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计电算化的几个关键步骤

 Stevensym 2020-03-16

一直想写一个有关Access小型数据库软件解决小企业、个体户财务会计操作问题的文章,一方面是探讨Office软件包的理解能力,一方面是把会计工作中的数据过程思路理顺。一举两得的事情,也是说干就干。

一、比较Access和Excel的运用

这个问题,一定要引用计量经济学的思路去考虑才好。当我们作计量分析的时候,一定都是两个思路,一个是Time Series(时间序列),一个是Panel Data(截面数据)。前者是讨论每一个被讨论的变量在一个时间周期内的变化轨迹,后者是讨论某一个时间点上多个变量的状态和关系。前者是Access擅长的,Excel稍弱,后者是Access稍弱的,Excel很强,因为Access是Database数据库,Excel是Spreadsheet强调每个精细的表(table)的外观。

在做日记分类账的方面,好比是时间序列,对分开记录、汇总计算比较看重的,使用Access比较方便;对于数据操作方便、出报表美观大方的方面,好比是截面数据,使用Excel更加顺手。这样的话,我们先理出这几个概念,如下:

1、数据类:就是时间序列上的变量,不会在截面数据上直接显示,但是是最后形成截面数据计算结果的中间变量。

2、报表(准数据)类:毕竟截面数据也是一点上的数据,但是这一节点的数据单独存在的主要意义在于产生一个Table型的报表。在形式上也是一张表,但是是截面数据的报表。

二、构建多个Table的日记账

日记账就是账户编号、会计科目、借方数额、贷方数额、交易时间、二级科目等重要信息的采集和计入。这些都是数据类的数据,是可以直接登记的,重点在于——设置一定的相互勾稽的查询,让数据关联起来。比如:

A、建立一个叫“科目表”的表,把所有的会计科目和账户编码都列明;

B、在叫作“日记分类账“的表里,设计这两个字段上利用“查询”的办法,限制这两个字段的内容都是“科目表”的内容,并且一一对应。

这样的话,每次记录日记账的时候,就自动把数据归类,在统一的分类统计体系下。所有的日记账记录都是“数据类”的数据,用Access来做数据类的数据基础搜集,非常有效。

三、多个勾稽关系的二级科目

这个“日记分类账”的“二级科目“字段是实践中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之所以说是实践上非常重要的,是因为往往只讲记账、出报表的过程就不能理解它们存在的必要性。用固定资产折旧来举例,就能说明白了。如下:

A、买了一台设备,入账价值X,折旧10年,所以每年提取折旧X/10=a;

B、十年后,如何知道折旧提满了呢?利用这个固定资产的“二级科目”的唯一值作查询,把入账的数和折旧的数都找出来,核实一下就知道了。不会和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数搞起来。

同理,相同的合同号专门查询一笔应收账款,不会搞错有没有多收,建立查询就可以。

以上这些都是在纯数据类的数据里操作完成的,也能形成一个报表,但是对报表的外观不需要苛求,是数据库类的软件强劲的地方。

四、出报表和分期表

实际上有了“日记分类账”后,很多功能在这个时刻就体现出来了。所有的日记分类账记录进行“分类汇总”,就一次搞定了。特别是收益表,不需要做什么调整,只要把一段期间内日记账里的收入、费用、利得都进行分类汇总,就是一个期间的收益表。这个收益表,是制作收益表这个时间点上的截面数据,出来就可以直接作报表。形成这个分类汇总的查询所得到的另存为一个表后,就形成了一个之前提到的“报表类“的数据表,并不具备数据类复杂的要求。

资产负债表,也是一个截面数据表,但是是前一个截面数据表+这次计算期间内的分类汇总后,所得出一个新的截面数据表。叠加的部分,就是“日记分类账”上的分类汇总,至于之前一个截面数据表,作法可以很多。一种办法,就是把前一个截面数据表的数据,当作日记分类账的内容直接做进记录;另一种办法,也是我比较推荐的办法,单独做一个“上一期资产负债表”的表,其实就是上次作截面数据的时候,利用查询及分类汇总之后形成的那部分数据,另存为一个表,和“日记分类账”的表分开。

按照这种作法,在做本期资产负债表的时候,SQL语言上先连接两个表,然后作一个分类汇总,得到一个新的表,再另存为一个新表,如此循环操作,既不影响日记分类账的形式,每个阶段的资产负债表截面数据也都单独作了保存。

五、报表功能或导出到Excel

做到这步时,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既可以选择Access的报表功能,也可以导出到Excel里去,让后续的美工、数据分析的人员进行操作。

想明白这些,应该一个财务体系的核算思路就完整了,基本上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背景。任何会计软件都在反复这些工作,理解这些工作的底层,实践工作可以更加简便一些。


沈益民写于2020年3月1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