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福清,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誉。在置县1320年的历史上,这方热土人才辈出,蕴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特别是在音乐舞蹈、传统戏曲、手工技艺、礼俗活动、岁时节令等方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8年10月,福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建成,厅内展示有福建省级、福州市级和福清市本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8个,其中入列省级4项、福州市级 13 项。 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镜洋镇民间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最具地方特色、影响最为广泛的当数宗鹤拳。后世弟子遍布闽、台、两广、港澳及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弟子已逾百万人。近20年,日本、台湾、俄罗斯等地的宗鹤拳弟子多次莅融寻根问祖。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宗鹤拳,方世培祖师的第五代传人方长玉、方长灿等人共同发起成立“福清市宗鹤拳协会”,并在福清、福州两地开设多个传习所,传授本派拳法。2008年7月宗鹤拳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传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兵平倭,转浙入闽赴兴化追击残敌时,沿途邀集民众壮士举旗擂鼓敲锣助威杀敌,倭兵闻声丧胆,一败涂地。为纪念这一胜利,此后不断演化而成伡鼓舞,世代传承迄今已有400余年。 伡鼓舞表演时,四把彩色宝盖凉伞一字横队领先,钹、锣依次双行纵队居中,由二人推车,一名鼓手组成的伡鼓殿后压阵击节指挥。每支伡鼓舞队,由数十名舞者组成“四手”(伞手、锣手、钹手、鼓手),随着鼓点而跳起伡鼓舞的各种变化无穷的动作、舞步、造型、套路和花样。场面宏伟壮观。
石竹山位居福清西部,是国家4A级风景区,以“石奇、竹秀”而得名,素有“雅胜鼓山”之誉。石竹山九仙在汉武帝时期就开始传承,为东南沿海道教名山。 千余年来,动人的祈梦故事以及百姓祈求仙君为民消灾赐福的活动经久不衰,形成由祈梦、接春、九仙信仰组成的石竹山“梦文化”。2009年1月,石竹山祈梦习俗入列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6月,入列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数千年来,佾舞是周礼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古代传统呈献给尊贵国宾的最高国礼,也是古代历朝公祭天地、释奠先祖、先师,呈献敬神谢天的重要典礼。 佾生排成方正对称的队形,象征为人处世,要公平正义、情绪和谐。举手投足以圆弧为动线基准,鼓励学子处事圆融,度量广阔。呈献佾舞是表达对先师的崇敬,立志向学,让中华文化永续传扬,维护保存中华民族原创的传统,承担前人珍贵的保存与期许。 除上述4个省级项目外,还有硋灶上元习俗、江阴走街习俗、南少林武术、词明线戏、福清古建筑木作营造技艺等9个项目,入列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板凳龙 海族舞 硋灶上元习俗 江阴走街习俗 南少林武术 入列福清市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还有43个,这里 就不详细介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