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为什么你很努力,却依旧一贫如洗?从四个角度为你解答

 wenxuefeng360 2020-03-16

生活在这个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点滴都离不开金钱。没有钱的日子是极其痛苦的,想要父母安度晚年,需要金钱;想要子女接受好的教育,也需要大量金钱;想要自己的妻子穿的体面也越要金钱;在这个世俗的世界,想要人家尊重你,最贴乎实际的也是金钱。在金钱面前,就算你是再铁骨铮铮的汉子,在金钱面前你也要服软。

在这里子钰不是引导大家学习拜金主义,是想要告诉大家金钱的重要性。合理的赚取金钱不仅不可耻,反而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通过自己的聪明智慧再加上自我的勤劳,然后让妻儿子女过上好的生活,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如果在此基础上,你能赚取更多的金钱还可以帮助国家经济建设,造福更多的人类,这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做人哲学。

心理学:为什么你很努力,却依旧一贫如洗?从四个角度为你解答

所以无论是出于名或者利,很多人都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一名企业家,赚取花不完的金钱。很多人不断报名学习成功学也好,还是努力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也罢,但是现实却是近些年“寒门难出贵子”的论调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贫苦人家的孩子想要出人头地变得越来越难了。除了所受的教育资源不对等以外,其实还有其它多复杂的因素导致的。

今天子钰就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给读者朋友们解读,虽然你很努力但依旧很贫困的原因。只要找到贫困原因的本质,才能克服战胜贫困。为此很多心理学家们做出了深刻的研究探讨,去解读富人和穷人到底有哪些不同点?

心理学:为什么你很努力,却依旧一贫如洗?从四个角度为你解答

知名财经类畅销书作者罗伯特清崎,在其经典著作《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指出:“绝大多数的穷人只懂得为金钱而工作,只有富人懂得让金钱为他们工作”。

同样的,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也曾表达过原生家庭的关系好坏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的人生价值观,他说道:

“贫穷的家庭很容易把期望放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从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不关注子女的真实心声,到忽视孩子的情感体验,会造成他们的低自尊与自卑。

父母的不如意,就会把自己的所有宝压在孩子身上,让孩子的压力与日俱增。无论做什么事他们都会记住父母的殷切眼神,一旦遇到关乎自己命运的大事以后,他们都会紧张害怕辜负父母的希望,从而变得异常紧张。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孩子封闭的心理,让他们的内心产生自卑。使得他们的未来受阻,从而影响其长远发展。欲速则不达,就很好的说明这个道理。

心理学:为什么你很努力,却依旧一贫如洗?从四个角度为你解答

在人们以往的印象里都认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家庭的不富裕,让他们得到了更多的锻炼,从而可以更早更好的接受社会的考验;反观富人家的孩子,一个个就是啃老族,就知道败光老一辈留下的产业,都是坐吃山空的主儿。

但真正的情况果真如此吗?其实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很多情况恰恰相反。子钰身边就有一个同学,父母都患有残疾,每年靠学校的助学金维持生计,每个月都是靠借钱生活。一开始子钰还是比较同情他的,只要他开口借,都会毫不犹豫的借给他。但长时间的相处下来,子钰发现自己的这个同学,只要一有钱比谁都过得潇洒,看了很让人气氛。反观那些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也没他小日子过得滋润。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在他这里真正的得到了应验。

对此,子钰关于”贫穷“开始产生了很多疑问,比如:

  • 为什么有的穷人还是会铺张浪费?
  • 贫穷带来的本质伤害到底是什么?
  • 穷人真的是比富人更没有忍耐力,所以才会导致的贫穷吗?
心理学:为什么你很努力,却依旧一贫如洗?从四个角度为你解答

后来,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子钰幸运的发现了一本书叫做《贫困的本质》,看着书名很实际,子钰就翻阅开来,之前所有的疑问也在此书里找到答案,让子钰对贫穷的本质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贫困的本质》这本书里,作者运用经济‘心理学等知识,非常完善的列举说明了贫穷的本质。从多方位的解读了穷人们表面看上去很努力,实际却依旧一贫如洗的原因。接下来子钰就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去解析这个问题。

穷人的“面子”

《贫穷的本质》书中记载:

大量的记录显示,发展中国家的穷人会花很多钱来置办婚礼、嫁妆、洗礼等,很可能是怕丢面子的结果。

常听老一辈人讲,那时候结婚很简单。几件简单的衣服,几床自己缝制的棉被,两个人就可以结伴终身。而现如今,动不动几十万的彩礼和一套市区的房子,让无数的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苦不堪言。

很多家境并不富裕的人,为了盲目攀比,开始大操大办婚礼。热闹归热闹,但是繁华褪去那种负债累累的痛还要自己扛。这一切的攀比只是为了那点自尊,只是为了让乡邻们看得起自己。

这种为了所谓的面子,不惜付出惨重代价的行为多发生欠发达地区。他们越是缺少什么,越是希望通过什么介质表达出来。

贫穷的人从来都是为了个人面子而活,从来没有想过用有限的金钱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在个人一时的面子面前,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甚至他人的未来会这样,这点才是最可怕的。

心理学:为什么你很努力,却依旧一贫如洗?从四个角度为你解答

贫穷“断送”潜能

子钰在网上曾经看过一句很有传播力的一句话,一经流出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点赞与转发:

“富人和穷人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富人有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各种可能性,可穷人仅仅想要生存就要拼尽全力。

曾经子钰看过一部纪录片,名字叫做《生活万岁》。这部纪录片没有很花哨炫酷的情节,它主要记录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的一些生活。这部影片主要是十几个小故事拼接而成,每个小故事都有着生活在底层劳动人民的辛酸与无奈。

在纪录片中,父亲为了拉扯大女儿,不顾风吹雨晒在街头卖唱来养家;还有为了生活,每天辛苦奔劳的快递小哥在辛苦的送着外卖,忙完一天的工作已经是半夜时分,吃口热乎饭基本是奢望,疲倦的他拖着沉重的身体直接睡在了狭窄肮脏的出租房内;也有着为了减轻儿女负担的年迈老人,天蒙蒙亮就在胡同里卖早点的。这一幕幕看着很残忍却是很真实的一面,他们辛苦了一个月所赚的钱甚至不及富人的一顿饭钱,社会两极分化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心理学:为什么你很努力,却依旧一贫如洗?从四个角度为你解答

在这部纪录片里,把小人物的简单、真实、艰辛、令人泪目记录的很详细,他们仅仅为了生存就已经耗费全部尽力,那还有多余的精力去想着未来。在他们看来不是他们目光短浅,而是现实的无奈在主导着他们。在虚幻的理想世界里,谁人都可以谈理想,但在现实目前生存才是前提。

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曾发表过一个家观点:

“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

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即使你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但因为金钱上的匮乏,使你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的话,你也只能泯然众人矣;如果你天生骨骼惊奇,是个运动奇才,但如果先天的营养和后期的训练没有跟上,也只是能是老大徒伤悲;亦或者人生的一次大好机会,因为你的优柔寡断而错失,到头来你也只能悔恨叹息。

一位知名学者曾经说过“辛福的人各有各的幸福,而悲伤的人却有各的难言之隐。”

贫穷带来的悲伤似乎是不分国界的。

心理学:为什么你很努力,却依旧一贫如洗?从四个角度为你解答

贫穷让人失去“斗志”

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贫穷的人在经历过生活的种种暴击之后,更容易变得“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提出的,他用动物作了一项实验,一开始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在蜂音器响起来的时候,就给以电击,经过反复实验之后,做了另一个不同的实验,在电击之前前,先把笼门打开,但是这只狗并没有跑掉,在蜂音器响起的时候,狗就开始不受控制的颤抖。后来习得性无助就用来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关于习得性无助这种现象,让子钰非常的有感触。之前有家亲戚家里是做牛肉汤生意的,之前凭借着几代人流传下来手艺,亲戚家的牛肉汤店生意很火爆,几年下来也是攒的不少资金。这人钱一多,内心就开始活泛起来。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听说炒股很赚钱,对股票行情一无所知的他,在朋友的撺掇下,竟然炒起了股票。

炒股最后的结果很显而易见,还是炒股小白的他,很快就赔的一干二净。人生第一次投资就这样惨败,他当然很不甘心。又从朋友那筹借了不少钱,开启了小工厂。谁料工厂没开业不久,就因为国家出台新政策关闭了污染的个人小工厂。亲戚又赔了不少,这次还把老本行牛肉汤店也给差点赔进去了。后来还是亲戚爸妈不忍祖辈几代人的老店就怎么毁了,拿出自己的棺材本才把老店给盘了回来。

心理学:为什么你很努力,却依旧一贫如洗?从四个角度为你解答

老店虽然回来了,但是因为之前的亏空太大,之前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化为了泡影。亲戚夫妻两整日争吵不断,亲戚每次谈到前两次投资都懊悔不已。从那以后,说要是敢在他面前谈投资的事,他就和谁急眼。子钰很难想象,之前一个那么热衷于投资的人现如今提到“投资”就恐惧,还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其实也是“习得性无助”最好的证明了吧。

在人们以往的印象里,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坚持的道理,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的精气神。半途而废是他们最好的代名词,熟不知这是对穷人最大的误解。其实,穷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远超过富人,他们缺的不是失败的耐力,而是失败的抗击力度。

心理学:为什么你很努力,却依旧一贫如洗?从四个角度为你解答

曾经有人问过硅谷最有名的投资人,你投资过怎么多知名的企业,是什么让你拥有如此慧眼,能够在众多的企业中选中它们,是有什么诀窍吗?那位知名的投资人士说出,其实成功的投资家从来不看投资成功率。举个例子,我之前投资的99家公司都失败了,但是我在第100次投资Facebook成功了,我就可以得到几百亿美元,我之前所有的亏损就会一下子回来。做事业没有人会看你曾经做过什么,他们只看你最后的结果。

从这段经典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成功人的试错成本远高于穷人。对于富人来说他们可以尝试无数次,只要有一次成功,他们之前的所有投资都会赢取回来。而穷人可能投资失败一两次就会身败名裂,永世不得翻身。富人的投资游戏就像是一场豪赌,他们第一次输了一百万,第二次他就会下两百万,再输会下三百万,以此类推下去,他们只要赢一次,就可以做到成功。试错成本的高与低才是穷人与富人是否拥有意志力的关键原因所在,而不是论吃苦。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没有中国农民能吃苦,而现实是他们还是最穷的。

心理学:为什么你很努力,却依旧一贫如洗?从四个角度为你解答

贫穷让人专注眼前的“快乐”

心理学家们曾经对富人与穷人之间到底有何不同?经过调查得出结论:“富人具有穷人不具有的延时性满足感。”何为延时性满足感,看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其中一二,就是富人懂得暂时压抑自己内心的需求,懂得用长远目光去布局,以期待获得更大的收获。而穷人迫于现实,只得专注眼前的“快乐”。

他们不愿意把大量的金钱与时间用来学习一项以技术,或者一堂课,因为在他们看来,原本就不富裕的金钱,应该用在吃喝玩乐上,而不是眼前就能带来收益的投资学习上。对于他们而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忧来明日愁”是他们最满足的生活模式。

根据可靠地调查数据,专家们得出一份令人吃惊的数据:

“在印度的乌代布尔,极度贫穷的人会将自己14%的预算花在节日上。而在尼加拉瓜,56%的农村家庭会有收音机,21%的家庭会有电视机,而且他们并不是一时兴起,为了能够买到这些消费品,他们会积攒将近小半年的钱。”

心理学:为什么你很努力,却依旧一贫如洗?从四个角度为你解答

子钰看了这份数据还是颇为吃惊的,明明可以把有限的金钱用来作为流动资金,却把如此之多的金钱用在眼前的娱乐,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所幸在《贫穷的本质》这本书给我们了答案:

心理学研究表示,穷人会更加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会,怀疑其生活产生任何根本改变的可能性。他们的行为常常反映出这样一种想法,即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要花很长时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只关注当前,尽可能的把日子过的愉快,在必要的场合参加庆祝活动。

心理学:为什么你很努力,却依旧一贫如洗?从四个角度为你解答

子钰来说:

“在《贫穷的本质》这本书里出现了很多新颖的观点,比如穷人会把钱花在自己的“面子”上;贫穷会让人失去发掘自己潜能的机会;穷人比起富人更容易丧失斗志,并不是因为没有耐力,而是来源于试错成本太少;贫穷的人比起长时间的等待改变,更愿意把钱花在眼前的“快乐”上。

难道穷人注定就不能翻身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就像一位学者所说的那样:“尽管我们脚踏泥泞,但请不要忘记仰望星空。”

只要我们不放弃寻找贫穷的本质,终有一天,我们一定可以找到答案,完成人生的逆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