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韭菜 久菜也

 昵称503199 2020-03-16
□刘绍义




  把韭菜说成久菜,可不是我的创举。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早在东汉时就这么说了,他在《说文解字》里解释“韭”字时说,“菜名,一种而久之者,故谓之韭。”说通俗点就是,韭菜种一次可以长久收获,所以取“久”之音。

  如今,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韭菜了。但在古代,冬季要想吃上韭菜,并非一件易事。西晋时的全国首富石崇与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王恺比阔斗富时,就因为在寒冬腊月端出了韭菜,而让王恺颜面尽失。但王恺哪里知道,石崇端出的韭菜其实是冒牌货,他不过是耍点小聪明,把麦苗掺在了韭菜根里,糊弄人罢了。这则记载在《世说新语》里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在西晋时,冬韭菜绝对是个稀罕物。

  但这并不等于说,西晋及之前的冬季,人们就吃不上韭菜。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早在汉代,京城就有温室韭菜了。只不过一般人是吃不上的,它是皇室的特供食品。“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然而,这温室韭菜没有种多久,就被一个叫召信臣的大臣“否决”了。原因是,召信臣认为冬天种出来的韭菜,是“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皇帝一听,觉得有理,于是便停止了温室种植。这一停一下子节省了不少的宫中开支。

  韭菜种植的历史非常悠久,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韭菜就已经非常风光。《诗经·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意思是说,二月初的大清早,用羊羔嫩韭祭寝庙。

  韭菜祭祖,在古代是必不可少的,目的也是让过世的列祖列宗早点尝尝鲜。《清史稿·礼志》中,把“鲤鱼、韭菜、鸭蛋”作为正月的荐新物品。当然,这除了韭菜的新鲜、味美之外,与韭菜的“剪而复生”有很大的关系,意思是,祈求祖先护佑自己的子孙永远繁荣昌盛。

  需要说明的是,在古代,韭菜被认为是荤,而不是素菜。明人李时珍曾说过:“五荤即五辛,链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蒜、芸苔、胡荽、薤为五荤。”古人还认为,韭菜的“辛”劲,能够驱除五脏的浊气,对人的内脏起到一个大扫除的作用。晋代《风土记》曰:“ 正元日,俗人拜寿,上五辛盘。五辛者,以发五脏之气也。”所以,自古及今,人们都有早春食韭的习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断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我认为,尝鲜,乃是古代诗人赞颂韭菜的主要原因。

  在明清正月的荐新礼中,虽然也有韭菜,但普通百姓要想吃到冬韭,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价格就让老百姓望而却步了。康熙时柴桑所著的《燕京杂记》中,就曾谈到过韭菜的高价:“冬月时有韭黄,地窖火炕所成也。其色黄,故名。其价亦不贱。”正是因为韭黄的“不贱”,所以颇受皇帝的青睐。乾隆十八年(1752年)的十二月二十日,乾隆皇帝曾经让御茶坊“伺候五辛盘”,他下令将葱、姜、蒜、韭和辣芥切成细丝,配以黄酒、酱食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