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赏析」小学生必读《三衢道中》《示儿》《春日》

 江山携手 2020-03-16

亲爱的小伙伴们,所谓开卷有益,良好的读书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古人诗词歌赋何其何多,小编今天精心准备了一份,适合小学生的书单给大家,废话就不多跟大家啰嗦啦,那还不赶紧往下!

给大家介绍「古诗词赏析」小学生必读《三衢道中》《示儿》《春日》

第一篇:《三衢道中》作者:「宋」曾几

全文: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意思理解:(此次衢州之行,)尽管是原本应阴雨连绵的黄梅天,没想到却碰上了连续晴朗的好天气。先在溪流中泛舟,水道尽头再上岸沿着山路前行。山道两旁绿树成荫,跟来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但增加了一阵阵黄鹏鸟的婉转啼鸣。

精彩赏析:读题目“三衢道中”,我们就知道诗的内容无非是记叙一些旅途风光了。如果作者只是流水账般地罗列一些司空见惯的景物,那平平淡淡的28个字有什么写作的价值呢?又怎能引起读者品味的兴趣呢?但细细咀嚼,我们就会发现,诗人以“新鲜、独特”作为选材视角,绘就的是一幅全新感受的行程图,读来别有滋味!

一新,是写气候的与众不同。首句“梅子黄时”,告诉我们时间:春末夏初。按常理,这时刚好是江南雨季,柳宗元就曾以”“梅雨”为题,写过“梅实迎时雨”的名句。偏偏今年反常,大太阳陪件诗人一路暖意,难怪他心情特佳,要高歌“日日晴”的惊叹了!

二新,是写旅行方式的多样变换.诗的第二句告诉我们:诗人先乘船,不在滔酒大江,不在荡荡平湖。而在那淙淙溪水中轻舟漂流,多么惬意!忽然,溪流已尽,那就改为徒步登山吧!怕累吗?不,瞧诗中一个“却”字,道出了他对全新体验的由衷喜悦!

三新,是写途中景物的更添丰富。读第三旬,我们恍然大悟:从“来时路”三个字看出,诗人日前曾途经此处,但“不减”两字袒露了他对山间林荫的无限热爱,所以重踏故道,毫不倦怠。至于读了第四句,我们更感受到了他耳闻黄鹂歌唱时的分外欣喜——“添得”,说明来时未闻而此次却有新收获!

一段貌似重复的“回头路”,却因那么多新鲜感受而兴奋不已,难怪平常题材能写出这么不平常的佳作了。独具慧眼的选材视角,炼就了字字珠玑!

诗人认识:曾几(1084——166),字吉甫、志甫,赣州(现在的江西赣州)人。北宋时期曾任校书郎,南宋时期历任江西、浙西提刑。他力主抗金,被主和的秦桧排斥。他的诗作风格清淡,语言流爽,形象生动。著名诗人陆游曾跟他学过写诗。

第二篇:《示儿》作者:「宋」陆游

全文: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思理解:本来就知道,人一死,什么本挂都没有了。只是我很为没有见到全国的统一而伤心呀!等到我们南宋军队打败金人、收复北方被占领土的那一天,孩子们哪,你们祭祖宗时可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我啊!

精彩赏析:诗人的拳拳爱国之心令人肃然起敬!

诗作是遗嘱,写的是家常话,是永别前的叮咛,所以,起句十分平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是,第二句一个“但”字,把内容的基调立即升华到了情系国家的高度。一位85岁的抗金老将,至死遗憾的是没有看到国家的统一,至死期望的是朝廷的军队能有收复国土的一天,这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至死不渝的情操,确实感人至深。最后一句,道出了诗人九泉之下仍不瞑目的牵挂,看似交代家庭祭祀琐事,实为情感的进一多步深化,而且从中透露出对这一天必定到来的信心,令人为他悲壮的言辞和情感激动不已!

诗人认识: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现在的浙江绍兴)人,宋代著名诗词作家,著名抗金将领。他曾被宋孝宗赐为进士,但后因支持抗金,被投降派打击而免职。46岁去四川,任范成大等抗金将领的幕府,后做过几任地方官,直至66岁时被罢免,在山阴故居过了20年。他的诗词充满爱国情操,留有《剑南诗稿》85卷之多。

第三篇:《春日》作者:「宋」朱熹

全文: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意思理解:在那阳光灿烂的大好晴天,到泗水边去寻找优美的风景。啊,那无边无际的美丽风光,好像是一下子披上了新装。很容易就认识到:这就是春天的样子了,因为毕竟只有春天才会这样百花绚丽,五彩缤纷。

精彩赏析:诗歌以叙事开头。时间:风和日丽的一天;地点:泗水河边;事情:去寻找美丽的风景,春游。接下来,就是抒情了,用词极精当,反映了面对春光的无限激情。写春光的亮丽,用“新”概括;写春景的宽广,用“无边"形容;写春意给人带来的惊喜,用“一时”来衬托。于是,作者用议论把诗歌的主题推向了更高的一层:为什么人们能很自然地感悟到这是春天来了呢?道理只有一条,那就是百花盛开了。后人常把这首诗最后两句所蕴涵的道理引申为生活的普遍真理:新生事物欣欣向荣,那么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大好形势就来到了!

诗人认识:朱嘉(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晚年自称晦翁、遁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现在的江西婺源),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现存诗作1200余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