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科技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一个王朝。此时周边的政权有金朝、西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后面的蒙古。南宋历来给我们的形象就是饱受外族欺凌的弱朝,文死谏武死战的常理在南宋并没有展现。数度向金国称臣,重文轻武的南宋对军事力量建设历来是漠视的,打不过那就不打了,赔钱割地,反正咱有钱。真是不知道该赞誉南宋的经济富裕还是鄙视这种委曲求全的做法。当时的某些武将甚至是还不如“百无一用”书生。 那么当面临着国破家亡,南宋时代都有哪些文人墨客投身战场,成为文武双全的儒将呢? 陆游 陆游出生于江南的名门世家,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在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下,从小就立志报国。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才赐进士出身,入仕后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不过幕府很快就解散了,宋光宗继位后,荣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但是又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虽然曾短暂的复仕编书,可谓是仕途多舛。书成后陆游再也无心入仕,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在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下与世长辞,“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包含着多少的无奈与期待。 赵葵 赵葵可能对其了解的人不是特别多,他字南仲,号信庵,衡山(今属湖南)人。出生于1186年,乃是京湖制置使赵方次子 、知静江府赵范之弟。著有作品《行营杂录》、《信庵诗稿》等传世。所谓将门无犬子赵葵早年就随父抗金,与金军战于枣阳、邓州、蕲州等地,功至承务郎、知枣阳军。其中绍定四年(1231年),擒斩叛将李全,升福州观察使、左骁卫上将军。其后授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平元年(1234年),出师北伐,收复三京,而后又大败于蒙古,降授兵部侍郎、淮东制置使。连知扬州、潭州、福州等地。而后又历任光禄大夫、右相兼枢密使,武安节度使等官职。咸淳二年(1266年)逝于小孤山舟中,年八十一。追赠太傅,谥号'忠靖'。可以说,赵葵得益于将门之后,是这几位之中少有的可以一展抱负的人。《宋史》称'朝廷倚之,如长城之势。' 辛弃疾 辛弃疾自不必多介绍,他的作品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里面无处不在,豪气雄迈却又悲壮的诗词风格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地比较特殊,在金国。少年时就抗金回归宋朝,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不过志在抗金收复失地的辛弃疾,成了主和派的眼中钉肉中刺。很快就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又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一首“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可悲可叹。 文天祥 文天祥,原来名为文云孙,字履善,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乃是南宋真正的骨气脊梁。文天祥以状元入仕,由于与当时的权臣不和,仕途较为坎坷,很多就远离朝堂到地方为官。德祐元年(1275年),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时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聚集兵众万人。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入卫京师。不过却没有能够阻止蒙古的铁蹄南下。而后苦战常州、扬州、江西、于潮阳五坡岭被俘,杀身报国被阻,蒙元劝降未遂后,文天祥从容殉国。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传唱。 |
|
来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