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破阵子》为唐大曲《破阵子》中个一遍。又因此调一唱十拍,故一名《十拍子》。敦煌写本《云谣集杂曲子》中收有唐无名氏作品。宋词则始自晏殊,除较唐词多一字外,格律相同。双调六十二字,平韵。曲牌名。属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半阕同。用作引子。
《渔家傲》
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中吕宫,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亦有只用半阕者,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敦煌曲子词有此调。五代欧阳炯所作,句律稍异,宋人依之。双调六十二字,平韵仄韵互用。
《苏幕遮》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幕”亦作“莫”、“摩”等。《苏幕遮》为少数民族乐曲。唐张说《苏幕遮》诗:“摩遮本出海西胡。”唐慧琳《一切经音义》谓出自龟兹。宋王明清《挥塵录》:“妇人戴油帽,谓之苏莫遮。”盖歌舞者有此服饰,因而得名。又因周邦彦词有“鬓云松”句,故亦名《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仄韵。
《淡黄柳》
词牌名。宋姜夔自制曲。其自序谓客居合肥南城,间巷陌凄凉,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制此曲。双调六十五字,仄韵。
《青玉案》
词牌名。取义于东汉张衡《四愁诗》“何以报之青玉案”句。又名《横塘路》。双调六十七字,仄韵。宋词此调字数句法稍有参差,以依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一首者为较常见。
《小桃红》
词牌名。又名《连理枝》、《红娘子》、《灼灼花》等。双调七十字,仄韵。曲牌名。北曲越调,南曲正宫、越调都有同名曲牌。三曲字句格律互不相同,与词牌亦均不同。北曲或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中。南曲都用作过曲。
《千秋岁》
词牌名。又名《千秋节》等。双调七十一字,仄韵。王安石之《千秋岁引》,即据此调添减字数而成。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中吕宫。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粉蝶儿》
词牌名。因北宋毛滂此调中有“粉蝶儿,这回共花同活”句,故名。双调七十二字,仄韵。曲牌名。南北曲都有,均属中吕宫。南曲字句格律与词牌半阕同。北曲小异,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四、七、七、三、三、四、四、七(八句),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作中吕套曲的第一曲。京剧等剧种用此曲牌,即从北曲加以变化,以唢呐伴唱,作为武将上场的引子。
《风入松》
词牌名。唐僧皎然有《风入松》歌,故名。双调七十四字或七十六字,平韵。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七十六字体半阕略同。北曲属双调,用在套曲内,或用作小令。南曲属仙吕人双调,用作过曲。京剧乐队有同名伴奏乐曲,曲调与南曲同。
《剔银灯》
词牌名。双调七十五字,仄韵。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属中吕宫。北曲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于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者,用作引子;另一与北曲略异,用作过曲。
《婆罗门引》
又名《婆罗门》、《望月婆罗门引》。本唐大曲,开元时西凉节度使所进,天宝时曾改名为《霓裳羽衣》。唐教坊曲有《望月婆罗门》,乃从大曲摘其一遍,后用为词牌。敦煌曲子词有《婆罗门》咏月四首,首句均以“望月”二字起,单调三十四字,平韵。有人认为或即教坊曲原词。宋元人所作为另一体,双调七十六字,平韵。
《离亭燕》
词牌名。此调始于北宋张先,因词中有“随处是离亭别宴”句而得名,张词双调七十六字(一本作七十七字),仄韵。另有七十二字体,宋人多依此。
《御街行》
词牌名。又名《孤雁儿》。以七十六字及七十八字者为较常见,双调,仄韵。
《侧犯》
词牌名。词的“犯调”中,凡以宫犯羽的,称为“侧犯”。创自北宋周邦彦。双调七十七字,仄韵。
《祝英台近》
词牌名。又名《宝钗分》等。双调七十七字,有平韵、仄韵两体。曲牌名。属南曲越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作引子。
《金人捧露盘》
词牌名。一作《铜人捧露盘》。又名《上西平》等。双调七十九字,平韵。
《红林檎近》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林檎系花果,俗名花红。此调创自周邦彦。双调七十九字,平韵。
《蓦山溪》
词牌名。又名《上阳春》。双调八十二字仄韵。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大石调。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的半阕相同,用作引子。
《洞仙歌》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羽仙歌》、《洞中仙》等。敦煌写本《云瑶集杂曲子》收此调二首,字句格律与宋词异。宋词有令词、慢词两体。令词有八十三字或九十三字等,慢词有一百十八字或一百二十六字等,均双调,仄韵。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属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北曲属大石调,与令词近似,仅见于诸宫调。
《一枝花》
词牌名。一作《喝马一枝花》,又名《满路花》或《促拍满路花》、《归去难》等。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始自柳永,仄韵始自秦观,均双调八十三字。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南吕宫。北曲也叫《占春魁》,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五、五、五、五、四、五、五、七、七(九句),与词牌前半阕大致相同。一般作为南吕套曲的第一曲。南曲于此也略同,用作过曲。戏曲乐队所用的伴奏乐曲。曲调与南北曲都不同。以唢呐或笛演奏,锣鼓配合。梆子戏、京剧等剧种过去在每场演出前大都吹奏此曲,习称“吹台”。
《鹤冲天》
词牌名。双调八十四字,或八十六字、八十八字,仄韵。此调与《喜迁莺》、《春光好》之别名《鹤冲天》者不同。
《法曲献仙音》
词牌名。一作《献仙音》,又名《越女镜心》等。原为唐道教法曲。双调九十二字,仄韵。
《东风齐着力》词牌名。双调九十二字,平韵。
《凄凉犯》
词牌名。一作《凄凉调》,又名《瑞鹤仙影》。姜夔自制曲。自序谓居合肥时,秋风夕起,时闻马嘶,出城四顾,荒烟野草,不胜凄黯,因琴曲有《凄凉调》,乃借以为名,并用仙吕调犯商调。双调九十三字,仄韵。
《满江红》
词牌名。双调九十三字,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一般用入声。相传为岳飞所作的“怒发冲冠”一首,最为有名;南宋姜夔始作平韵体,但用着不多。曲牌名。南曲正宫、南吕宫,北曲仙吕宫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属正宫者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属南吕宫者与词牌前半阕同,用作引子。
《驻马听》
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平韵。曲牌名。南曲属中吕宫。北曲属双调,较常见,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式四、七、四、七、七、七、三、七(八句)。与词牌不同。一般用在双调套曲里。
《尾犯》
词牌名。又名《碧芙蓉》。双调,以九十四字的为较常见。仄韵。曲牌名。属南曲中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者。用作引子。南曲中吕宫又有《尾犯序》,与词牌略异,用作过曲。
《玉漏迟》
词牌名。因唐白居易诗有“天凉玉漏迟”句,取以为名。双调九十四字,仄韵。曲牌名。属南曲黄钟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仅末句略异。用作引子。南曲黄钟宫又有《玉漏迟序》,亦名《玉漏迟》,句读与前者略异,用作过曲。
《六幺令》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幺是小的意思,因此调羽弦最小,节奏繁急,故名。又名《绿腰》。双调九十四字,仄韵。曲牌名。南曲仙吕入双调、北曲黄钟宫、仙吕宫均有同名曲牌。南曲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北曲属黄钟宫者,与词牌或南曲都不同;属仙吕宫者,与词牌相同,句读略异;都用在套曲中。
《绿腰》
词牌名。即《六幺令》。
《满庭芳》
词牌名。又名《满庭霜》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曲牌名。南曲中吕宫、正宫,北曲中吕宫均有同名曲牌。常见者有二:一属南曲中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同,用作引子。一属北曲中吕宫,与词牌前半阕略异,用作小令,或用在套曲中。
《水调歌头》
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人于上下阕的两个六字句,多兼押仄韵。也有句句通押平仄声韵的。
《烛影摇红》
词牌名。北宋王选《忆故人》词中有“烛影摇红”句,周邦彦将选词略改字句,又前加一叠,另成一曲,即以名之。双调九十六字,仄韵。曲牌名。属南曲大石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者。用作引子。
《黄莺儿》
词牌名。即因北宋柳永所作“园林晴昼谁为主”一首咏黄莺得名。双调九十六字,仄韵。曲牌名。南曲商调、北曲商角调均有同名曲牌。字句格律均与词牌不同,彼此也不相同。南曲较常见,一名《金衣公子》。用作过曲,或用作小令。北曲用在套曲中。
《汉宫春》
词牌名。又名《庆千秋》等。双调九十六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声声慢》
词牌名。又名《胜胜慢》。双调九十六字或九十九字等,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例用入声。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者。用作引子。
《八声甘州》
词牌名。又名《甘州》、《潇潇雨》等。《甘州》本唐大曲名。此调因伤下阕八韵,故名八声。乃慢词,与《甘州遍》之为曲破、《甘州子》之为令词不同。双调九十七字,平韵。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属仙吕宫。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全阕或前半阕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但与北曲略同,用作过曲。
《凤凰台上忆吹箫》
词牌名。取传说中萧史和弄玉吹箫引凤的故事为名。双调九十七字,平韵。
《暗香》
词牌名。南宋姜夔自制曲。绍熙二年,夔填词二首赠范成大,成大使歌女唱之,并名为《暗香》、《疏影》。内容为咏梅花。双调九十七字,仄韵。张炎以此二调咏荷花、荷叶,更名《红情》、《绿意》。
《疏影》
词牌名。南宋姜夔自制曲。又名《绿意》、《解佩环》。双调一百十字,仄韵。
《暗香疏影》
词牌名。《暗香》、《疏影》原为南宋姜夔自制的两曲,元张肯取《暗香》之上阕、《疏影》之下阕合为一曲,故名。双调一百零五字,仄韵。
《双双燕》
词牌名。南宋史达祖词“过春社了”一首,咏双燕,即以为名。双调九十八字,仄韵。
《扬州慢》
词牌名。南宋姜夔自制曲。夔路过扬州,有感于被金兵劫掠后的城邑萧条,因制此曲。双调九十八字,平韵。
《陌上花》
词牌名。五代时吴越王钱镠于春日致其妃书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妃乃归临安。吴人用其语为《缓缓歌》,含思婉转。调名盖即取此。双调九十八字,仄韵。
《玲珑四犯》
词牌名。此调创自北宋周邦彦。双调九十九字,仄韵。南宋姜夔又有自制曲,与周词句读不同。
《铁窗寒》
词牌名。一作《琐窗寒》。又有题《锁寒窗》者,《词律》谓是刊本误倒。双调九十九字,仄韵。
《三株媚》
词牌名。双调九十九字,仄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