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蛰已至,俗语: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有没有道理?

 皇家书库319 2020-03-16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就已经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节气。正所谓“春雷惊百虫”,指的就是惊蛰节气到来,一声春雷炸响,会把还在地下的虫子给惊醒,也正式进入了万物生机的时节。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当太阳到达黄经345°,在每年的阳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而惊蛰节气在农耕方面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以笔者老家为例,会在惊蛰这天进行栽种洋白菜,由此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意义。

关于惊蛰,古人其实早有总结,其中有一句俗话就叫做“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我们一起来看看。

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说如果惊蛰节气的时候地下的害虫纷纷爬出地面的话,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一直持续到五月中。正常来讲,惊蛰本该就是惊动虫子的时候,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的话可以看出,惊蛰节气之后天气会变暖这是不假,但是大家不要忘了现在数九仍然没有过完,仍然在九九当中。而天气变暖也只是中午,早晚的天气还是很凉的,惊蛰节气的到来并不是说虫子就会立马从土里面出来,而是还需要一段时间。

反过来说,如果惊蛰节气一到,地下的虫子纷纷爬出地面,则意味着今年的天气相较于往年普遍高了一些,也就是很多人们口中的“暖惊蛰”,这说明气候有些反常,等到惊蛰节气过后,气温还会有所下降,这也是很多农民担心的“倒春寒”,所以便有了“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的说法。

关于农村节气的俗语还有很多,不过由于我国的南北跨度很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就算惊蛰没有到来,一些南方地区的地下昆虫也已经蠢蠢欲动了,所以现在看来,多少还是有些片面的。

再加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多古时候适用的俗语放到了现在有些过时,毕竟现在暖冬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人们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

对于“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不知道大家怎么看?你觉得有道理吗?欢迎下方留言互动哦。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