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是一种多肽,是一种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生物活性蛋白,这种蛋白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后,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消化分解,它的生物活性就会消失,从而失去降血糖的作,因此胰岛素不能口服,通常都是皮下注射。 ![]() 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新的胰岛素输送方法。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了一个可摄取的自我定向毫米级施加器,这个新发明预计作为很好的载体口服胰岛素胶囊给人体注射胰岛素。研究人员在测试中发现用这个口服胶囊注射胰岛素与皮下微注射效果相同,在未来这项技术可能会使口服胰岛素成为现实。 一、微针注射技术 科学家们开发的药物输送装置非常小,直径约2.5毫米,只有5毫米硬币的一半大小,毫米级施加器上的压缩弹簧固定在糖块中,携带药物的微针与弹簧连接,微针可以在弹簧的作用下插入胃壁进行注射,类似于皮下注射胰岛素,在初始状态下,弹簧固定在方糖中,当该装置被吞入胃中时,胃液会溶解糖块,弹簧会射出微针,针尖由近100%的压缩冻干胰岛素制成,这时胰岛素可以注射到体内,微针本身并不进入胃壁,是可降解材料。 ![]() 二、神奇的自我定位 这个毫米级施加器含有注射微针,那么如何保证微针可以将胰岛素注射到胃壁而不是直接注射到胃里呢?这也是该设备的神奇之处,它可以调整方向,让针头接触胃内壁,只有当装置的中心位于胃壁时,它才会稳定。其他状态下均是不稳定的,并将不断调整。该装置的灵感来自非洲豹龟,它的壳有一个又高又陡的边缘,当乌龟四脚朝天时可以自我调整,利用这一灵感研究人员制作了一个形状类似的小型装置,使其能够自我调节,以确保针尖接触目标组织,从而使胰岛素进入血液而不是胃液。 当然,如果一个人四处走动或感到饥饿,该设备并不一定会朝着既定的方向移动,因此研究人员还设计了药物溶解率,即所有胰岛素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完全释放到血液中。 三、未来病人的福音 数据显示口服降糖药效果变差时,这时候糖尿病人就会选择注射胰岛素,疼痛是患者前期拒绝胰岛素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胃壁却没有疼痛受体,经胃壁注射没有任何感觉,这种注射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可以有效克服患者对疼痛的恐惧。 研究人员在动物身上的实验证明了它的有效性,该装置运用前景广阔,可以彻底改变现有的给药方式,现在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完善该装置,使其最终能够应用于临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