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赡养老人有了村级标准

 陈衍福图书馆 2020-03-16

回到老家,就到了做午饭的时候。吃完饭,正拾掇一些杂活,邻居大婶来玩。大婶说:“给你妈交钱了吗?”“交啥钱,婶子?”

“俺嫂子还没有告诉你呀?”原来,我们村从外乡学习的经验,每个季度儿子们要把给老人的赡养费先交到村室里面,有关人员随后交给他们的老人。

猛一看,好像有点多此一举:既然儿子们交给自己老人的钱,直接交给老人就得了,转个弯有好处吗?

有好处!

在农村里面,整体上尊老风气是浓厚的,养老的人占多数,可是不管老人的现象还是有的。

有这样一家,老人养了两个儿子五个女儿。平时女儿轮流伺候,过年过节回来住小儿子家里,大儿子是不管不问。当然,家里有点矛盾。老人去世的时候,大儿子的爱人子女甚至没有送葬。这是极个别的事例。有不少的老人不好意思张嘴要钱,仅仅靠国家的一点养老钱捉襟见肘,老人晚年难得幸福。而儿子们在给老人钱的多寡上,由于条件的不同,往往闹得不愉快。

现在好了,村里统一过问儿子们养老问题。首先统一了每个老人应当获得的最低标准:每个季度600元。其次,按儿子的多少,平均分摊。其三,有病的话,看病钱另算。

这一制度,进行的很顺利。目前还没有发现,故意延迟或者不交的儿子。当哪家的儿子交完,随即通知该家长也就是应该享受赡养费的老人前来领取。交钱有凭条,领取也有凭条,村里有存根。

这是村里对老人关怀的有一个具体的工作。事情不算大,却关系着一个村里的老人的幸福生活。老人的生活有了保证,年轻人的养老意识得到了督促和加强。

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什么是关心人民群众?村里的这种做法,就是具体的关心人民群众,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儿子赡养老人也有了村里标准,并且有了监督执行的具体人员,社会和谐进步更有保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