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水样采集、保存与运输的技术要求,规范操作流程,制定本技术要点。 适用于开展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抽测比对时水质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过程。3.采样设备和防护设备 水质采样器具、静置用容器、样品瓶、样品冷藏设备、铝箔、密封条、标签、采样记录、执法记录仪、救生衣等。 4.规范性引用文件(1)《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技术导则》(2)《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HJ 4949-2009) (3)《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 (4)《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3-2009 ) (5)《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 ) 5.基本要求 检查公司参与总站组织的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抽测比对,采取采测分离的模式,负责比对点位的样品采集,并按总站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运输至就近承担采测分离任务的分析测站分析。 (1)抽测频次:每月抽取不低于 10%的点位(与运维检查点位不重复)参与抽测比对工作; (3)样品数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每个因子采平行样(2 个样品),同时每批次水样采集全程序空白样两个,一个添加固定剂,另一个不添加固定剂。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可盛装在同一采样瓶,总磷单独盛装。(4)采样位置:为保障仪器水样与比对样品的一致性,比对样品从站房内沉砂池中采集。采样前需检查自动监测系统目前状态,如处于待测状态则沉砂池中无水,需等待下个监测周期开始或采取手动模式取水测试,待系统水样采集完毕,完成30min 沉淀后,开始采集水样。(5)样品保存:样品采集后立即放入冷藏箱保存,全程满足 0~5°C冷藏保存要求。 6.水样采集前准备 6.1 采样器材、现场测定仪器准备 a.做好采样前的准备工作,分配好每个站点所需的采样器材; b.安排专人负责采样瓶的清洗和样品瓶空白测试;安排专人负责固定剂和纯水的准备,并做好固定剂的试剂空白测试和纯水检验。 6.2 采样时间、路线 根据站点位置、分析测站位置设计采样路线,偏远站点提前一天到达站点周边,采样完成后及时返回。 6.3 采样瓶准备a.采样瓶包括硬质玻璃瓶和聚乙烯瓶,本次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四个因子水样用硬质玻璃瓶盛装。b.采样瓶数量根据采样站点数量统计,同时需要按照全程序空白样和平行样的要求准备相应数量的采样瓶。c.采样瓶洗净的判断标准:已洗净的采样瓶应自然晾干,容器的内外器壁不应附着油污、不溶物以及布或纸的纤维。1固定剂:主要使用的固定剂为浓硫酸,选用优级纯及以上纯度。准备好的固定剂,包括刚开封分装的浓酸,均应做好试剂标识、贴好标签,标明“固定剂名称、浓度、配制日期、配制人、固定剂有效日期”等信息。浓酸的分装日期即为配制日期。2固定剂箱:不允许将固定剂随意放置在纸板箱或水桶内,以防沾污和意外,配备具备防震功能的专用固定剂箱,箱体粘贴“请勿倒置”字样。3固定剂添加用具及其他辅助工具:固定剂添加用具使用一次性滴管或一次性刻度吸管。若使用非一次性的添加用具,须与固定剂固定配套,以免混淆,污染固定剂和水样;固定剂辅助工具还包括玻璃棒、广泛 pH 试纸或 pH 计、滤纸、一次性手套等;使用一次性用具添加时,采用一剂一管、一用一弃的原则,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完的一次性滴管或一次性移液管应统一放置,送回实验室后按危废处理流程统一处理;使用滤纸擦干玻璃棒;添加强酸强碱固定剂时,做好防护措施。b.抽检要求:抽测必须覆盖该固定剂添加的所有分析项目;以分装的数量计,所有固定剂至少抽测 10%的比例;固定剂本底测试结果应符合要求,抽测记录须定期归档备查。c.固定剂本底检测方法:取两份或两份以上纯水样,加入固定剂,然后不经蒸馏、消解等实验室预处理,直接分析后测定水样浓度,优先选用检出限低的方法。如检测结果小于检出限,则该批次固定剂合格;否则,应查找原因,或更换固定剂后重新检验。
7.样品采集样品采集内容及要求如下: (1)采集样品种类包括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每个因子采平行样,每站点共计采集水样 4 瓶;此外每批水样还需在现场采集全程序空白样,全程序空白样品采集时,应在现场水样采集完毕后,使用纯水荡洗采样瓶及瓶盖 2-3 次,再将纯水分装至样品瓶中,如分析项目需添加固定剂保存,应与采集的水样同时加入固定剂,然后同步进行冷藏储存、运输交接等操作,所用的纯水应贴好标签专用。 (2)为保障仪器水样与比对样品的一致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氨氮从站房内沉砂池中采集,如处于待测状态则沉砂池中无水,需等待下个监测周期开始或采取手动模式取水测试;水样自然沉淀 30min 后,使用虹吸装置移取水样,吸管进水尖嘴应插至水样表层 50mm(在硅胶管上做好标识)以下位置,移取水样荡洗采样瓶及瓶盖 2~3 次,再使用虹吸装置移取水样至采样瓶中。(4)现场平行样品采集时,需完全同步进行水样前处理、水样分装、添加固定剂、冷藏储存等采样操作步骤。采集时,注意分样要均匀,可以采取每瓶各三分之一的灌装方式,也可以使用分样工具,确保现场平行样品的均匀性。水样采集时必须戴防护手套,根据规范选择适用的样品瓶,开始采集样品,完成后立即添加保存剂,调节至pH≤2,完成后封盖,填写标签并粘贴,不允许事后补写标签粘贴,标签组成部分包含:采样目的、水样唯一性编号、测量项目名称、采样点位名称(包括点位所属行政区域名称)、采样日期(年、月、日)、采样时间(精确到分钟)、加入的保存剂情况。(5)水样采集完后,对应不同的采样项目使用一次性滴管或一次性移液管,添加相应的保存剂。添加完保存剂后,使用一次性滴管沾取水样,用 pH 试纸或 pH 笔测试 pH 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最后盖好瓶盖,确保样品瓶密封完好,贴上标签。清点样品数量、核对项目、采样量和保存剂的添加,确认无误后放入采样冷藏避震箱内封存。(6)现场填写《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水样采集原始记录表》(见附件表 1),详细记录样品采集时间及自动分析仪同时间段内测得的监测数据。最后核对采样记录是否填写完整,包括固定剂添加种类、固定剂添加量、样品状态感官描述(是否浑浊,有色)、现场沉降方式等。清洗整理采样器具,采样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和液体废弃物需分别放置在专门的收集容器中,统一进行回收处理。除总磷外现场采集的水样添加硫酸作为保存剂,将水样 pH 值调节到≤2,然后放置到 0~5°C的冷藏箱中避光冷藏。添加保存剂及盛装要求如下表: 
9 . 水样冷藏运输 完成样品采集后,立即将样品放入冷藏箱保存,所有冷藏箱内均放置或配备连续温度记录仪,确保在样品送达目的地前能满足 0~5°C冷藏保存要求。所有冷藏箱在装样完毕后,均贴上易碎封条,在样品送达任务监测站前,封条不得被撕开。提前规划路线,记录运输路径和行驶时间,根据采测分离技术要求,在 18h 内将样品送到就近承担采测分离任务的分析测站。送样人员提前联系分析机构的接样员,告知达到时间,并与接样员共同确认来样数量和规格。待分析测站接样人员核对无误后,填写《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样品交接表》(见附件表 2),采样运输人员与接样人员确认完成样品最终交接。1打开冷藏避震箱时,箱内温度记录仪显示的温度超过 5°C。2从样品采集完成到样品运抵分析测站的总时长超过 18 小时。5冷藏避震箱数量或编码,样品瓶数量、规格或编码与样品交接单不符。11.结果收集检查人员应在样品送达分析测站一周内收集检测结果,并进行结果的统计与评价。12.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采样人员应接受采样技术培训,熟悉质量保证内容、程序和方法,了解采样技术关键环节,并通过考核持证上岗。采样器具材质应符合相关技术规定,选择适合检测项目的材质,不得引入二次污染。新的或曾用过的采样瓶应按规范清洗,且应对其本底作抽样检验。(3)采样过程中质量保证: 1贮样瓶只用于盛装水样,已经在试验中作为存储试剂用的瓶子不应用作贮样容 器。
2采样瓶内部或顶部不应用裸露的手、手套等触摸,以防污染。
3水样采集后应尽快运到实验室,并按水质采样规程、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 定的样品保存方法进行保存。5采样人员采样时不应使用化妆品,不应在采样时和分装样品及添加保存剂现场 6水样采集后应在现场根据所测项目的保存要求添加保存剂固定,并颠倒摇动数 次,使保存剂在水样中均匀分散。 在采样期间必须避免样品受到污染。应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污染来源,必须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避免污染。a)在采样容器和采样设备中残留的前一次样品的污染;a)尽可能使样品容器远离污染,以确保高质量的分析数据; f)避免用手和手套接触样品; (2)水质采样安全要求 a)参加采样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采样人员中须配备一定数量熟悉水性的成员。 b)采样车辆须配备救生圈、救生绳索、医药箱等。 c)夜间行车注意控制车速,增加跟车距离,尽量避免超车,切勿疲劳驾驶。 14.记录表格 14.1 附件 1 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水样采集原始记录表;14.2 附件 2 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样品交接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