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明网·宣城皖南大地不可忘却的抗战记忆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梦想童年594 2020-03-16

  有些事,不容忘却,即使不是我们亲历。

  发生在80多年前的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的漫漫长夜与遥遥征程。全面抗战爆发后,新四军在皖南历经无数次战斗,宣城军民抗击日寇的斗争艰苦卓绝,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找寻历史的细节以备忘,记者在遍布宣城大地的抗战遗址中,撷取几处具有代表意义的遗址,希望能带领你们一起去抚摸战争的创伤,感受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铭记中国人民抗日御侮历史的雄壮……

周恩来与叶挺等军部领导人在木质舞台上合影

战地服务团的街头墙报——《老百姓》

云岭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内部。(李兵/摄)

  广德打响安徽抗战第一枪

  广德县城郊区,有一座现已废弃作农田的飞机场遗址。大片农田里,如果人们仔细寻看,还能看到一些不平整的壕堑,和残存的飞机库棚建筑物。

  正是在广德,安徽抗战打响了第一枪。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日军兵分两路进攻南京,其中一路由太湖南侧向广德进攻。

  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记得,那是11月下旬,天正冷,他们看到一些士兵脚踏草鞋,穿着单衣,手持步枪,在田野里设下埋伏,打退了进村的日本人。

  史料记载,这是1937年11月24日,国民党一四五师师长饶国华率部阻击日军,并击退敌军的进攻。日军在26日出动27架飞机轮番轰炸,广德县城变成一片废墟。27日,中国空军广德机场失守。但随后,饶国华亲临前线督战,在中弹情况下夺回了机场。

  29日,日军进入祠山岗。饶国华发动群众将木材、桌椅、石砖等物堆放在公路之中,设置障碍。当日军下车清除障碍物时,饶国华抓住战机,率领埋伏在公路两旁的守军猛袭日军,与敌人激战两天。

  最终,祠山岗还是沦为敌手,广德随后沦陷。

  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介绍,广德保卫战作为安徽抗日战争第一仗,是国民党爱国官兵令国人感动的一战。爱国将士的牺牲,也鼓舞了江淮儿女团结一致,奋起抗击日寇的决心。

  新四军初到皖南败敌白沙李

  宣州区水阳镇,有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叫鳡圩。美丽的水阳江在此静静流淌,并留下一片长约2公里的沙滩。沙滩尖头处有个古村落,名曰白沙李。白沙李有个“红沙油厂”,老一辈当地人都知道,这是为纪念新四军战士用鲜血染红沙土而取的名。

  时间回溯到1938年初,日军侵占水阳。新四军抗日先遣支队和第1、2、3支队相继进入宣城、当涂、高淳边境地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9年1月,130余名日本鬼子由宣城进犯水阳。鬼子在水阳驻扎后,新四军2支队副司令员粟裕判断,日军第二天必沿水阳江圩埂而下,遂决定在白沙李设伏。

  第二天,在水阳江南北大堤设伏的新四军看到,鬼子果然沿圩埂往白沙李方向而来。但由于有战士杀敌心切,在鬼子还没完全进入伏击圈就过早开火,暴露了目标,战斗打响后,鬼子迅速抢占附近有利地形抵抗,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苦战。

  3个小时后,日寇丢下30多具尸体后,交替撤退。新四军在牺牲20多名战士的情况下,占领了水阳镇。

  清理战场时,老百姓看着牺牲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沙土,全都流下了热泪。从此,新四军“白沙染血映忠魂”,抗击日寇的英雄壮举一直被村民传颂。解放后,为表达对新四军烈士的怀念,当时的小圩村在白沙李兴办的油厂,就取名为“红沙油厂”。

  泾县大捷震动大江南北

  从泾县云岭车站下车,沿一条柏油路前行,跨过叶子河的拱桥,便来到云岭山麓的罗里村。村里有个大广场,在这里,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广场中央巍然屹立的叶挺铜像,铜像基座上,镶嵌着由叶挺亲笔题写的“抗战到底”四个大字。

  没错,这里就是新四军军部旧址。这里发生过抗击日军进攻的一次著名的保卫战,也是新四军军长叶挺唯一一次亲自参加的对日军的战斗行动。

  那是1940年10月,日军调集万余兵力,兵分3路向皖南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

  日军迅速占领南陵、青阳等地,并向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进犯,情况十分危急。新四军军长叶挺一马当先,亲赴前线指挥战斗。

  叶挺先率众在离军部7公里以外的三里店设伏,待日军骑兵进入埋伏圈后,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向日军发起冲击。顿时,机枪、步枪、手榴弹如暴风雨般倾泻而下,日军被打得人仰马翻,死尸累累。

  叶挺用兵如神,在取得第一个伏击胜利后,又分别在沿路设下第二个、第三个伏击圈,均打得日军蒙头转向。日军见进犯云岭不成,便攻占了泾县县城。叶挺军长又亲率新四军,在国民党军队的支援下,包围了日军。

  8日凌晨,日军出动36架飞机掩护被围困部队,新四军与他们展开殊死恶战。云岭镇银峰村村民77岁的王山泉说,这场战斗中,很多老百姓赶去支援。他的父亲当年就帮助过新四军运送物资弹药,抬担架,救伤员。

  历时一周,经过多次冲杀,日寇败退逃回芜湖,新四军胜利收复泾县县城。这一重大胜利,震动了大江南北,大大提高了新四军的政治威望。

  杭村一仗打得日军丢盔弃甲

  在广德县新杭镇横岗村的毛竹林里,有一座静静矗立的烈士墓。每到清明前后,当地村民都会采些山花,前去悼念这位为国捐躯的烈士。

  关于这座烈士墓,新杭镇和横岗村还曾有过小小的争执。为方便扫墓悼念,新杭镇政府想将墓地迁到镇上,但横岗村人民均不同意,他们的理由是:烈士为我们而死,我们理应尽祭扫之责。

  这位烈士名叫郑大芳,他在广德杭村(今广德县新杭镇)大捷中牺牲。

  1944年春季,广德门口塘和流洞桥的日本鬼子经常下乡扫荡,闹得人心惶惶。当时驻扎在郎广一带的新四军6师16旅,决定将鬼子狠狠教训一顿。

  3月29日,根据线报,新四军在杭村东南、西南高地设伏。当日军进入伏地后,战士们从松树林里冲了出来,密集的火力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七零八落。

  令新四军战士喜出望外的是,日军一门九二式步兵炮深陷泥潭,动弹不得。只有几门迫击炮的小炮排排长戴文辉看见步兵炮,激动得大叫。

  冲锋号响,三营的指导员郑大芳冲在最前面,直奔大炮而去,一个排紧紧跟在他后面,同敌军展开格斗。战斗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大炮到手了,但是,郑大芳却不幸中弹牺牲了。

  “这门大炮在后来的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建立后,还作为重要历史文物被国家军事博物馆收藏了。”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说,这场仅持续1个多小时的战斗的胜利,大大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郎溪、广德人民的抗日斗志——有老百姓编的歌谣为证:杭村战斗打得好,军民抗战逞英豪。鬼子丧命又丢炮,日寇从此威风扫!

  更楼巷血战日伪军

  宣州区狸桥镇山湖村更楼组,有一处新四军烈士墓。和很多烈士墓不同的是,这座墓下,长眠了20多位革命先烈。他们都牺牲在著名的更楼巷战斗中。

  1945年6月,趁新四军主力开赴天目山参加反顽战斗之机,日伪军卷土重来,占领狸桥、东坝、昝村等众多村镇。

  8月,新四军结束天目山反顽战斗后,准备反击。更楼巷因是狸桥至昝村、东坝等地的必经之地,而成为战略要地。

  8月10日,新四军战士多次冲锋,也没能攻破据点。一队人员从稻田中匍匐前进,想从敌人后方撕开裂口。谁知伪军利用参天古木做掩护,从高处打击新四军,造成数名战士中弹牺牲。

  几分钟后,勇敢的新四军战士头顶方桌,上面覆盖着用水浸湿的厚厚的棉絮,手拎炸药包,再次进攻。面对这一新的进攻方式,伪军惊慌失措,疯狂阻击,但都无济于事,伴随着一声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

  战士们怀着满腔怒火,如潮水般地冲入敌堡,守敌全部缴械,取得更楼巷战斗的胜利。

  这场战斗的胜利,也是宣当(宣城、当涂)抗日根据地最大的一次战斗——狸头桥战斗取得胜利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