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中国。各地各级人员万众一心抗击疫情。民众响应防疫倡导,减少外出、聚集,各级医院门诊也作出了限流调整。在这个特殊情况下,不少患者有个头痛脑热、小毛小病的,也就不往医院凑热闹了。为了缓解症状,他们可能在药店里买点药应付一下。这些可以在药店中随意买到的药,就是非处方药。所谓非处方药,是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不需要医师开具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非处方药的英文全称为over the counter drug,简称OTC药。目前我国非处方西药有165个品种,非处方中成药有160个品种。这些药通常被大家认为是相对安全无害的,但事实的确如此吗?其实非处方药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肾脏作为许多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极易被高浓度的药物伤害,这里面包括很多非处方药。学名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是很常用的一种非处方药。这类药物品种繁多,但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相似,包括退热药、感冒药、止痛片等,它们含有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或塞来昔布等成分,可以缓解各种疼痛、发热、感冒症状。它们引起肾损害的发生率约为3%~5%,长期应用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和肾乳头坏死,表现为少尿、水肿、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等。这是治疗胃酸分泌过多的消化道疾病的一类药物,名字都带有“拉唑”二字,譬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等。PPIs引起的肾脏不良结局也有多种表现,包括急性肾损伤、急性间质性肾炎、低镁血症,以及偶发的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PPIs引起急性肾损伤和急性间质性肾炎已经有大量证据有力证明。2011年FDA 发布了药品的安全警告:PPIs可能会导致低镁血症,如果长时间服药(大多数病例超过 1 年)需要检测血镁水平。在预防慢性肾脏病发生的策略和降低慢性肾脏病进展风险方面,应该将 PPIs 的使用作为一个对慢性肾脏病发生和进展风险有影响的可能因素。 不少人认为服用中草药安全、无毒副作用。实则一些中成药中的某种草药本身具有肾脏毒性,引起肾小管坏死、肾间质病变;引起过敏反应;服用超量或在禁忌情况下应用、某些含有金属的中成药均会对肾脏产生损害。 具有肾毒性的常见中药有: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关木通(利尿)、青木香(解毒消肿)、广防己(利尿止痛)、朱砂莲(清热止痛)、细辛(散寒止痛)等;动物类中药如鱼胆、蜈蚣、斑蝥等;含有重金属的朱砂(硫化汞)、雄黄(硫化砷)、硼砂等。 由此可见,虽然在药店中购买非处方药因省去了等待挂号看病的时间和精力而非常方便,但不合理的使用非处方药可能对肾脏产生一定的危害。非处方药的选择,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肾脏科王文姬(主治医师)、丁峰(主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