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庭花》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本名《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所制曲。词调为双调四十四字,仄韵。元人词集中有一体,又名《后庭花破子》,单调三十二字,平韵。字句格律与唐宋人作品不同,实是北曲。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五、五、五、三、四、五(七句),末句前增加五字或六字句数句。或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中。
《巫山一段云》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另一体双调四十六字,上阕平韵,下阕换两仄韵两平韵。
《采桑子》
唐教坊大曲有《采桑》,截取一“遍”单行,用为词牌。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又有《添字采桑子》,四十八字或五十四字;《摊破采桑子》,一名《摊破丑奴儿》,六十字;皆平韵。宋词另有《采桑子慢》,一名《丑奴儿慢》,九十字,多平仄互叶。
《丑奴儿》
唐教坊曲名。又名《丑奴儿令》,即《采桑子》。曲牌名。属南曲大石调。有二体: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其一与词牌不同,都用作引子。又南曲正宫有《丑奴儿近》,与词牌《丑奴儿慢》前半阕略同,用作过曲。
《菩萨蛮》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杜阳杂编》称唐宣宗时,女蛮国来聘,见其高髻金冠,缨络被体,号为菩萨蛮队,当时优人遂制《菩萨蛮》曲。此说不可信。据《教坊记》载,开元年间已有《菩萨蛮》曲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均两仄两平韵。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
《子夜歌》
词牌名。《菩萨蛮》的别名。
《好事近》
词牌名。又名《钓船笛》、《翠园枝》等。双调四十五字,仄韵。
《一落索》
词牌名。一作《一络索》,又名《洛阳春》、《玉连环》等。“一落索”本宋时俗语,犹言一大串。双调自四十四字至五十字,仄韵。
《玉连环》
词牌名。亦作《玉联环》。即《一落索》。又,《词谱》载宋冯艾子自制曲,亦名《玉连环》,双调一百零四字,仄韵。两者不同。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谒金门》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空相忆》、《出塞》等。双调四十五字,仄韵。曲牌名。属南曲双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同。用作引子。北曲《朝天子》亦名《谒金门》,与此不同。
《出塞》
词牌名。即《谒金门》。
《朝天子》
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仄韵。《词谱》谓系“唐教坊曲名,《阳春集》名《思越人》”。但《教坊记》未列此曲。一说当为“朝天紫”之误,唐曲中也无此曲,只有《朝天》或《朝天乐》。曲牌名。北曲中吕宫、南曲南吕宫均有同名曲牌。北曲较常见,一名《谒金门》,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二、二、五、七、五、四、四、五、二、二、五(十一句)。与词牌《朝天子》、《谒金门》都不同。单用作小令,也用在正宫或中吕套曲内。一般《南北合套》套曲所用此曲,则较正格略有变化。又戏曲乐队亦有两个同名的伴奏乐曲。一个源于祭神的民间音乐,多在脚色上场时使用。另一个从北曲变化而来,用于狩猎场面。
《忆秦娥》
词牌名。世传李白首创此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又名《秦楼月》、《碧云深》等。双调四十六字,分平韵、仄韵两体,皆一叠韵。曲牌名。亦名《秦楼月》。南北曲均有。都属商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者。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作小令。
《清平乐》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忆萝月》、《醉东风》等。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韵,下阕换平韵。《尊前集》所传李白《清平乐》词,恐系后人伪托。曲牌名。属南曲羽调。有二体,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另一与词牌不同。都用作引子。
《更漏子》
词牌名。因晚唐温庭筠词中多咏更漏而得名。双调四十六字,上阕两仄韵、两平韵,下阕三仄韵、两平韵。唐教坊曲有《更漏长》,后用为词牌。敦煌曲子词收《更漏长》二首,一温庭筠作,一欧阳炯作,但温词本为《更漏子》,系误题。而《尊前集》将欧阳炯词题为《更漏子》,亦误。两者格律迥异,实非同调。
《喜迁莺》
词牌名。有小令和长调两体。小令起于唐,因韦庄词“争看鹤冲天”句,故亦名《鹤冲天》。又因冯延巳词有“拂面春风长好”句,故又名《春光好》,但与四十字的《春光好》不同。双调四十七字,上阕四平韵,下阕两仄韵两平韵。长调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曲牌名。南曲正宫、黄钟宫,北曲黄钟宫均有同名曲牌。北曲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一般是四、七、二、四、七、三、四、四(八句),与词牌不同,首尾两句可复唱。大都用在黄钟套曲内《醉花阴》曲牌后。南曲属正宫者与词牌长调前半阕同,用作引子;属黄钟宫者与词牌长调全阕同,用作过曲。
《阮郎归》
词牌名。词名用刘晨、阮肇故事。又名《醉桃源》等。双调四十七字,平韵。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但多仅用前半阕或后半阕,用作引子;其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乌夜啼》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圣无忧》等。双调四十七字,平韵,此调与《相见欢》之别名《乌夜啼》者不同。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属南吕宫。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多用在套曲中《玄鹤鸣》曲牌之后。南曲与别名为《圣无忧》的词牌前半阕同,用作引子。
《人月圆》
词牌名。始创于宋王选,因其词中有“人月圆时”句,故名。又名《青衫湿》。双调四十八字,有平韵、仄韵两体。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属大石调,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北曲属黄钟宫,与词牌相同,用作小令。
《朝中措》
词牌名。本宋以前旧曲。又名《照江梅》、《芙蓉曲》等。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桃源忆故人》
词牌名。又名《虞美人影》等。双调四十八字,仄韵。此调与《胡捣练》相似,但上下阕起句押韵,《胡捣练》则不押韵。
《三字令》
词牌名。因全调用三字句,故名。创自五代欧阳炯。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眼儿媚》
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小阑干》等。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渔歌子》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调见敦煌曲子词及《花间集》。双调五十字,仄韵。《词律》等书曾与唐张志和的《渔父》混为一调,实误。曲牌名。一名《渔父乐》。属南曲越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半阕略异。用作引子。
《少年游》
词牌名。因北宋晏殊词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以为名。又名《玉腊梅枝》等。双调五十字至五十二字,平韵。此调各家所作,前后段字数句法及用韵,颇有参差。又张先有《少年游慢》,双调八十四字,仄韵,与令词体制不同。曲牌名。属南曲大石调。有二体,字句格律一与词牌同,一与词牌不同。都用作引子。
《梁州令》
词牌名。一名《凉州令》。系从唐教坊曲《凉州》而来,宋以后转误为“梁州”,本为大曲。此调摘其一段用为小令,故称。双调五十字、五十二字或五十六字,仄韵。又有合五十二字体两首长调的,名《梁州令叠韵》。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属正宫,字句格律相近,而与词牌不同。北曲正宫调常用曲牌有《小梁州》,字句格律与《梁州令》曲牌相似,或用作小令,或用在套曲中。
《西江月》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步虚词》等。双调五十字。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另有《西江月慢》,一百零三字,例用入声韵。
《步虚词》
词牌名。即《西江月》。
《惜分飞》
词牌名。又名《惜双双》等,双调五十字,仄韵。此调最初见于北宋毛滂《东堂词》。
《滴滴金》
词牌名。又名《缕缕金》。双调五十字,仄韵。曲牌名。南曲黄钟宫,北曲双调均有同名曲牌。北曲亦名《甜水令》,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于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全阕或半阕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与北曲亦不同,用作过曲。
《河传》
词牌名。一作《水调河传》,又名《怨王孙》、《月照梨花》等。“河传”之名始于隋代,传为炀帝去江都时所作,声韵悲切,今已不传。今所见者已晚唐温庭筠之作为最早。《花间集》所收各词,双调自五十一字至五十五字不等,句式颇不一致,叶韵亦有参差,其上下阕均仄韵转平韵共四换韵者,如温庭筠的“湖上”词等;其上阕仄韵、下阕仄韵平韵者,如孙光宪的“风飐”词等;其上下阕皆仄韵者,如张泌的“渺莽”词。曲牌名。南北曲都属仙吕宫。字句格律都与词牌不同,彼此也不甚相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在套曲中,仅见于诸宫调。
《入塞》
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平韵。
《醉花阴》
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仄韵。李清照“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一首,即用此调。曲牌名。属北曲黄钟宫。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一般是七、七、五、四、六、三、三、七(八句)。前五句即词牌半阕,略有变化。一般作为黄钟套曲的第一曲。
《木兰花》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唐五代人所作《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双调,有五十二字或五十五字等,仄韵,以七字句为主,杂以三字句。别有七言八句五十六字的《玉楼春》,因五代欧阳炯所作有“同在木兰花下醉”之句,遂别名《木兰花》。宋词的《木兰花》实即《玉楼春》调。另有《减字木兰花》和《偷声木兰花》。后又演为《木兰花慢》,双调一百零一字,平韵。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南曲属南吕宫,用作引子。北曲属高平调,用作小令,亦见于诸宫调。
《玉楼春》
词牌名。又名《木兰花》、《西湖曲》等。双调七言八句五十六字,仄韵。
《减字木兰花》
词牌名。简称《减兰》。即就宋词《木兰花》的一、三、五、七句各减三字,计四十四字,上下阕各二句仄韵转二句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即就原词的第三、第七句各减三字平仄转韵和《减字木兰花》同。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套曲中。
《端正好》
词牌名。双调五十四字,仄韵。此调与《于中好》句法相同,当为同调。曲牌名。有二:一属北曲正宫,字数定格一般是三、三、七、七、五(五句),与词牌不同。一般用作正宫套曲的第一曲。一属北曲仙吕宫。字数定格与正宫同,但第四句后可酌增三字句,或用作小令,或用在杂剧的“楔子”中。
《鹧鸪天》
词牌名。又名《思佳客》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均有同名曲牌。字句格律均与词牌同。北曲或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中。南曲在各曲谱都列为“引子”,但实际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夜行船》
词牌名。又名《明月棹孤舟》。双调五十六字,仄韵。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双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半阕同。北曲多用为套曲中的第一曲。南曲用作引子。
《瑞鹧鸪》
词牌名。又名《五拍》、《舞春风》、《鹧鸪词》等。双调五十六字,平韵。按《瑞鹧鸪》本七言律诗,因唐人谱为歌词,便成词调。至宋柳永乃增添为双调六十四字及八十八字两种。
《鹊桥仙》
词牌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又一体双调八十八字,仄韵。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五十六字体半阕同,用作引子。
《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取名项羽宠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均两仄韵转两平韵。又有《虞美人影》,则为《桃源忆故人》之别名。曲牌名。南曲南吕宫、北曲正宫均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半阕同,用作引子。
《一斛珠》
词牌名。南唐李煜词有此调,载《尊前集》。又名《醉落魄》、《怨春风》等。双调五十七字,仄韵。据宋人传奇小说《梅妃传》,谓唐玄宗在花萼楼,适南方使者至,遂命封所献珍珠一斛密赐江妃。妃不受,以诗谢,有“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之句。玄宗览诗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名《一斛珠》,曲名始此。
《踏莎行》
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商角调均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同。用作引子。北曲与词牌不同,用于套曲中。
《小重山》
词牌名。又名《小冲山》、《小重山令》等。双调五十八字,平韵。曲牌名。属南曲双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作引子。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多用以咏水仙,故名。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皆用平韵。曲牌名。南曲南吕宫、北曲仙吕宫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六十字体半阕同。用作引子。
《集贤宾》
词牌名。又名《接贤宾》。双调五十九字,平韵。又一体一百十七字,平韵,基本上是前一体的双叠。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五十九字体同,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与北曲亦不同,用作过曲。
《钗头凤》
词牌名。相传本名《撷芳词》,因北宋政和间宫中有撷芳园,故名。南宋陆游因无名氏词有“可怜孤似钗头凤”句,改名《钗头凤》。又名《折红英》、《惜分钗》、《玉珑璁》等。陆游词抒写他对前妻唐氏的眷恋心情。双调六十字,前后阕的末句各用三叠字。仄韵。
《一剪梅》
词牌名。宋周邦彦词中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故名。又名《腊梅香》、《玉簟秋》等。双调六十字,平韵。曲牌名。属南曲南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者。用作引子。
《蝶恋花》
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被改名为《蝶恋花》。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双调六十字,仄韵。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半阕同,用于套曲中。
《鹊踏枝》
词牌名。一作《雀踏枝》。即《蝶恋花》。曲牌名。北曲仙吕宫、南曲商调均有同名词牌。字句格律均与词牌不同,彼此亦不相同。北曲常用于套曲中《那吒令》曲牌之后。南曲又名《满园春》,用作过曲。
《凤栖梧》
词牌名。即《蝶恋花》。
《感皇恩》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有二体:敦煌曲子词及宋张先所作,双调六十字,平韵,字句格律与《小重山》同;另一体双调六十七字,仄韵,与前体绝异,宋词多依此,又名《人南渡》、《叠萝花》等。曲牌名。属南曲南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南吕宫《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三曲牌常连用,或作为小令,或作为套曲中的一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