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差点丢了江山的朱祁镇庙号却是“英宗”,是讽刺还是实至名归呢?

 wenxuefeng360 2020-03-16

明英宗朱祁镇九岁登基,二十二岁因听信宦官谗言御驾亲征瓦剌被俘丢了皇位,一年后终于获救回宫,但江山已经易主,顶着太上皇的虚衔被景泰帝锁在南宫监视软禁七年之久,后景泰帝病重,朱祁镇在几位大臣的推举下又重新复辟登上了帝位。

明英宗的这八年并不光彩,信谗言、打败仗、被俘虏、遭软禁,杀忠臣,这些都是他一生的污点,但纵观朱祁镇的一生,他并非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皇帝,史书工笔对他的评价皆是正面居多,庙号“英宗”也并非浪得虚名。

差点丢了江山的朱祁镇庙号却是“英宗”,是讽刺还是实至名归呢?

明英宗剧照

温润有礼,能屈能伸,独具人格魅力

朱祁镇从小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不费吹灰之力就坐拥大明江山,家人爱护他,臣下尊敬他,御驾亲征之前朱祁镇的人生都是“彩色”的,但是他并没有养成一些骄奢淫逸的坏习惯,而是成为了一位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

御驾亲征战败被俘,对于皇帝来说应该是最耻辱的事了,更何况朱祁镇这种温室花朵,哪经历过这种阵仗,但朱祁镇并没有慌乱,也没有因沦为阶下囚自怨自艾,他始终不卑不亢,镇定自若,没过多久,朱祁镇就和一些蒙古的将军士兵们打成了一片,就连太师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都和他称兄道弟,交情匪浅。

为了让朱祁镇回国,伯颜帖木儿几次和哥哥争得面红耳赤,说服哥哥也先后,还亲率大军十里相送依依不舍和朱祁镇告别。

身陷敌营,一年时间就能感化敌人和对方化敌为友,有这样的外交能力和凝聚力,朱祁镇哪里像一个无能昏君呢?

伯颜帖木儿送至野狐岭,帐中进酒毕,命其下出,令铭奏云:“当上将众行边,以为天下看边城,偶失身于我太师。我太师顺天意,不敢少慢,令我侍奉一年。皇天悔祸,皇帝复回,皇弟已立为帝。然位是你所有,此还还要坐此位,他时即我主也。此中有事,便投托。”时虏人多进马,杨善促曰:“上位行矣。”上曰:“虏人方跪献马,如何行得?”至野狐口,上令铭劳谢伯颜帖木儿曰:“我去矣。”帖木儿闻知,大哭曰:“皇帝去矣,何时得复相见!”帖木儿既去,行数里,闻人马声。上惊问为谁,乃帖木儿归逐得野兽,使人来献也。

差点丢了江山的朱祁镇庙号却是“英宗”,是讽刺还是实至名归呢?

知耻而后勇,勤勉治国,克己自律

朱祁镇虽然从小锦衣玉食,富有四海,但他却不是一个贪图享乐、甘于平庸的君主,他一直以先祖为榜样,志存高远。

他向往先祖五征北元、父皇亲征平叛的壮举,怀着一颗美好的少年英雄梦御驾亲征,没想到却惨败被俘,平安回国后已经江山易主,被景泰帝软禁南宫失去自由,历尽坎坷辗转八年终于复位。朱祁镇知耻而后勇,勤政治国、任用贤臣,不再听信宦官奸佞的谗言,平定了石曹之乱,彰显了英主的风采。

朱祁镇曾和首辅大臣李贤说过,自己深知肩负天下,责任重大,每天四点左右起床,除上朝听政、和朝臣们讨论国事之外,每天都批阅奏章到很晚,多年如一日,不敢有一刻延误懈怠。

朕负荷天下之重,五更二点即起,斋洁具服,拜天毕,省奏章剖决讫,复具服谒奉先殿,行礼毕,视朝。循此定规、定时,不敢有误。退朝,至文华殿,或有政事有关大臣者,则召而访问商榷。复省奏章讫,回宫,进膳后,从容游息至申初,复(省)奏章。暇则听内政,至晚而休。

差点丢了江山的朱祁镇庙号却是“英宗”,是讽刺还是实至名归呢?

有一颗仁爱之心,能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的痛苦

朱祁镇战败被俘初期过得并不好,身边最近的是和他一同被俘身份低微的锦衣卫袁彬,每当朱祁镇被瓦剌官兵架刀威胁时,袁彬都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保护朱祁镇,晚上朱祁镇在四处透风的帐篷中冻得瑟瑟发抖,袁彬就解开衣服把朱祁镇冰冷的脚放入怀中给他取暖,在袁彬心中做这些都是一个侍卫对君主的忠诚。

但朱祁镇并没有觉得这些是理所应当,对于袁彬他也同样真诚相待,有一次袁彬染上了风寒,病重昏厥,朱祁镇心急如焚,不知所措,紧紧地抱住烧得滚烫的袁彬崩溃大哭,让他这样一抱,袁彬出了一身热汗风寒发热也逐渐消退了。

汉奸喜宁一直想置朱祁镇于死地,几次谋划都因袁彬在身边保护而化险为夷,于是喜宁就煽动也先秘密处死袁彬,朱祁镇听到消息后疯了一样狂奔到袁彬身边阻止行刑,为了救下袁彬,一直不肯向瓦剌乞降低头的英宗皇帝,跪下不停地向也先磕头,求他放过袁彬,两人的关系不像君臣,更像是患难与共的兄弟。

《明史》:中官喜宁为也先腹心。也先尝谓帝曰:“中朝若遣使来,皇帝归矣。”帝曰:“汝自送我则可,欲中朝遣使,徒费往返尔。”宁闻,怒曰:“欲急归者彬也,必杀之。”宁劝也先西犯宁夏,掠其马,直趋江表,居帝南京。彬、铭谓帝曰:“天寒道远,陛下又不能骑,空取冻饥。且至彼而诸将不纳,奈何?”帝止宁计。宁又欲杀二人,皆帝力解而止。也先将献妹于帝,彬请驾旋而后聘,帝竟辞之。也先恶彬、铭二人,欲杀者屡矣。一日缚彬至旷埜,将支解之。帝闻,如失左右手,急趋救,乃免。彬尝中寒,帝忧甚,以身压其背,汗浃而愈。帝居漠北期年,视彬犹骨肉也。

被景泰帝关在南宫的七年里,朱祁镇过着缺衣少食、担惊受怕的日子,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来勉强度日。

朱祁镇历经南宫圈禁后,深切的体会到百姓疾苦,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从此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宫中用度也都能省则省。

他被幽禁时深切体会到了永乐年间因权力斗争遭到禁锢的建文帝遗属的痛苦,复辟后就立刻释放了被幽禁五十逾年的建文帝幼子朱文圭,并把他送到凤阳善待安顿。

念建庶人自幼为前人累,拘幽至今已五十余年,悯此余孤,特从宽贷,用是厚加赏赉,遣人送至凤阳居住,月给禀饩以安其生,仍听婚姻以继其后,庶副眷念亲亲之意。

差点丢了江山的朱祁镇庙号却是“英宗”,是讽刺还是实至名归呢?

广施仁政,废除人殉,被万民称颂

英宗复辟后,施行了很多仁政,为百姓谋福祉。例如“优老之政”,凡大明百姓,六十五岁以上免服差役,七十岁以上,朝廷每年发放粮食财帛,九十岁以上加倍供给。英宗驾崩后,百姓如丧考妣,万民哭泣。

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驾崩前发布遗诏:“朕不忍心用活人殉葬,殉葬制度从此废止,以后也不可以再行此事“。之后诸王入葬也都禁绝了活人殉葬。

至此在中国断断续续实行了数千年的人殉制度划上了休止符,英宗的这一举措挽救了之后无数无辜之人的生命,确实可算作大功一件。

英宗皇帝登遐以之后,群臣兆民若丧考妣,悲哀特甚,以为神德圣政,不可惮窥。四事尤为卓绝:终世未尝杀一非罪,未尝遣内官干郡县,复中宫位号,不用宫人殉葬。此皆自昔君人甚难,而出于帝之刚明独断,所谓度越百王者。

差点丢了江山的朱祁镇庙号却是“英宗”,是讽刺还是实至名归呢?

庙号“英宗”,实至名归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朱祁镇虽然曾经犯错差点丢掉江山,但他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努力去改正,前后在位24年,在“仁宣之治”的基础上,治国有序,使得大明天下海内富庶、朝野清晏,施仁政、废人殉更是值得后世君王学习,所以庙号“英宗”实至名归。

《明史》:赞曰: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参考文献:

《明史卷一十本纪第十英宗前纪》

《明史》

《明实录·英宗实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