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事总是隔的久了远了,才能慢慢看清,慢慢明白理解,那些我们原来不懂的后来都懂了,甚至是那些原来以为懂的,后来才慢慢明白这里面的真实含义。 很多年前,我上小学的时候,读过一次巩县志,就记得开篇第一句“山河四塞,巩固不拔,故名曰巩”,这件小事此后很多年我曾向很多很多人提起过,因为我发现其实很多巩义人其实并不知道巩义名字的由来。或许这也算是一点点读书人的小炫耀吧,满足下小小的虚荣感。 但其实也仅仅是知道这句话而已,并没有太多的感觉,知道最近两年开车(只是坐在副驾驶)跑郑州、开封、尉氏、巩义等地,才慢慢明白为何说巩义是山河四塞巩固不拔,终于明白什么叫丘陵,这么多年我终于发现原来我是住在一片,沟壑纵横被群山环绕的地方,一道道巨大的沟壑,一条条时时刻刻在高低起伏的路,组成了巩义这片土地真实的面貌,只是生于斯长于斯一直以为世界大概跟这个差不吧。 很多年前,坐在告诉路上,有人指着一面很高像被刀直直的切过的土墙,问我“这是不是你们故意切出来的呀”,我才认真的看了一眼到处可见的那种土墙,说了一句本来就是这样。现在看来,对于没见过丘陵的人来说,可能觉的土墙长成那个样子一定是认为的,殊不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远非人力所能及。 一个老朋友当年刚买车不久,让媳妇开车回了一趟巩义,走的是310国道,听他说走了快四个小时,路上媳妇一直说以后再也不走这条路了。当时我想以前不知道走过多少次310国道,感觉也没有多危险呀,这或许就是开车跟坐车的区别了吧。 我媳妇第一来我家,指着一条去市区的路说,这坡度这么斗,到时候咱们要买个好一点的车,不然车上不去怎么办?我笑笑说,放心这破当年我骑自行车还能上去呢,不算陡峭。后来终于买了车,第一次回家走的也是310国道,我终于明白以前所有的危险是有人帮你挡住了,如今终于要自己面对了。310国道,只要已进入巩义,就开始了过山车急转弯漠视,我以前走过无数次这条路,据说现在还是修了好多从,比以前好多了,但这是我第一次坐在车的前面,换个角度看这条无比熟悉的路段。 进入巩义之后,这路是没有平的,不是上坡就是下坡,都是大下坡急转弯,一个急转弯连这一个急转弯,路上重车大车都没有断过,坐在前面我终于看到了这条路的真面目,原来是这么的危险呀,旁边就是深沟,车子就在这上上下下一弯又一弯的路上小心翼翼的走着,终于走到市区的时候我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可是一想起来,我家门前就是一个号称事故多发路上,心里又紧张起来,大转弯加大下坡,我从小到大听说了很多我们那里的事故,现在还好在那段装了隔离带,加上十几条密集的减速带,总算是让我家门口看起来没那么吓人。 很多事情,自己不去真的面对,是不会正真懂的,坐在后座上跟坐在前面心里的感觉真的是不一样的。 想起来儿时跟父母出去玩,自己走不动了,总会耍赖歇一会或者让父亲背一会,如今一家人在去爬长寿山,好久不运动的我再也不能让人背着了,偶然间发现,父亲时不时要去上厕所,心里一惊突然想起那个著名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赵王想启用老将军廉颇,于是派使者郭开去探望,看看老将军身体怎么样,也就是尚能饭否。只不过这个使者受了别人的贿赂,回来给赵王说,廉颇嘛饭倒是挺能吃的,就是一会功夫上了好几次厕所,赵王听后就觉得廉颇真的老了,不复用这位名将。 这是中学课本学的,当时想电光火石击中我的大脑,原来这故事跨越千年在这里等我我呢,以后这故事就真的不只是故事那么简单了,这里有最残酷的岁月的痕迹,无法改变无法后退。 许多事,离得近了站的低了,不容易窥得全貌,最熟悉的莫过家乡,离得远了才发下,家乡有太多自己不了解的地方。 当年那个可以背我上山的父亲,如今也是老去的廉颇,但就算是廉颇老了,也还是廉颇,那个让人尊敬的曾经叱咤风云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