 服务贸易。全年全市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51.9亿元,其中出口625.2亿元,进口326.7亿元,分别增长14.7%、12.7%和18.7%。全年承接服务外包执行额373.7亿元,增长11.0%,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88.8亿元,增长18.4%。年末全市服务外包企业1622家,从业人员6.3万人。 国内合作。全年全市东西部扶贫协作落实财政援助资金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安排帮扶项目242个,带动贫困人口16.3万人;全年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88个,实到资金34.2亿元。 ![]() ![]() 交通基础设施。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1374.7公里。首次实现内河集装箱历史性通航,全年已完成通行14航次。金甬铁路、杭甬复线宁波段一期等5个重大项目实现全面开工,栎社机场三期等5个重大项目建成投用。 综合运输。全年全社会完成货运量6.8亿吨,比上年增长11.3%,货物周转量3976.9亿吨公里,增长10.6%。全年完成全社会客运量1.15亿人次,增长4.4%。其中,公路客运量3829万人次,下降0.8%;铁路客运量6197.9万人次,增长7.9%;民航客运量首次突破1200万人次,达到1241.4万人次,增长5.9%。 表3 2019年宁波市交通货运情况 公共交通体系。年末全市共有公交运营车辆10106标台,同比下降2.1%;运营线路1153条,下降7.8%。地铁3号线一期、宁奉城际铁路首通段开通。全年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1.67亿人次,增长46.1%。年末全市共有公共自行车4.2万辆,全年累计租车2797.2万辆次。年末全市共有出租车6267辆,累计运营里程50474.5万公里。 ![]() ![]() 证券业。全年全市证券成交总额6.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其中股票和基金成交额4.0万亿元,增长52.3%。年末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150.5亿元,增长49.5%。期货代理交易量6748.5万手,增长2.0%;代理交易额4.2万亿元,增长1.1%。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数215.7万户,增长7.7%。年末全市共有22家证券分公司,158家证券营业部,1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1家期货公司,9家期货分公司和38家期货营业部。继续推进“凤凰行动”宁波计划,年内新增境内上市公司5家,实现首发(IPO)融资39.1亿元,年末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80家。全年各类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公司债券等工具再融资349.1亿元。 保险业。年末全市共有市级及以上产险机构32家、寿险机构25家、专业中介机构102家。全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3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5.5亿元,增长8.3%;人身险保费收入210.3亿元,增长25.4%。全年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3.9万亿元,增长21.1%。全年赔付支出147.7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08.6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39.1亿元。 ![]() ![]() 教育事业。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975所,在校学生总数137.3万人。其中,在甬高校15所,在校学生20.6万人;普通高中85所,在校学生8.9万人;中职学校36所,在校学生 6.7万人;初中224所,在校学生21.4万人;小学427所,在校学生50.4万人。年末全市共有全日制民办中小学(幼儿园) 937所,在校(园)生28.8万人,占全市全日制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园)生数的24.7%。义务段有28.7万名外来务工子女就学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人才开发。全年全市新增博士、博士后1017人,总量达789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9万人,累计达48.4万人;新引进全职海内外院士8名,累计19名;新建院士工作站13家,累计147家;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8家,累计189家;新建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累计90家。 ![]() ![]() 文化建设。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5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90项。歌剧《呦呦鹿鸣》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甬剧电影《典妻》荣获第二届中国戏曲电影展“优秀戏曲电影奖”。奉化南渡广济桥和余姚通济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末市域范围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33处。奉化何家遗址和西门口汉唐遗址入选2019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 体育事业。全市首届全民运动会暨第十八届运动会成功举办,共设比赛项目86项,举办各级各类赛事3000余场,参与人次近200万。全年共举办60场国家级以上赛事;全市体育健儿夺得各类国际比赛金牌27枚、洲际比赛金牌8枚、国内大赛金牌126枚。奥体中心“三馆一园”正式投入运营。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21.5亿元。 ![]() ![]() 人口规模。年末全市拥有户籍人口608.5万人,其中市区300.9万人。全年出生49464人,其中男性25772人,男女性别比为109︰100。人口出生率为8.17‰,自然增长率为2.14‰,连续22年低于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854.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73.6%。
![]() 社会保险。年末全市企业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68.2万人、426.6万人、297.2万人、375.5万人和276.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城乡居民医保分别为113.8万人、33.0万人和322.3万人。年末全市累计发行社保卡956.8万张,社保卡金融账户激活率达71.8%。 民生保障。年末全市拥有养老机构282个,床位数7.5万张。全年全市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9万人,低保资金实际支出5.0亿元。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月940元。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为2010元、1800元和1660元三档。全年有5.8万名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8.7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全年全市796名0-6岁残疾儿童得到基本康复服务与补贴。年末全市特困对象集中供养2913人,集中供养率为83.1%。 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市完成棚改投资126亿元,完成棚改面积88.7万平方米,新增保障住房困难家庭9010户,城乡一体化住房保障体系基本构建。 慈善事业。全年市县两级慈善机构募集善款9.5亿元,比上年增长40.0%。救助支出7.8亿元,增长23.8%,受助的困难群众达51.9万人次。年末全市慈善机构累计募集善款已达76.6亿元,累计救助支出60.4亿元,受助468.5万人次。 ![]() ![]() 生态建设。全年全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7.1%;PM2.5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全年新增排污权交易75笔,交易金额6610.9万元,新增有偿使用420笔,金额1.65亿元。继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市完成268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和15个工业园区的治理;完成2022家涉气“散乱污”企业(作坊)的清理整顿和216家落后产能涉及企业的淘汰。全市地表水省控以上断面水质Ⅰ-Ⅲ类比例为89.5%,功能达标率100%,全市117个县控以上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均达到或优于Ⅴ类。13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北仑和宁海分别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奉化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注:(1)本公报所列2019年的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是宁波市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基础上提出的新目标。“2”是建设绿色石化、汽车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4”是建设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软件与新兴服务等4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6”是建设关键基础件(元器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 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