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对面是快哉亭,家的南阳台下是一片明清棚户区,叫回龙窝。这里,也有我的童年。回龙窝里有原来市政府的浴室,在那泡澡堂子长大。回龙窝里有一个粮店,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我的童年里,拿着粮票去买面也是时常有的。回龙窝里还有公安局刑警队的警犬狗舍,因此至今我都不怕各种大小🐶。
2010年开始,这里拆迁,搭着棚户区改造的大风,呼啦啦老房子全部拆除,变成了今天这个三五年房龄的假古建群落。
这里紧靠徐州明清城墙,属于南门以东,护城河距离建筑不过七八米远,属于城墙根阴地。更要命的是,护城河南面百米是户部山,导致雨水多一点时就会积存在这里。徐州有句俗话,原文记不起,大意是有钱人都住户部山上,穷苦的才住黄河岸边。恰恰,这回龙窝在地势上就是黄河故道西岸和户部山北坡造就的低洼地。因此,有了“回流涡”向“回龙窝”的历史演变。这种说法,只是其一,我知道但并不完全相信,后面再说另一种说法。
回龙窝拆迁时,发现地下城墙是真。城墙在地下两三米的地方,上面是黄沙土,足以证明此地原来的低洼和黄泛带来的沉淀。
现在,街区建好了,但生意不怎么景气,倒是城墙博物馆建得挺气派。
回龙窝里原来有百户人家,因为地势低洼,水井有好几处。有双井,有独井。
没有走过回龙窝的人很难想象其中的弯弯绕绕和狭窄憋屈。不了解徐州清史的人不太清楚回龙窝跟那条天龙的关系。
话说,清前半段时,出了个喜欢游走的皇帝,爱新觉罗氏,乾隆帝,弘历。这老兄喜欢下江南,徐州地处江南江北的要害,有陆路驿道和水路运河交叉于此。因此乾隆每下江南都会经过徐州并下榻于此。
乾隆行宫在云龙山北,户部山南,剪子股南头,现在徐州博物馆院内。徐州当时的行署衙门在回龙窝西北,乾隆行宫在回龙窝正南,回龙窝又在南城门旁。因此,乾隆在城内机动,回龙窝几乎是绕不开的地方。
相传一日,乾隆坐八抬轿向南出城回行宫,走进了回龙窝的小巷,就在前面说到的粮店南门一个拐弯给卡住了,费了天大的劲,也没过去,无奈又费了天大的劲回头退出巷口。
真龙天子在此调头,回龙窝自此美名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