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者,归也

 昭烈名臣 2020-03-1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个清明有雨的早晨最适合谈谈“鬼”。

小时候总是被大人灌输者害怕各种莫名其妙的东西,譬如会害怕狼、黑狸猫、大老虎等等,因为大人们总爱说的东西句式就是,“你再不听话,就让某某把你叼走”,这个某某可以指代任何一种动物或者是莫须有的什么东西。于是久而久之小孩子们提起什么东西,就会莫名其妙的怕起来。

但有一样东西是大人们从不曾说过的,但是小孩子依然会害怕,甚至发现大人们也害怕,这种东西就叫做“鬼”。在漆黑的环境里,一句“有鬼呀”,可以让一帮人顿时做鸟兽散,尽管人们谁也没有见过鬼,现在人们甚至用见了鬼了,来说明见鬼这件事有多么的不靠谱。

人类是脆弱的,所以需要心灵的寄托,于是这世间便有了很多原本不存在的东西,为了书写方便,我们就统一叫他“神”吧,在过去漫长的艰苦岁月里,人们就是依靠着这种自己的想象,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这只是一个通俗简单的说法,几乎适应全世界所有民族,只是在中国我们自造的“神”比较复杂,甚至里面包含了“鬼”的成分。

由于人类有自我意思,于是很容易相信灵魂和肉体是可以分离的(现在科学昌明似乎也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人们固执的相信灵魂的存在吧,但大部分人理性的时刻可能还是能接受人死如灯灭这种说法的),于是大部分人活着的时候都会考虑死去的人会怎么这样的话题。

人死后会怎样,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抑或是哪里也不去,就是什么都没了。孔子的回答显然不能让人满意,因为孔子是拒绝回答这个问题,孔子只是说“未知生,焉知死。”“事死如事生”这样只把现实作为唯一存在的话。一句事死如事生,所以我们会给死人烧纸钱,衣服等东西,甚至还回去烧一个苹果手机模型。普通人是这样,不过古代帝王做的更绝,为了死后依旧能享受到荣华富贵,往往在墓穴里放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他能不能享用我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这样做除了招来盗墓贼之外没有任何作用,反倒是那些葬在西敏寺的名人们,就一个简单的棺材,反倒是死后静静的躺在那里,不用担心别人来打扰。

对于一辈子劳碌的人们来说,或许庄子的态度更值得欣慰,他说“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死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种休息,因为活着可能太累了。

如今人们总是在感慨人情冷漠,或许真的如此,三十年来我参加过很多丧礼,明显感觉人们的泪越来越少了。细细想来,我竟好久没有看到哭声凄厉,白纸漫天的情景了。有人可能说这些都是农村的陋习,以前我可能信,不过现在我是认同村子里的很作做法,至少在丧礼这件事情上我是完全认同的。

现在我们常说要有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自信这种东西从来不是凭空出现的,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我就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以前总觉的村里方言很土,长大后不断发现自己说的所谓的“土话”都是大有来头的,跟所谓普通话比起来,以前觉得很土的话其实都是从古代传下来的,有了这种自信以后,便不再会自卑的想要忘掉土话,融入文明人那种感觉了。比如“di nao”这个词(我找了好久都找不到这个词,祖先呀,原谅我这个自称读书人的不肖子孙吧),便是从唐朝传下来的,“扁食”“赁”“忖”这些完全口语话的东西,就像河南那些曾经辉煌的祖先一样,都是大有大有来头的。前几天我居然还看到了“屙”这个词,感谢阅读让我知道了汉语里真的有这个词,而且肯定也是古代传下来的,对方言又多了一分自信。

之所以会写这个不雅的词,是因为以前在上海的时候发生过一件不雅的事情,不知道是谁大便的时候弄脏了厕所,那个扫地的阿姨就不停的在用“屙”这个词来说这件让人很不舒服的事情。当时办公室里也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居然没人听懂她在说什么,我虽然能听懂,但实在是懒得解释,幸好办公室还有一个河南人,向大家解释了这个喋喋不休的阿姨想要表达的意思。

回到农村葬礼上来,以前的所说的种种陋习其实都有合理且很久远的理由,我甚至看过理性的反对火化的文章,里面就说入土为安是几千年的传统,土葬根本对耕地的使用没用任何影响,要不然几千年下来中国岂不是到处都是坟堆了,政府的这些强制性做法根本就毫无道理。文章写得很长,就不赘述了,用最高级的话表示就是,农村的做法符合哈耶克说的经济的自由发展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任何企图人为设定都是“致命的自负”,总终也只会“通向奴役之路”。

以前看胡兰成的文章,说人的一生会有一次自己是所有事件的主角和中心人物,不管名誉地位之类,这就是婚礼。在婚礼上新郎新娘是绝对的主角,在那一天自己理所当然的成为众星捧月的对象。已婚的我对此深表赞同,但其实我还当我一次主角,不过我就是我记不得了,这就是我爷爷的葬礼。

那时候我还很小,没什么太多印象,不过从后来我经历过的农村的葬礼,我大概也能知道当时的情景。出殡是间严肃且悲伤的事情,中国历来讲求服饰里显出尊卑亲疏,村里常说的出没出五服以表示跟这个人的亲近关系,五服就是丧礼上不同关系的人,需要穿不同的衣服。从最外围的的一根白布条,到最内层一身披麻戴孝。送葬队伍走在最前列的披麻戴孝的核心人物就是长子长孙,手持最要的招魂幡,一路走来护送祖先到达家族的安息之地。

农村里葬礼是要哭的,不是一般的哭,是都恸哭,一种能哭到人昏厥的一种哭法。竹林七贤们反对礼教,因为当时礼教太严,如果他们活到现在他们一定会提倡礼教的,因为阮籍在母亲死是虽然不守礼教,但最后却是大口大口的吐血。现在的我们从形式到内容,基本上都是淡漠了,既不在表面哭也不在心里哭,至少我儿时所见的送葬,哭声震天是好不夸张的,而且在一片恸哭中,不管懂不懂事心里感受到的都是庄严肃穆。印象最深的是大姨去世,一辈子操劳的她终于可以休息,丧礼上我有好几次都不得不把我妈扶起来,因为真的是已经哭到完全止不住,而且已经没有力气起来了。

很多人说这有表演的性质,甚至农村还有找人代哭的,我一贯的观点就是,对于重大的事情仪式是必须的,没有仪式感人灵魂得不到升华,永远都只是两脚朝地的动物。用五服就是要表示远近亲疏,也许有人假哭,也许有人只是来凑个热闹,但正是因为这个仪式,才让那些真的披麻戴孝的人,把心中所有的感情哭出来,表示无尽的怀念。

清明节,所谓鬼者归也,归于天也罢归于无形也好,总之从哪里来就归去哪里吧,祖宗之德保佑子孙,清一清坟头杂草,以表感祖宗之德。

PS:关于长子长孙的说法我只是据实陈述,我本身是个坚决主张男女平等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