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遗产之挪威篇(8个)

 乐乐龙饲养员 2020-03-16

Norway

挪威 世界遗产分布图

1卑尔根市布吕根区 (1979)

2奥尔内斯木构教堂 (1979)

3勒罗斯矿城及周边地区 (1980, 2010)

4阿尔塔岩画 (1985)

5维嘎群岛文化景观 (2004)

6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 (2005)

7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 (2005)

8尤坎-诺托登工业遗产(2015)


1   挪威卑尔根市布吕根区 (1979)

Bryggen

布吕根区位于挪威港囗城市卑尔根市中以西3公里的海边,是著名古建筑集中地。卑尔根市布吕根区不仅是汉萨同盟海外商埠的唯一见证,也是城市发展初期阶段北欧木建筑城镇的典型代表。这个千年木头古镇在文化史上具有巨大价值,是北欧木建筑的珍贵遗迹。布吕根地区是卑尔根的一个旧码头,该遗迹告诉人们这是14世纪到16世纪中叶汉萨同盟贸易帝国的一个重镇。多起火灾(最后一起是在1955) 烧毁了布吕根地区美丽的木头房子,但是其主要建筑仍然保存下来。如今残存的58幢建筑大部分被用作艺术家的工作室。

布吕根在挪威语中是“堤岸”的意思,约建于1070年,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其便利的贸易中转站地位,使布吕根成为许多人抢夺的宝地。布吕根区位于挪威西海岸,座落在天然港口沃根东南岸上。卑尔根港由奥拉夫·吉尔国王于公元1070年修建,布吕根区是早期卑尔根港的一部分。卑尔根是挪威的第二大城市,西海岸省的首府,历史上作为国际码头(汉萨同盟时期的海外机构)。沃根港是卑尔根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使卑尔根成为北欧最重要港口之一,使之成为与挪威西部及其北极地带进行口岸贸易以及开展海上国际贸易的天然纽带。中世纪上半叶,卑尔根是挪威的行政首府,当首府迁至奥斯陆后,它依旧保持了作为斯堪的纳维亚岛的重要港口地位。在14世纪汉萨同盟时期,德国商人在卑尔根定居下来,并在古老的滨水区布吕根建立了贸易指挥部,布吕根成为汉萨同盟城镇四个重要的海外港口之一,并具“商行”的地位。通过享有不受挪威政府法律管辖的皇族特权,汉萨同盟商人们获得了挪威贸易的控制权。1559年卑尔根正式脱离汉萨同盟,德国商人或被勒令离开或加入挪威国籍。为维护德国商人的贸易活动,成立了“日尔曼商行”。直到1784年“日尔曼商行”才被“挪威商行”取代,但它依旧以保护德国商人为宗旨。布吕根区的空间布局是由它作为港口的功能而决定的,以满足海上贸易的需要。它由多排平行的楼房组成,人字型山墙正对水面,通道把它们彼此分开。这些通道被用来充当庭院,从商船上卸下的货物先堆放在那里,然后再分配到不同的仓库中去。

1955年考古学者曾在此进行发掘,发现当今街区的全貌、院落的布局乃至建筑技术,自汉萨同盟时代以来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可以说是保留了原有风格。这里的木屋都为十八世纪典型的民房,1416世纪中叶汉萨同盟最繁荣时代的建筑物,独特的三角屋顶连成一片,木制结构的建筑此起彼伏。这里大部分建筑是朴实无华的三层木房,房子的人字形屋顶十分陡峭,窗户狭长,给人十分强烈的纵深感,山墙多用木条拼成,这在各式各样的木构建筑中是十分罕见的。在大多数房子的正面,都绘有巴洛克风格的装饰性图案,但现在多数已经见不到了。这是由于18世纪以后,人们又在房子的正面加了保护板,把图案遮挡了起来。房子的布局并不复杂,每座建筑都是由一两座房子组成的院子,房后有石砌的地下室和贮藏室,用以防备火灾。整个布吕根的建筑造型整齐,井然有序,给人朴实素雅的感觉。布吕根保存下来的商业行会建筑几乎清一色的顶着一个三角形的“小甜饼”式屋顶,并且都被细心的涂上了红色、蓝色、黄色和绿色。这些遗迹本身则成为了精品店、餐厅和博物馆。自从布吕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成为一个旅游的好去处,每到旅游旺季,都会有成群的游客来到这里体会当年中世纪挪威人的朴素生活,寻找心灵的归宿。

布吕根被称作“木头小镇”。历史上,布吕根镇曾经几次遭遇火灾,后经一公共基金组织发起拯救运动,才将小镇的古建筑购买下来,逐一加以修缮,小镇面貌才渐呈复苏,恢复到原先的那种朴素无华的外貌。最后这个基金把港口的建筑全部买了下来,逐一加以修缮,小镇面貌才渐呈复苏,恢复到原先的那种朴素无华的外貌。其中历史记录中最严重的几次大火分别发生在1198年、1248年、1476年和1702年。但是,它通过按照原城镇规划、保留原院落布局、利用原建筑残址为地基、使用原建筑材料和技术而获得重建。因此,现今的布吕根区坐落在考古地域深达地下八米的“城市发展史书”上,它包含了600多年港口活动的全部信息。布吕根区有62幢建筑,绝大多数木制建筑都镶加了保护板,并在面向通道的一边修有外楼梯和走廊。在街区的中心地带,修建了一些建筑,用来作为“安全”的场所以保护那些贵重商品免遭大火的破坏。虽然现今的建筑都是在1702年大火之后修建的,但布吕根区仍保持了它在中世纪时港口的特征。作为具和谐功能的古老街区的布吕根区,通过现今的布局揭示了汉萨同盟时期四分之一商人们的空间使用情况,它是不同于吕贝克和诺夫哥多德的一种北方城区。

1   挪威卑尔根市布吕根区2

1   挪威卑尔根市布吕根区3

1   挪威卑尔根市布吕根区5

1   挪威卑尔根市布吕根区1


2   挪威奥尔内斯木构教堂 (1979)

Urnes Stave Church

奥尔内斯教堂是木建筑,坐落于松恩-菲尤拉纳自然风景区内。现存的28间教堂之中,位于斯塔万格木教堂(Urnes stave church)属于最优秀的一座。这座木教堂建于1150年左右,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保存得非常完好。教堂的一些部分是源自原址的旧教堂,所以年份更久远。教堂的北门是其中最古老的部分,上面刻有一些动植物为主题的图案,动物的形态就像蛇一样。这扇门取自前教堂的西前门,它的历史可追溯至1050年。教堂建造于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是斯堪的纳维亚木结构建筑中的一个特殊遗迹。那里汇集了凯尔特艺术、 维京传统以及罗马式空间结构的各种不同的风格。

11世纪初,维京人在北欧的影响力已经开始式微。1015年,国王Olav II 把基督教定为国教,自此以后,基督教在挪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内兴建了数以千计的教堂。利用木条建筑在挪威已经有悠久的历史,而在1314世纪期间当教堂建筑进入高峰期之际,木建筑的技术亦得到改良,甚至发展成为一门木建筑的艺术。

木条教堂之所以举世闻名,不仅因为建造年代久远,而且由于其建造质量好,装饰漂亮。此外,它还向人们揭示了关于所谓“黑暗”木头建筑艺术的发展情况。奥尔内斯木板教堂的背后是长满林木的山麓,前面有石块垒成的围墙。教堂为四方形的3层建筑,全部用木材建造,每层都有陡峭的披檐,上有尖顶,外形很像东方式古庙。

教堂内有中世纪的陈设,如一个木质耶稣受难群像和两个利莫格斯的装饰铜蜡台。圣台与布道坛、边座、唱诗班的屏饰、靠背长凳和壁画都是1700年以前的物品。教堂的特点是屋角上有巨大的木支柱,上面由梁和承梁所固定,内部的其他支撑件相对减少。从教堂的平面图看,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那种里面有木头柱廊的大教堂。教堂内的装饰目不暇给,以暖色系的世纪老松木为主调。唱诗班中主教的座椅、华丽的水晶灯、耶稣及圣母等的雕刻,全都可以追溯至中世纪。教堂内的长椅及一些装饰品则属于16世纪基督教改革的年代。而祭坛及演说台的部分就同属17世纪后期的制品。在教堂的底下,考古学家更发现了一些北欧的古文字。教堂里保存有许多12世纪的精美木雕画,其中不少是方形的浮雕板,周围有人像浮雕装饰,还有雕有叶饰和龙饰的墙裙。浮雕的风格与威尔金人的艺术风格很相似,这显然是由于挪威与爱尔兰之间交流产生的。这种艺术风格,从奥尔内斯教堂的浮雕上看,表现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宏大气势与强烈力度。

木教堂建筑盛行于基督教传入挪威(约为995-1030年)到黑死病在欧洲的大面积传播(14世纪中叶),这期间一共建有近1000座这样的教堂,主要分布在挪威的西南部地区,以及波罗的海入海口一带的河流,这些地区海岸线曲折,海湾林立,便于船只躲藏。由于族人的聚集,这里也就成为古挪威人的文化中心。

2   挪威奥尔内斯木构教堂6

2   挪威奥尔内斯木构教堂1

2   挪威奥尔内斯木构教堂4

2   挪威奥尔内斯木构教堂8

2   挪威奥尔内斯木构教堂7

2   挪威奥尔内斯木构教堂2

2   挪威奥尔内斯木构教堂5


3   挪威勒罗斯矿城及周边地区 (1980, 2010)

Røros Mining Town and the Circumference

勒罗斯是一个采矿重镇,它距离特隆赫姆160公里,距离首都奥斯陆400公里,人口大约3500人。勒罗斯城的历史与当地的铜矿紧密相连,这一发现于17世纪的铜矿,其开采利用一直持续到1977年。勒罗斯城在1679年被瑞典军队夷为平地后,得到了彻底的重建,迄今城中仍有约2000幢木结构的一家庭和两家庭建筑以及一座铸造厂。许多木屋仍然保持着黑色的建筑外墙,呈现出一派中世纪的城市风格。勒罗斯城于1980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扩展的部分由包括勒罗斯城及其工农业文化景观;费门兹塔(Femundsytta)铸造厂及其相关区域,以及冬季运输道路等一系列遗址组成。勒罗斯周边的缓冲区与优惠区是丹麦-挪威王室向当地的矿产开发公司授予的(1646年)。这一遗产的价值在于体现了如何在气候严酷而偏远的地区,建立起一种以铜矿开采为基础的文化。

勒罗斯是一个古老的从事铜矿开发的小镇,瑞还有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镇上的第一个矿坑是1644年开采的。到了1977年,镇上的采矿公司在经过333年的经营之后,不幸破产。游人可以在小镇上徜徉。勒罗斯最吸引人的景点包括矿工的茅草小屋、上百年历史的木头建筑、1784年建造的教堂,教堂的内部装潢是巴洛克风格的。还有炉渣堆和旧冶炼厂。目前,旧冶炼厂已经成了勒罗斯博物馆的一部分了。

3   挪威勒罗斯矿城及周边地区10

3   挪威勒罗斯矿城及周边地区8

3   挪威勒罗斯矿城及周边地区11

3   挪威勒罗斯矿城及周边地区3

3   挪威勒罗斯矿城及周边地区1

3   挪威勒罗斯矿城及周边地区4

3   挪威勒罗斯矿城及周边地区6


4   挪威阿尔塔岩画 (1985)

Rock Art of Alta

阿尔塔岩画位于芬玛克郡阿尔塔海湾、临近北极圈的阿尔塔岩画群,分布在5公里长的临海斜坡上,于公元前4200-500年雕刻的这些挪威宗教岩画散布于七个地区45处。绝大多数的岩画宽达20-40厘米,有的岩石上刻着驯鹿、驼鹿、熊,有的刻着天鹅,有的刻着宗教礼仪、捕鱼、狩猎、航海等活动,还有的是人物以及其它各种动物、鸟类、小帆船,甚至于是各式各样的几何图形,包括各种曲线和小圆点等。这里总计有3000多幅的岩画,其中最高的岩画高达26米。

临近北极圈阿尔塔海湾的这组岩画是公元前4200年至公元前500年人类居住遗迹的见证。数千幅岩石画和雕刻增加了我们对史前时代北极地区的环境和人类生活的认识。

4   挪威阿尔塔岩画19

4   挪威阿尔塔岩画20

4   挪威阿尔塔岩画6

4   挪威阿尔塔岩画16

4   挪威阿尔塔岩画15

4   挪威阿尔塔岩画7

4   挪威阿尔塔岩画2

4   挪威阿尔塔岩画22

4   挪威阿尔塔岩画28


5   挪威维嘎群岛文化景观 (2004)

Vegaøyan The Vega Archipelago

在北极圈的南部维嘎群岛有几十个岛屿,该地区总面积达107 294公顷,其中岛屿面积6 881公顷。这些岛的遗迹反映了当地居民在不适宜生存的环境中,依靠捕鱼和加工鸭绒毛为生的特有的俭朴生活方式。岛上的渔村、码头、仓库、鸭房(为绒鸭栖息而建)、农庄和灯塔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得益彰,构成一幅独特的北极民俗图。这里也拥有早在石器时代人类生存和居住遗留下的痕迹。9世纪时,维嘎群岛已成为当地重要的鸭绒毛供给中心,此项收入约占岛上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维嘎群岛文化景观反映了在过去1500年间渔民/农民始终如一的古朴生活方式,以及妇女对绒毛加工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5   挪威维嘎群岛文化景观5

5   挪威维嘎群岛文化景观6

5   挪威维嘎群岛文化景观7

5   挪威维嘎群岛文化景观3

5   挪威维嘎群岛文化景观4

5   挪威维嘎群岛文化景观1

5   挪威维嘎群岛文化景观8


6   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 (2005)

West Norwegian Fjords Geirangerfjord and Nærøyfjord

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位于挪威西南部,卑尔根的东北部,相互间隔距离120公里,是挪威西部峡湾自南部的斯塔万格市往东北方向绵延500公里至安道尔森尼斯风景的一部分。这两个世界上最狭长的峡湾拥有原始秀美的海湾景观,是风景最为秀丽的地区之一。挪威海上,耸立着1400米高的狭窄而陡峭的水晶岩壁,在海面以下绵延500米,造就了此处独特的自然美景。峡湾中,悬崖峭壁上是数不清的瀑布,自由欢畅的河水穿越落叶和松叶林流入冰湖、冰河和崎岖的山地。一系列的陆地和海洋景观,如海底冰碛和海洋哺乳动物,共同构成了这里突出的景致。

盖朗厄尔峡湾(Geirangerfjorden)是挪威默勒-鲁姆斯达尔郡最南部南默勒地区的一个峡湾。它是斯图尔峡湾的一个分支,长达15公里。在峡湾的源头坐落着小村庄盖朗厄尔。盖朗厄尔峡湾位于挪威西南岸的卑尔根北部,是挪威峡湾中最为美丽神秘的一处。峡湾全长16公里,两岸耸立着海拔1500 米以上的群山。盖朗厄尔峡湾以瀑布众多而著称,有许多瀑布沿着陡峭的岩壁泻入该峡湾,比如“新娘的面纱”和“七姊妹”。峡湾顶端是盖朗厄尔村,到该村仅靠一条沿山坡蜿蜒而下的长1000米的道路,夏季徒步前来度假的游客很多。村里除1842年建造的盖朗厄尔峡湾教堂外,还有摄影师经常光顾的福里达尔斯尤威展望台和海拔1500米高的达尔斯尼巴展望台。周围的景点还有位布里克斯达尔冰川。

纳柔依峡湾(Naroyfjord)堪称是松恩峡湾(Sognefjord)的最迷人的分支,也是世界最窄的峡湾,处于挪威西部中心地区的松恩-菲尤拉讷郡(Sogn og Fjordane)。纳柔依峡湾全长17公里,狭长且充满了自然的野性美,最窄处的水面仅有300米宽,沿岸都是高达1700米的大山。

6   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23

6   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20

6   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22

6   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21

6   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17

6   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18

6   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11

6   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5

6   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3

6   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4

6   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8

6   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10

6   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2


7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 (2005)

Struve Geodetic Arc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是一个三角测量链,北起挪威哈默菲斯特(Hammerfest),南至黑海,弧线穿越十个国家,长2820公里。弧线是天文学家弗里德理西·格奥尔格·威廉·斯特鲁维(Friedrich Georg Wilhelm Struve)于18161855年期间进行测量的测量点,代表着人类首次对子午线长短的精确测量。这是多国科学家通力合作的一个特例,也是多国君主为科学事业联袂协作的一个特例。原始弧线包含258个主要三角形和265个测量站点。加入世界遗产目录的弧有34个原始测量站点,带有各种不同的标记,如岩石钻孔,铁十字,堆石标或方尖石碑。

俄罗斯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1

俄罗斯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3

俄罗斯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2


8   挪威尤坎-诺托登工业遗产 (2015)

Rjukan-Notodden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

这片遗产地坐落于一片壮观的群山、瀑布与河谷之间,包括一整套由水电站、输电线路、工厂、交通和城市网络所构成的整体。挪威水电公司最初建设这里是为了利用空气中的氮气生产化学肥料,以满足20世纪初期西方世界对农业生产日益增长的需求。诺托登和尤坎这两座以工人为主的城市里有工人的住房和社会机构,并由铁路和渡轮与运输化肥的码头相连。尤坎-诺托登遗产地体现了融入当地自然景观的工业概念和设施的独特结合,提供了20世纪早期世界新工业的范本。

8   挪威尤坎-诺托登工业遗产2

8   挪威尤坎-诺托登工业遗产6

8   挪威尤坎-诺托登工业遗产7

8   挪威尤坎-诺托登工业遗产8

8   挪威尤坎-诺托登工业遗产5

8   挪威尤坎-诺托登工业遗产17

8   挪威尤坎-诺托登工业遗产15

8   挪威尤坎-诺托登工业遗产16

8   挪威尤坎-诺托登工业遗产1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