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抱薪救火——说“火”

 杏坛归客 2020-03-17

朱英贵

“火”是一种易燃物的燃烧现象,“抱薪救火”就是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是易燃物,只能助燃,不能灭火,薪不尽,火不灭。那么对于“火”这种燃烧现象,造字时代是如何为它创造汉字的呢?本文就来谈谈“火”字的构字理据。

一、“火”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火”是一个简单的常用字,甲骨文中有许多大同小异的“火”字,它的构字理据就是象火焰跳动之形。先来看看《说文》对“火”的解释:

《説文解字》卷十火部:“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凡火之屬皆从火。

许慎解释的大致意思为:“火”,就是可以烧毁一切的那种东西。在五行之中,火代表南方属性,它的火炎熊熊,其势向上。它是一个象形字,其字形就像火炎的形象。大凡跟“火”的意义相关的字,都可以用“火”作为表意偏旁。

许慎依据小篆字形对“火”字的解形(炎而上,象形)和解义(燬也)无疑都是正确的,用现代话来说,应该是:“火”就是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它是一个象形字。那么“火”字的初文(甲骨文)又是如何象形的呢?下图为“火”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火”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三例甲骨文形体都像火焰上升的样子,只是第一例与第三例多了几点火星而已。有人说,“火”字的甲骨文形体很像是“山”字,其实,甲骨文的“山”字是平底的,而“火”字的下部是圆弧形的,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战国文字的“火”开始用线条形式表现了,少了下端的边缘线,而多了上端的类似火星的饰画,颇失其形。小篆的“火”字,承继战国文字之形,而更加简明和线条化。小篆形体再经隶变与楷化之后,成为现代汉字的“火”,也就不易看出它的原形了。

二、“火”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火”字的造字本义当为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例如:“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书·盘庚上》)孔传:“火炎不可向近。”再如:“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项羽本纪》)又如:“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字由此造字本义可以引申出如下若干种直接引申义或间接引申义:

其一,表示焚烧,焚毁例如:“夏,成周宣榭火,人火之也。”(《左传·宣公十六年》)再如:“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唐·韩愈《原道》)又如:“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用火烧物使熟例如:“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山海经·北山经》)

二是表示火灾,发生火灾例如:“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再如:“春,宋火。曷为或言灾,或言火?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又如:“明日,果火,延烧数家,始惊其神。”(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鸟语》)

三是喻紧要,紧急例如:“(帝)特爱非时之物,取求火急,皆须朝征夕办。”(《北齐书·幼主纪》)再如:“尔其火速来京,起复旧职。”(《说岳全传》第四七回)又如:“我觉得现在以袭击敌人为第一火,但此说似颇孤立。”(鲁迅《书信集·致胡风》)

其二,表示灯烛,火把例如:“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庄子·天地》)再如:“火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南史·隐逸传下·沈麟士》)又如:“等到上火之后,船家果然把他们两只坐船撑到对岸停泊。”(《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用火光照视例如:“定移时,始觉在成榻。骇曰:‘昨不醉,何颠倒至此耶!’乃呼家人。家人火之,俨然成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

二是古代指雷电,电光例如:“水中有火,乃焚大槐。”(《庄子·外物》)成玄英疏:“水中有火,电也。”

三是指光芒例如:“智以目见,而目以火见。”(《墨子·经说下》)高亨注:“墨子所谓火,犹今人所谓光也。”再如:“(太祖)一见大悦,曰:‘此儿目中有火,它日可大用。’”(《元史·孟速思传》)

其三,表示热,热气例如:“赵大人吃酒吃的火上来了,把小帽子、皮袍子一齐脱掉。”(《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喻指怒气例如:“中夜恨火来,焚烧九回肠。”(唐·李群玉《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诗)再如:“赵姨娘直进园子,正是一头火。”(《红楼梦》第六十回)又如:“难堪渐渐变为羞恼,他的火也上来了。”(老舍《骆驼祥子》五)

二是指发怒例如:“我听说这孩子打了金八爷一巴掌,金八爷火了。”(曹禺《日出》第一幕)再如:“胖女人火了,一个嘴巴几口唾沫一齐上了瘦女人的脸。”(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六章)

三是喻指强烈的感觉或欲望例如:“郁郁围城度两年,愁肠饥火日相煎。”(金·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之三)再如:“(吴氏)自此动了一点欲火,按捺不住,只在堂中孝帘内,频频偷看外边。”(《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其四形容红色例如:“风翻一树火,电转五云车。”(唐·元稹《感石榴二十韵》)再如:“火色樱桃摘得初,仙宫只有世间无。”(唐·罗虬《比红儿》诗之八九)

由此又可引申为中医指引起烦躁、发炎、红肿等症状的病因例如:“少阳司火,其化以火。”(《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炎炽赫烈,以烁寒灾。”再如:“阴虚火动难治。火郁当发……凡气有余,便是火。”(元·朱震亨《丹溪心法·火六》)又如:“浙有士人,一指忽痛……医谓火所致。”(明·谢肇浙《五杂俎·人部一》)

其五指茶叶的熏焙例如:“茶事起于惊蛰前,其采芽如鹰爪,初造曰试焙,又曰一火,其次曰二火,二火之茶,已次一火矣。故市茶芽者,惟同出于三火前者为最佳。”(宋·黄儒《品茶要录·一采造过时》)再如:“火分一二候,春别次初嘉。”(清·董天工《御茶园旧贡茶有感》诗)

其六指古代服饰中的火焰形图案例如:“予欲观古人之象……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书·益稷》)孔传:“火为火字。”再如:“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左传·桓公二年》)杜预注:“火,画火也。”又如:“文章手,直须补衮,藻火粲宗彝。”(宋·辛弃疾《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词)

其七古代兵制单位。十人为火例如:“天与弟天生,少为队将,十人同火。”(《宋书·孝义传·卜天生》)再如:“五人为列,二列为火,五火为队。”(《通典·兵一》)又如:“十人为火,五火为团,皆有首长。”(《新唐书·兵志四》)

由此又可引申指指若干人结合的一群例如:“同火人典御监秦阿女等。”(北魏《大监刘阿素墓志》)再如:“成都乞儿严七师……居西市悲田坊,常有帖衙俳儿干满川、白迦、叶珪、张美、张翱等五人为火。”(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支诺皋下》)又如:“早是这火公吏又心乖,恶少年好毒害。”(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摺)

其八指枪炮弹药例如:“神机营……管操演神铳、神炮火器。”(明·王世贞《凤洲杂编·兵制》)再如:“寨墙上添了人与洋枪,火力渐猛。”(老舍《神拳》第三幕)又如:“他是不赞成打硬仗的,因为敌人已经利用各个据点构成火网,在那里等待着我们了。”(沙汀《记贺龙》五)

其九指五行之一。水、火、木、金、土。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古人常以此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例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再如:“金与火相守则流。”(《庄子·外物》)成玄英疏:“夫木生火,火克金,五行之气,自然之理。”又如:“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孔子家语·五帝》)

其十,用作星名主要有如下两种所指:

一是指大火,即心宿二例如:“日永星火,以正仲夏。”(《书·尧典》孔传:“火,苍龙之中星。”蔡沈集传:“火,谓大火。”再如:“夏五月,火始昏见。”(《左传·昭公十八年》)杜预注:“火,心星。”又如:“当君相思夜,火落金风高。”(唐·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王琦注:“火,大火也,即心星

二是指行星之一,即荧惑例如:“火犯守角,则有战。”(《史记·天官书》)司马贞索隐引韦昭曰:“火,荧惑也。”再如:“火,晨始见,去日半次。”(《汉书·律历志下》)

根据上面对“火”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火”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火”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火”字的相关成语很多,其中“火”字的含义大多都是用的基本意义,也有一些用的是比喻意义。

其一,成语中的“火”字用作基本意义的,例如:

抱薪救火——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语见《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刀耕火耨——耨:除草。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的耕作技术。语见《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灯蛾扑火——比喻自己找死。源自《梁书·倒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烽火连天——形容战火遍及各地。源自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篝火狐鸣——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用来比喻策划起义。源自《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火光烛天——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多指火灾)。语见明·张岱《海志》:“火光烛天,海水如沸,此来得见海战,尤奇。”

火上浇油——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语见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我见了他扑邓邓火上浇油。”

燎原烈火——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使人无法接近。比喻不断壮大,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源自《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炉火纯青——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源自唐·孙思邈《四言诗》:“洪炉烈火,洪焰翕赫;烟示及黔,焰不假碧。”

玩火自焚——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源自《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星火燎原——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源自《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其二,成语中的“火”字用作比喻意义的,例如:

火树银花——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语见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尽桥铁锁开。”

水深火热——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源自《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源自《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缯,望之如火。”

势如水火——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源自《三国志·蜀志·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