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昵称63703230 2020-03-16

养宠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从而影响到养宠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这种效应被统称为“Pet Effect&宠物效应”。

宠物效应是真实存在的,对宠物效应的研究甚至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盛行。虽然绝大多数研究都以家养犬为对象展开,然而猫作为数量庞大的家宠一员,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常常与狗相当,不容忽略。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Pet Effect中,猫的重要表现!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1、社会性情感维系-自我价值的实现

2016年,圭尔夫大学安大略兽医学院人口医学系的学者就街头青年与他们的宠物之间的抑郁症保护关联展开了调查。

他们以安大略省4个城市的189名街头流浪青年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虽然携带宠物可能会与青年获得住房、服务、就业的机会相冲突,但是选择携带宠物流浪的青年,他们的抑郁症风险比不携带宠物的青年低出三倍。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图片来自电影《流浪猫鲍勃》

街头流浪青年是无家可归群体中心理最脆弱的部分,他们很容易沉迷酒精、毒品,并伴有严重的健康问题。

伴侣宠物为人们提供了难以获得的身体和心理福利,人们通过照顾宠物,应对孤独,获得了积极的情感反馈,实现了部分自我价值。

宠物成了青年积极寻求改变的情感依赖,研究同时显示,对宠物的责任感促使青年减少饮酒或吸毒,同时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2、正向情感反馈及人格塑造

2015年一项名为“Personalities of Self-Identified “Dog People” and “Cat People”的调查显示,“偏爱狗的人”普遍具有较高的外向性,友善性和自觉性,但神经质和开放性较“偏爱猫的人”的低。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爱猫&爱狗&都爱&都不爱】四类人的大五人格

(从左到右: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开放性。这篇还单独对男+养猫/狗;女+养猫/狗分别分析,感兴趣可以找来看下)

养猫为养猫人塑造了较为开放和活跃的神经反应,融入了一些温柔、细致和耐心的人格。在国外,甚至有学者研究宠物猫在人类求爱和约会过程中的作用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在美国,无人领养的小猫在监狱里得到了很好的照料

人类对动物的积极情绪会引起对人的积极情绪,当与动物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时,会增强对人友善和慷慨的能力,实现人对自我价值感和被爱的基本需求。

想要练习承担责任和表达爱?先在小猫咪身上实践一下!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3、减轻压力及抑郁情绪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当代青年养生&减压大法。喝枸杞茶,用霸王护发,养猫并且玩它(还拿它做表情包...)

早在1999年,一项有关抑郁情绪如何影响单身人士的研究就显示:一个人越抑郁,互动的意图越少,一个人越沮丧,开始进行互动的次数越多。

而在猫与人的互动过程中:越能保持自己,不受主人负面情绪影响(多数研究认为猫对主人的“共情”能力,普遍弱于狗),主动接近主人的猫咪,给主人带来的抑郁感减轻效果越好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图自:Catster

2015年,瑞士苏黎世大学应用动物行为学和心理学的专家Dennis.C.Tuner 和Gerulf Rieger的一项关于研究单身的人和他们的猫的调查中也提到:猫发出的与主人情绪显著相关的唯一行为,就是持续不断地在互动中接近主人的行为。

据2017年,日本科学家小林爱、山口佑介等人一项触摸和抚摸真实或柔软的玩具猫对前额皮层和下额回的影响,的调查结论显示:神经质水平较高的雌性动物互动效果更好,抚摸真猫带来的缓解压力和改善情绪的效果要好于抚摸假猫。(有真的谁摸假的!)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图自:网络

也就是说在这段关系中,猫猫越主动,主人越减压。

性格高冷的小猫咪们听到了吗?发发慈悲,和可怜的主人撒个娇吧~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图自:网络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4、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

2009年,国际血管与神经学杂志(J Vasc Interv Neurol)刊登了一篇有关于猫的所有权和致命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调查,文章基于第二次全国(USA)健康和营养检查研究死亡率随访研究的结果。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通过跟踪4435位参与者得出结果,过去曾经拥有猫的参与者因心血管疾病或中风的相对风险较 任何时候都没有猫的参与者 明显降低

科学家大胆预测,收养一只猫作为家养宠物,有可能成为一种降低高风险个体患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猫主人拥有猫的过程会导致自发性放松,从而对自发性应激源的自主反应有缓冲作用。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5、升高儿童过敏反应阈值

2018年,瑞典哥德堡大学萨尔格伦斯卡学院临床科学研究所儿科的科研人员发表了一篇关于拥有猫狗数量对于儿童(新生儿跟踪到7-9岁的儿童期间)过敏风险的影响的文章,结论显示,随着拥有猫狗数量的增加,儿童发生过敏性疾病(花粉,树叶树皮,哮喘等)的概率降低。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发生过敏的儿童占比和拥有宠物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原因可能是动物身上存在着“微型农场”效应。除了动物皮屑,动物携带的微生物和内毒素也在诱导耐受性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噬菌体阳性反应样本数量

在农村地区,猫和狗更多地被养在户外,儿童可接触整个“微型农场”链条。而对于城市儿童,家庭宠物为实现“微型农场”效应提供了发生可能。

研究还发现,儿童接触超过一种以上的动物是有好处的,接触的动物种类越多,过敏性耐受越强。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6、在与自闭症儿童互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法国Bohars自闭症资源中心和动物和人类行为学实验室的学者们,在2012年发表的关于家养宠物是否会触发自闭症患者的亲社会行为研究中提到:和狗、猫、仓鼠这些家庭宠物一起玩的过程,可能对自闭症患者有益。

文章提到,和宠物一起玩是一种复杂的行为,有时涉及对象操纵,作为练习和掌握动作模式(即感觉运动)或儿童心理表达能力的手段;它为孩子提供了练习和理解他或她的社交世界(即假装游戏)事件的机会。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研究中还提到:自闭症患者对宠物具有更多的亲和力,原因可能是动物的多感官特征行为,比人类的行为更容易解码和预测

宠物的到来也会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增加成员间的互动水平,促使引起个人对宠物的兴趣增加他们参与家庭互动。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7、咕噜噜的疗愈声波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图自:猫研所

总之

证据来了!风靡全球的宠物效应,猫猫也有贡献

资料来源:

[1] Marine Grandgeorge ,Sylvie Tordjman,Alain Lazartigues,Eric Lemonnier,Michel Deleau,Martine Hausberger<Does Pet Arrival Trigger Prosocial Behaviors in Individuals with Autism?>[ED/OL]https:///10.1371/journal.pone.0041739.

[2] Bill Hesselmar ,Anna Hicke-Roberts ,Anna-Carin Lundell ,Ingegerd Adlerberth ,Anna Rudin ,Robert Saalman ,Göran Wennergren ,Agnes E. Wold ,<Pet-keeping in early life reduces the risk of allergy in a dose-dependent fashion>

[ED/OL]https:///10.1371/journal.pone.0208472

[3] <The Science-Backed Benefits of Being a Cat Lover>,Kira M. Newman ,Greater Good on August 27, 2018.

[4] Michelle Lem,Jason B. Coe,Derek B. Haley,Elizabeth Stone &William O'Grady,<The Protec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Pet Ownership and Depression among Street-involved Youth: A Cross-sectional Study>

[ED/OL]https:///10.1080/08927936.2015.1082772

[5] Adnan I Qureshi, MD, Muhammad Zeeshan Memon, MD, Gabriela Vazquez, PhD, MS, and M Fareed K Suri, MD<Cat ownership and the Risk of Fa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esults from the Secon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tudy Mortality Follow-up Study>[ED/OL]J Vasc Interv Neurol,v.2(1); 2009 Jan,PMC3317329.

[6]《触摸和抚摸猫对人下额回的影响》,小林爱,山口佑介,大谷信代,大田光昭,[ED/OL]

https:///10.1080/08927936.2017.1335115

[7] Samuel D. Gosling,Carson J. Sandy &Jeff Potter

<Personalities of Self-Identified “Dog People” and “Cat People>,[ED/OL]

https:///10.2752/175303710X12750451258850

[8] Cheryl M. Straede &Richard G. Gates M.D.<Psychological Health in a Population of Australian Cat Owners>

[ED/OL]https:///10.2752/089279393787002385

[9] <The Roles of Pet Dogs and Cats in Human Courtship and Dating>,Peter B. Gray,Shelly L. Volsche,Justin R. Garcia &Helen E. Fisher.

[ED/OL]https:///10.1080/08927936.2015.1064216

[10] Dennis C. Turner &Gerulf Rieger,<Singly Living People and Their Cats: A Study of Human Mood and Subsequent Behavior>

[ED/OL]https:///10.2752/089279301786999652

[11] Gerulf Rieger &Dennis C. Turner,<How Depressive Moods Affect the Behavior of Singly Living Persons Toward their Cats>

[ED/OL]https:///10.2752/089279399787000066

[12] Gosling S D , Sandy C J , Potter J . Personalities of Self-Identified “Dog People” and “Cat People”[J]. Anthrozoos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of the Interactions of People & Animals, 2010, 23(3):213-222.

咕噜声部分资料来源:《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Advances in Skin & Wound Care Journal》、Research Center for Human-Animal Interaction、《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Journal》、《Annals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Journal》等


本文为猫研所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