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断舍离,通向极简生活,女人必备的3条黄金法则

 说爱情感 2020-03-16

香港作家梁文道曾说,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

的确,在当今这个时代,瞬息万变的世界,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器,过度饱和的信息泛滥——现代人的精神空虚和乏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不再是无尽头地“索取”和“叠加”,而应该尝试着“放下”——断舍离,或许才是能够使我们通向极简生活的黄金法则。

何谓“断舍离”?

“断舍离”这一突然火起来的网络语言,最初来源于日本山下英子所著图书《断舍离》。

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

“断舍离”三个字,其实源自于瑜伽中的“断行”、“舍行”、“离行”,旨在引导人们放下心中执着,是一种通过舍弃,将心中无用之物整理得一干二净,让人生变得愉快的方法。

其实,我们生存生活所必需的东西本身就是非常有限的,我们以为不可或缺、不忍舍去的东西,有很多其实是可有可无、甚至无需拥有的。

可见,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需要断舍离的,不仅仅是生活中不必需的无用之物,更重要的是舍弃和放下那些纠缠无果的感情、繁杂冗乱的工作。

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减法,活在当下的每一刻,不迎合、不供给,独自修行,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禅意生活。

生活篇:减法与留白

“我喜欢,每日拾一粒稻谷,在万字中走一的道路。”这便是诗人顾城的简单与从容。

真正有魅力的女人,或许不必有浓妆艳抹的倾城倾世之貌,亦不必“回眸一笑百媚生”。

而是那些让人如沐春风般舒服、浅淡的女子,她们生活简约,格调从容,不凌不乱,懂得留白的魅力,不论是生活还是做人。

经济学上有个二八定律,即企业 80% 的收入由 20% 的客户所带来;同样,维持我们生命运行的往往也只是身边那 20% 真正有用的物品。

所以在生活中,对于“当下”的“我”不需要、不适用的物品,即是多余的杂物。

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当下”,而非“以前”或者“以后”;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

无论多有价值的物品,只要对我们来说不适用、不实用,就是该当予以断舍离的杂物。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凡事要懂得留有余地,生活亦是如此,舍掉那些“无用之物”,其实也就是断了内心的许多“执着”,让我们走得更轻盈、更从容。

感情篇:不取悦不迎合不纠结

正如《菜根谭》中所言,“世人为荣利所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

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真正羁绊住你的,不是外在的形形色色的人和物,而是自己的内心。

朋友阿美是我见过活得最漂亮的女人,她曾和前男友恋爱长跑七年,最终却因为一次工作机会,男友放弃了这段感情。

后来,当前男友事业有成重新出现在她的生活的时候,她冷漠地拒绝了,朋友都劝她说,前男友这样也是为了以后能够给她更好的生活,怪她太绝情、不顾多年的感情。

阿美只是轻轻地说,在他为了前途放弃我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爱情就死了。

作为十足的感性动物,对待自己的感情,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女人都应该有一种清醒独立的认识。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以及什么是绝对不必要的;然后应该有一种杀伐决绝的果断,对于那些不合适、不舒服的关系和人,及时止损。

工作篇:专注当下

01)、为什么总是有许多人明明拥有了让人艳羡的工作,却仍然每天每时都喊着心累?

本质上就是因为他们瞻前顾后,总是有太多的预想和打算、顾虑和纠结,然后早已忘记,工作的意义就在于愉快地生活,就应该专注于当下每一刻的工作。

电视剧《天道》里的女主角就是这样一个活得简单而通透的女子,她的母亲已经拿到了德国居留,父亲是国内知名的导演,而她却选择了留在国内当一名刑警。

身边的人都猜不透她的选择,只有她自己内心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警察的职业对她来说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国家的归属感,一种荣耀与自豪。

并且,她深知作为一名刑警的使命,当生则生,当死则死,她甘愿为之献出青春和生命。

02)、“生命很短暂,在游戏、幻梦、戏剧、谎言、妄想之中,活在当下,这是唯一的意义。”

与其为了遥不可及的未来惶恐不安,与其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永不餍足,倒不如静下心来,选择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然后去享受、去热爱,去从中体味人生的意义——这些,才是重要的事情。

总之,断舍离,断的是执念,舍的是浮华,离的是喧嚣;而回归的是内心,是本我。这,就是极简生活的本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