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nqj0108 2020-03-16

  力求达成天人合一的蔡九峰《洪范说》

  蔡九峰也就是蔡沈。

  蔡沈(1167~1230),一名蔡沉,字仲默,号九峰,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南宋学者。蔡元定次子。

  蔡沈专意为学,不求仕进,少从朱熹游,后隠居九峰山下,注《尚书》,撰《书集传》,其书融汇众说,注释明晰,为元代以后试士必用。

  史书上说他幼承家学,稍长,师事朱熹于白鹿洞书院,为朱熹晚年最有成就的弟子之一。蔡沈博览群书,视功名如草芥,三十不就科举,诸臣举荐,都推说:“此非吾志也”,坚不肯受。庆元二年(1196)爆发庆元党禁,随父谪官道州(今湖南道县),父子穿草鞋步行三千里,闭户读书,授徒讲学。父殁,护柩以还,赠银以途者众,沈一一跪谢坚不肯受。著有《书集传》、《洪范皇极》、《蔡九峰筮法》《洪范说》等。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蔡沈的《书集传》是宋代《尚书》经学的代表作,是一部“求圣贤之心”的求道著作。蔡沈特别维护传道传心的圣贤人物形象,尤其对《尚书》中占有重要篇幅的周公,通过辩疑、考订、驳斥等方法来新释周公事迹,再造了一个符合儒家修齐治平理想圣人气象、具有高尚政治道德的周公形象。

  在理学上,蔡沈承接周敦颐、二程之说。认为“冲漠无朕”时,已有万物之理,理是气或物的根本,所谓“气根于道”。万物万事各有其理,但总的理只有一个。宇宙形成的过程,是有理乃有气,有气乃有形,形生气化,生生之理无穷。“无极之真,二(阴阳二气)五(五行)之精,妙合而凝,化化生生,莫测其神,莫知其能”(《洪范皇极·内篇》)。阴阳二气的关系,是阳顺阴逆,阳长则阴消,阳进则阴退。顺者吉而逆者凶,长者盛而消者衰,进者利而退者钝。他承袭张载关于阴阳二气变化之说,称显著变化为“变”,逐渐变化为“化”。两种变化互为交替,所谓“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总之,理是宇宙的本原,存在于气和物生成之前。理天形,物有形。无形之中已具有形之实,有形之实而体无形之妙。故君子谈理而不坠入虚无,言物而不拘泥于形器,中立而不倚,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而不忧。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天人合一——蔡九峰《洪范说》中的和谐宇宙观

  关于人性问题,蔡沈把心、性、情联系在一起。认为心“实为身主”,人心动静,产生性情。性是理之形体,情是性的发动。心有体有用。其体则为仁义礼智之性,其用则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当心寂然不动时,浑然在中,无所偏倚,与天地同体;当心感万物而动时,则随触随应,曲成万物。故他强调主敬功夫。认为“敬者,圣学始终之要”,未知时要敬以知之,已知则要敬以行之。不敬则心无管摄,精神昏乱,不能有所知,亦不能有所行。善养生者,是以气而理形,以理而理气。理顺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天地万物无所不知。反之,理昏于气,气枯干形,耳目口鼻徇而私欲胜,好恶哀乐而天理亡,虽能苟生,亦如禽兽。他维护封建纲常,坚持正统,认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品恭顺,则为皇极之世。

  上面这些都是蔡沈对《皇极经世》的解释及研究。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