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5日,一则噩耗传来,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老先生于武汉逝世。消息一经传出,引起大家一片叹息,又一位国宝级科研人员去世,也是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愿宁老先生一路走好,也愿天堂没有病痛。 宁津生院士1932年10月22日出生于安徽桐城,于1951年考入同济大学测量系工程测量专业学习。在同济大学学习期间,他抽了一年时间去北京俄语专科学校学习,因此1956年7月他才从同济大学本科毕业。毕业之后的宁津生进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任教,从一个助教一直升到了副教授的位置。 可是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宁津生被定为白专典型,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发配到食堂进行劳动改造,后来因为做实验时被发现,他还被惩罚进了牛棚,这段时间他忍辱负重一心只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文化大革命过后他才继续回到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任教。1984年,这一年是宁津生职业生涯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宁津生升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并且被评为教授。 而紧接着,宁津生于1988年成为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并于1997年从校长位置退居二线。而就在他成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的那段时间里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要知道那个时候院士数量很少,因此这个院士头衔的含金量之高可想而知。 2000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水利水电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四校合并,并且改名为全新的武汉大学。强强联合之后的武汉大学发展非常迅速,一跃成为全国前十名的高校。而宁津生也成为了武汉大学教授、博导,在武汉大学这片沃土上面,他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宁津生院士从50年代起就开始进行地球重力场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其研究和实践工作包括中国天文重力水准的布设、地心坐标的建立和参考椭球体的定位等。他于80年代在中国首先利用近代数学物理方法推求相对大地水准面,致力于研制适合中国局部重力场结构的WDM地球重力场模型系列,获得当时中国阶次最高,精度最好的地球重力场模型WDM89和WDM94,广泛应用于测绘、空间技术、地质等领域的研究和生产。他主持和参加的一系列科研项目为我国的测绘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仍然让我国在某些方面一直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不仅如此,宁津生院士编著出版教材、专著6部,翻译出版外文文献6部,发表论文50余篇。虽然可能他发表的论文相对于其他院士来说并不是很多,但是宁津生院士的成就并不是一些文章可以体现的。在他主持的多个项目中,包括地球重力场精细结构及中国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研究、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整体大地测量、大地测量学科发展战略等四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足以看出他的科研成果被国家极为重视。 宁津生院士他不仅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而且对学生的各方面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甚至在写科研报告时都要求学生用外语,以促进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在这样严格要求下,他的很多学生都在遥感科学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多位学生编写的教材成为了测绘领域的重点教科书,还有学生获得多项国家大奖,这些都是对宁津生老先生的最好肯定。 虽然宁津生院士如今已驾鹤西去,但是他对于科研的严谨、对于科研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希望他一路走好,我们年轻一辈也一定会继承他的衣钵,继续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而奋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