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长城”公司李萍倩版《三笑》(陈思思、向群主演)是山歌片中的折桂之作。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那三十七首江南小调,包括26种江南民歌或地方戏曲的曲调。这些曲调在三四十年代电影插曲和流行歌曲中曾被广泛运用,如周璇名曲《四季歌》即援用了江南小调“哭七七”,《天涯歌女》用的是“知心客”。但到60年代,尤其1964年旧文化部被砸烂以后,这些流传千百年的民间曲调在大陆几近销声匿迹,却能在香港发扬光大,传唱至今。现按各种曲调在剧情中的先后顺序,将曲目开列如下: 1、评弹(山歌调) 2、湘江浪 3、茉莉花 4、吟诗调 5、茉莉花转吟诗调 6、吟诗调(吴江歌) 7、沪剧(快板慢唱) 8、山歌调 9、吴江调 10、梨膏糖调 11、哭七七 12、道情调 13、杨柳青 14、紫竹调 15、湘江浪 16、知心客 17、三跳 18、沪剧(快板慢唱) 19、银纽丝 20、锡剧(大陆板) 21、拔根芦柴花 22、泗州调 23、紫竹调 24、无锡景调 25、评弹(山歌调) 26、评弹调 27、知心客 28、剪剪花 29、知心客 30、烟花女子告阴状调 31、小板艄 32、梨膏糖调 33、无锡景调 34、船歌调 35、泗州调 36、评弹调 37、湘江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