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部分民众相继出现疑病、焦虑、愤怒、恐慌等心理问题。疫情在检验着我们生理免疫力的同时,也在考验着我们的“心理免疫力”。面对肆虐的疫情,消极心态会让我们陷入负性思维和情绪,导致无所适从、担惊受怕、软弱无力,而积极心态则会让我们积极思考,充满信心和希望,进而采取积极行动,有效防疫抗疫。 一、坦然接纳现实,保持平和心态 1.接纳现实 接纳现实是指对当前遭遇的事件和问题秉持一种面对、接受、认可且不批判的态度。只有我们从内心真诚地承认并接纳自己的遭遇和所有感受,才会促使我们更积极去应对。因此,当前我们首先要承认并接纳疫情的现实存在,接纳这次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给我们身体带来的伤害以及给我们心理带来的危机——或许是焦虑,或许是恐慌,或许是愤怒等等。接纳了现实,我们就不会去幻想、否认或者抱怨当前的客观存在,它是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以科学的行动去面对现实的第一步。 2.不去评判 评判意味着分歧、高低与对错,批判会让我们对遭遇的负性事件产生负性思维和情绪,会打破心理平衡,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们需要客观、中立地看待疫情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学会不去评判自己与他人的过错,宽容疫情期间因为经验不足或者情景紧急而导致的各种问题,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做出更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做出更积极的建设性行为。 二、关注积极事件,充满信心力量 1.关注积极事件 关注积极事件意味着对事件的积极、阳光、正性方面予以关注。人类的注意具有选择性,当外界存在诸多刺激时,人们只能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刺激。关注积极事件,可以帮助个体产生积极情绪,而积极的情绪可以激活认知,使我们的思维更敏捷、认知更灵活,从而更有效地应对环境、解决问题,增强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同时,有研究发现,当个体心态稳定、幸福快乐时,大脑分泌多巴胺内啡肽会增多,从而促进免疫细胞的生成,提高其活性,增强生理免疫力,提高对病毒的抵抗力。因此,在疫情中,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积极事件,关注疫情发展的积极态势,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疫情带给我们生活中的积极改变。 2.停止自动思维 如果你经常选择关注消极信息,大脑会将消极思维列入自动思维模式,一旦你进行思考就会启动你的自动化思维。因此我们需要主动转换自己的自动思维模式,尤其是面对紧急的应激事件。停止自动思维,学会积极自我暗示,改变潜意识层面带给我们的消极思维,将会使我们充满力量,以坚定的信心去面对疫情。 三、心怀感恩仁爱,升华生命价值 1.心怀感恩 感恩是个体因接受他人恩惠或帮助获得有利结果而产生感激的情感状态或情感倾向。感恩可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促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在疫情中,表达感恩能够在短时间内带给我们极强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因为感恩他人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的最大认可。你可以通过写感恩日志或微信朋友圈来记录这场疫情中令你感动与感恩的事情;向自己的朋友家人表达感谢;感恩自己已有的生活和所爱的人。 2.心怀仁爱 感恩能够使我们脱离烦恼,而仁爱则会使我们的生命价值得到升华。仁爱即不希望别人受苦。怀有一颗仁爱之心能促使个体产生强大的成就感,且不会轻易陷于痛苦之中。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要怀仁爱之心。你可以积极转发正能量的微信,还可以主动参与抗疫活动,为抗疫奉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等。 四、保持积极行动,认真活在当下 1.积极行动 面对疫情,唯有积极行动起来,才能让我们共渡难关。多余的担忧并不会促使事件好转,反而会让人更加焦虑与恐慌。因此,尽快地采取积极的举动,不仅会使我们从负性思维的漩涡中尽快脱离出来,还能帮助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 2.专注当下 专注当下是应对应激事件备受推崇的一种心理自我调节方式。专注当下就是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当下的事件中,认真地活在当下,感受当下的每一个瞬间。请将你的注意力集中于当下的事件中:当你吃饭时就专注于吃饭,当你看剧时就专心看剧,当你休息时就安心休息。坚持一次只做一件事,每做一件事都专注其中。只有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保障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为此次疫情提供最佳的帮助与支持。 心态是命运的正真主人。如果我们要主宰自己的命运,首先就要主宰自己的心态。面对此次疫情,我们必须保持积极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免疫力,以强大的心理基础来打赢这场防疫抗疫的攻坚战。
(郭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