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戈 | 终于找到你 历次金融危机下的“避险之王”

 追梦文库 2020-03-16

《误杀》中李维杰说:“看过一千部电影,你就知道:天下没有离奇的事”

上周,改写历史,不仅是美股熔断,更是把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硬改成“黑色一星期”,连续二次熔断....

大部分躬身入局的人,或多或少会亏损,黄金下跌8.58%、白银下跌14.93%、铂金跌15.92%,贵金属失去避险性,就象齐天大圣丢失了金箍棒,一下子成了普通山猴,许多人在问:在旷世的市场波动中,哪 些才能真正的诺亚方舟,可以承载风险的侵袭?

美元可能就是其一。

上周,在石油单日巨挫30%,在比特币闪崩54%的之下,美元逆势上涨2.47%

许戈 | 终于找到你 历次金融危机下的“避险之王”

这让我好奇,是否在历次大危机中,美元是否也一如即往,表现神勇?如果是“YES”,那在下一轮金融危机中,我们躲进这样的诺亚方舱即可。

毕竟,按”桥老爷”的判断,我们离1929年的大萧条不远了......

许戈 | 终于找到你 历次金融危机下的“避险之王”

所以周末,我花了一些时间,用最简单的三维结构,构勒出美元的历史表现:

  • 危机事件起止,精确到日期
  • 美股跌幅 VS 美元涨跌
  • 事件原委

最近一次,是2018年十月“美股大溃败”:

2018年末,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陷入“倒挂”魔咒,市场恐慌:

起止日:2018.10.3 - 2018.12.24

熊市经历:82天

标普指数:2929 跌至 2346

跌幅:19.90%

美元上涨:1.14%(见下图)

许戈 | 终于找到你 历次金融危机下的“避险之王”

危机原因:堪称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美债收益率倒挂,短期国债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引发了市场对美国经济或面临衰退的担忧,历史上“倒挂魔咒”出现六次,均导致经济大幅度衰退。标普指数下跌19.90%,止跌于圣诞,据说特朗普托梦给圣诞老人,老人家用八驾麋鹿硬把悬崖边上的美股指数拉了上来。

始于2007年的房地产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雷曼兄弟破产倒闭

起止日:2007年10月 - 2009年3月

熊市历经:510天左右(17个月)

道琼斯指数顶点:14279

道琼斯指数低点:6800

跌幅:52%

美元上涨:12.55%

事件原委:不断上升的美元利率,刺了了地产泡沫,美国二大商业抵押公司面临破产,同年9月末,美国众议院否决7000亿救市方案,道指快跌777点,为历年最大跌幅,单日达7%,为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来最大幅度。

许戈 | 终于找到你 历次金融危机下的“避险之王”

2000年前后,互联网科技泡沫,大多数科技股估值过高

起止日:2000 年3月7 - 2002 年10月8

熊市历经:950天左右(31 个月)

纳斯达克指数终极顶点:5133 跌至 1108

跌幅:78%

美元上涨:1.67%

事件原委:当年3月,纳指摸顶5048点,网络科技泡沫张力达到最大,一触即发,而之前二年,美元利率升高六倍,经济的巨大齿轮开始停滞,股市出现高位震荡,投资者异常敏感,3月13日,市场出现批量抛单,随后基金公司,投资者,和机构纷纷跟进,形成压垮驼骆的最后一根稻草。六天,纳指下挫900点,逾10%,整个危机期间,科技公司跌去5万亿市场,我在财经节目中曾谈到过思科股票,从最高74美元,跌到最低0.24美元

许戈 | 终于找到你 历次金融危机下的“避险之王”

总 结

从最近四轮危机看,美元在危机中表现可圈可点,当然,如果要挑刺,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中,道指跌了45%,美元出现9.64%的下跌,但个人认为,那一场危机离目前较远,时代背景、经济基础和商业模式都发生巨大变化,借鉴性不大

美元之所以是避险的重要选择,我认为:

  • 全球央行62.8%外汇储备为美元
  • 资产流动性桥梁:历史性下跌时。投资者会拆东墙补西墙,期间必然先回美元,再买美股,它是大类资产腾挪之间的桥梁
  • 获利盘的归宿:短线金融是零和游戏,有亏,自然有赢家,最近有人大亏,必然有人大赚,赢家平仓后,也需要选择一种货币,做为赚到钱的归宿,美元可能不是唯一选择,但必然是重要的选择。

篇幅有限,不能展开,但上述原因,有很多可以进一步拓展的话题。本来想开个直播,聊得可以更加深入,但人比较懒,又怯于露脸,故述于文字......

时代即是向前滚动的车轮,也有回望过去的后视镜,在历史的尘埃中,通过总结过去,进而来前行提供借鉴的方向。

就如《误杀》中的台词:看过一千本电影,世界本无离奇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