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VDA6.3过程审核全解析以及注意点

 宋洋sy 2020-03-16

VDA6.3过程审核通常是按照以下步骤开展的:

过程审核的第一步是“审核计划”,建议在头一年的年底就制定好下一年的审核计划。

P2-P4的审核根据产品和过程开发的进程而开展即可,今天所介绍的“审核计划”主要是针对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的产品,此时审核主要是依据P5-P7

(1)    审核频次

建议根据上一次审核的质量等级来确定审核频次,小黄老师对审核频次的建议如下方图片所示。如果是初次审核,建议审核频次为每半年一次。当然,实际当中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如审核员数量)来确定审核频次。

(2)    划分过程步骤

如果生产过程非常长,可以考虑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小的过程步骤,比如下方是根据生产产品的工序来划分过程步骤。

除此之外,也可以考虑根据不同管理人员管辖的区域来划分过程步骤,这样便于根据审核结果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

(3)    制定审核计划

根据审核频次和过程步骤,制定审核计划。下方图片为审核计划的示例,审核计划可以精确到,最好精确到

每一次审核最好有两名审核员同时开展,一人担任主审,另外一人担任复审。

另外,同一时间最好只进行一个审核,以便于被审核方安排人员进行陪审。

年中总结会年终总结会,最好也体现在审核计划中。

第二步——审核准备

如果说去实地开展审核是“台上十分钟”,那么审核准备就是“台下十年功”,准备得是否充分对于审核的开展至关重要。

记得我第一次做过程审核,去现场审核只花了5天时间,但是在此之前的审核准备却花了1个月。正是由于准备得很充分,所以审核的时候感觉胸有成竹,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那么审核准备究竟准备些什么呢?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1)法规要求;(2)技术要求;(3)用户抱怨。接下来我将逐项进行介绍。

(1)法规要求

企业生产的产品如果不满足国家法规的要求,那么可能导致大量的召回,甚至面临国家的经济处罚,后果将非常惨重。因此,在做审核准备时,一定要了解国家法规对于审核对象有什么要求,并在实际审核时进行重点关注。

比如,对于汽车这个产品,国家法规对双怠速尾气排放的检测流程以及合格标准有明确的规定,一定要提前了解这些规定,并审核实际的过程是否满足了这些规定。

(2)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是指在设计产品时要求产品的特性需满足的要求,比如产品的尺寸要求,功能要求等等。

技术要求通常都体现在图纸上,比如说零件图纸,装配图纸等等。技术要求既包括产品的最终要求,也包括装配要求,比如零件的装配顺序,装配注意事项等等。

有一些技术要求可能会直接引用企业标准,甚至行业标准,比如金属的表面防护,就有相应的行业标准。

在做审核准备时,了解技术要求通常是工作量最多的,审核员通常需要阅读大量的图纸和标准。

(3)用户抱怨

通过了解用户的抱怨,可以识别出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在审核中予以重点关注。

这里的“用户”既包括内部用户,例如产品审核员,也包括外部用户,即产品真正的使用者。

例如:售后统计数据显示抱怨天窗漏雨的车主非常多,那么在过程审核时可以重点的关注天窗的装配工艺。

(4)过程审核提问表

在做审核准备时,可以将前面所述的法规要求,技术要求以及用户抱怨用一个表格记录下来,这样可以避免疏漏,在审核时拿着表格逐项进行检查即可,这样审核将变得有条不紊。

 

在正式实施审核前,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那就是首次会议

常言道:“生活需要仪式感”。首次会议就是一件让过程审核变得更加有仪式感的事情。

首次会议的时间无需很长,15到20分钟即可。

首次会议的参与人员,主要是被审核的部门的领导以及审核协调人

那么在首次会议上主要介绍哪些内容呢?小黄老师的建议如下:

(1)    介绍审核团队

介绍本次审核的审核员是谁,建议一名主审和一名副审共同开展审核。

(2)    介绍审核的目地

介绍一下本次审核的目的,比如说是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评价,新产品批量投产前对其生产过程进行认可,对批量的生产过程进行定期的审核等等。

(3)    介绍审核的日程安排

介绍每天的审核区域,每日问题沟通会的时间,末次会议的时间等等,以让被审核方心中有数,并做好相应的陪审安排。

(4)    介绍陪审团队

介绍各相关部门的陪审人员,在介绍的同时可以感谢一下被审核部门对于审核的配合与支持。

(5)    其它内容

除了以上这些内容,还可以考虑介绍一下对被审核部门的要求,比如说一周之内反馈整改措施。也可以介绍一下后续复审的计划等等。具体审核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最后,也可以让领导做一下总结发言

(6)    过程审核通知

如果过程审核的频次比较高,被审核方对审核的流程也非常清晰,那么可以考虑用过程审核通知去替代首次会议,毕竟要把那么多相关部门的协调人和领导召集到一起召开会议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结语:

召开过程审核首次会议,可以让审核显得很正式,也可以让被审核方感到一定的紧张,使被审核方更好的配合审核的开展。

首次会议召开了之后,审核就正式开始了。

之前的文章中小黄老师介绍了审核准备的重要性,如果做好了充足的审核准备,那么审核就按照审核准备的内容一步一步的进行就可以了。
 
当然,一些有经验的审核员,可能并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审核准备,因为VDA6.3提问表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了然于胸,审核的时候自然可以信手拈来,行云流水了。
 
具体实施审核时有哪些重点的注意事项呢?小黄老师认为有以下几点:
 
任何人在被别人指出问题的时候,多少都会有点抵触情绪的。因此当审核中发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心平气和的告诉被审核方问题具体是什么,是违反了哪个标准或者VDA6.3当中的哪个提问,尽量做到让被审核方心服口服。
 
审核时建议随身携带一份VDA6.3提问表,这样便于向被审核方解释审核问题违反了VDA6.3中的哪个要求,与此同时促进被审核方对于VDA6.3的理解。
 
提出问题时切忌不要说“我觉得这是个问题”,“我认为这是个问题”,因为这样显得太主观,提问题一定要有理有据。
 
提出问题时一定到当场与陪审人员澄清问题是什么,而不能事后再跟陪审人员说,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每天审核结束时,可以花一点时间召开一个小结会,与被审核方梳理一下当天发现的所有问题。
 
如果审核时发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可以考虑叫停生产,或者让被审核方制定紧急措施。
 
当发现问题的时候,被审核方可能会向审核员求情,对此应委婉的拒绝。
 
审核当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对此小黄老师无法一一给出建议,需要审核员去随机应变。新审核员往往会觉得做好审核很难,但是其实天下并没有真正难的事情,重复的次数多了,失败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不会觉得难了。
 
最后分享台湾著名的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生前分享的一个小故事,曾教授在国外的时候,有外国人问他什么是“神通”,他二话不说,找来一碟花生米和一双筷子,让那个外国人夹,那个外国人夹一颗掉一颗,曾教授拿过筷子,把花生米一颗一颗的夹到嘴里,说到:“这就是神通。”其实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神通,重复的次数多了,自然就有了神通,过程审核何尝不是如此呢?

核结束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对被审核过程的过程能力进行评价了。

(1)   过程审核问题清单

审核结束后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将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整理成问题清单,下方图片为小黄老师做的问题清单,供大家参考。

在描述问题的时候,最好写清楚标准是怎么要求的,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这样描述问题会显得更加有理有据。

描述完问题后,再评判这个问题是不满足VDA6.3哪个提问的要求,将VDA6.3提问的编号填入清单当中。

根据问题不满足VDA6.3要求的程度,评价问题的分数,评分标准如下方图片所示。

(2)   对VDA6.3提问的评分

问题清单制作好了以后,你可能会发现有多个审核问题不满足某一个VDA6.3提问的要求,此时取这些审核问题的分数中最低的那个分数作为该VDA6.3提问的得分。详见下方的示例。

你可能也会发现针对某些VDA6.3提问没有任何审核问题,此时该VDA6.3的提问的得分可以为10分,也可以对该提问不进行评价,此时得分为nb(德语nichtbewerten的缩写,意为不评价),要注意的是,必须要说明不评价的理由,另外,在对过程要素,子要素或过程步骤进行评价时,必须至少2/3的提问得到了评价。

(3)   符合率的计算

当完成了VDA6.3提问的评分,接下来就可以计算被审核过程的符合率了。下方图片中小黄老师举了一个计算符合率的例子。当然,计算符合率有很多的注意事项,后续小黄老师会写文章进行专题的介绍。

(4)   质量等级的评定

当完成了符合率的计算,接下来就可以根据符合率来评定质量等级了,评定方法如下方图片所示。

(5)   降级规定

如果触发了某一些条件,质量等级还需要降级,降级的规则如下方图片所示。

总结

评价的过程中最难的地方在于第(1)点当中的评价审核问题具体不满足VDA6.3哪个提问的要求,以及评价审核问题的分数,这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评价的比较准确,后续小黄老师会带领大家进行一些专题训练。

不同的审核员在评价同一个过程时,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就像不同的考官去看同一篇作文,可能会给出不一样的分数。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家书中说:“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五而侥幸得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意思是说在考试场里,只有文章丑陋而侥幸得中的,决没有文章好而被埋没的,这是一定的道理。其实好的过程也是如此,绝对能获得审核员一个好的评价的。

在评价完成后,接下来就是要召开末次会议对审核结果进行展示了。

末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向被审核方的领导展示过程的质量状态,因此一定要邀请被审核方的领导参加。末次会议的时间无需太冗长,汇报的内容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那么在末次会议上应该展示哪些内容呢?对此小黄老师的建议如下:

(1)    各过程要素及过程步骤的符合率及质量等级

(2)    P6子要素的符合率及薄弱环节

对于符合率比较低的子要素,最好说明一下原因。

(3)    各过程步骤的问题数量

对比各过程步骤的问题数量,问题多的过程步骤的负责人将更能感受到压力。

(4)    各责任部门问题数量

对比各责任部门的问题数量,问题多的责任部门将更能感受到压力。

(5)    总结优点及不足

被审核过程的优点还是值得肯定。指出不足,明确未来优化的方向。

(6)    重点问题

可以挑选三五个典型的重点问题进行介绍,在介绍重点问题的时候,最好附上能给人以视觉冲击力的问题照片,这样能给被审核方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7)    审核结果会签

由被审核部门的领导对审核结果进行会签,以表明对审核结果的认可。

(8)    领导总结发言

会议最后由领导进行总结发言,对未来的工作作出指示。

总结:

通过总结会,让领导层对过程的质量状态清楚明了心中有数了,那么总结会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过程的质量状态比较差,通过总结会的展示,能够触动领导的心灵,那将是一次成功的结果展示。

当末次会议结束以后,是不是意味着审核就已经结束了呢?当然不是!末次会议结束以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后续工作,那就是收集被审核方针对审核问题所做的原因分析以及制定的整改措施,以及定期对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复审。

根据小黄老师的经验,被审核方针对审核问题经常存在原因分析不彻底,以及制定的措施浮于表面的现象。因此审核员一定要认真的阅读被审核方反馈的问题原因以及整改措施,当发现这些现象时,一定要要求被审核方重新反馈。

整改措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下方图片中小黄老师举了一个例子。

被审核方制定的措施经常只停留在“纠正”这一个层次,少数会制定“纠正措施”,只有极少数会制定“预防措施”。如果仅仅只是做到“纠正”,提升过程质量的效果是很有限的,审核员应要求被审核方至少制定“纠正措施”,尽可能的制定“预防措施”。

接下来,小黄老师再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收集了措施之后,审核员应定期复审问题的整改情况,并将整改情况分发给领导层。如果发现一些问题迟迟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应及时升级。

总结

发现问题只是发现财富,解决问题才能获得财富,但是只有有智慧的企业才做到了后者。相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更加难一些。作为过程审核员,一定不能止步于发现问题,而是要协助被审核方解决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来源:小黄老师讲过程审核/小黄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