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样才算是一个兴旺的家庭,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就是这个家庭拥有很多钱财,子孙都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真的就是这样吗?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并不是我们对富人的偏见,很多时候,这就是生活中的现实。在很多富贵之家,子孙后代可以不用努力,就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一旦家族子弟养成骄奢挥霍的陋习,很可能就会给家庭带来衰败。 那么家庭的兴旺,到底从何而来?曾国藩说过:“兴家靠学,保家在和。” 这就是曾国藩这位老祖宗的忠告:一个家庭能否兴旺,看家中有没有这二样就可以了。 一、勤学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诸葛瞻:“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是我们心中有大智慧的人,他在留给儿子的家训中,郑重的嘱咐儿子一定要勤学苦读,这足以说明,勤学这件事,不仅对个人的成才有益,而且也关系着家族的兴衰。 鬼谷子的高徒苏秦,他艺成出山之后,先后到各个诸侯国去游说,但是都没有得到重视。游历了多年之后,他只有落魄地回到家中。不仅出门在外备受冷遇,就算在家里,亲戚朋友也没人待见他。他肚子饿了,想吃一碗饭,嫂子都不给他做,还嘲讽他整天无所事事,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 苏秦经此打击,于是痛定思痛,开始奋发努力的学习。他怕晚上看书的时候,自己会打瞌睡,于是就在书案上放了一把锥子。只要自己瞌睡的时候,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凭借着这种勤学的态度,他终于学业有成,研究出了合纵连横之术,受到了各国诸侯的赏识。他最风光的时候,执六国相印,后来他衣锦还乡,嫂子还下跪向他认错。他的家族,也因为他的成功而显赫一时,所以说子孙勤学,就是一个家庭能够兴旺的祥兆,如果你家也有,就要恭喜了。 二、和善 在古人的内心中,非常重视和善对家庭的作用。袁了凡在留给儿子袁天启的家训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家庭,如果能够教导子孙去做善事,虽然福气不会马上就到来,但是祸事就能远离。一个家中的子孙,如果为了自己的私利,选择去做恶事,虽然祸患不会马上发生,但是福气一定会远离。 俗话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讲得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跟善良的人打交道,人行善事,就会拥有好人缘。我们虽然不求得到别人的回报,但是朋友多了多条路,人生就会得到更多成功的机遇,这就是“善有善报”的道理。 张英是清朝的宰相,他老家的邻居在盖房时,院墙要占他家祖宅三尺地。他家中的族人非常生气,就写信向他告状。张英收到信后,也给家人回了一封信,这样说:“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人就把地往后让了三尺,张家的邻居觉得张英没有仗势欺人,反而忍让和善,深受感动,就把自家的院墙也往后让了三尺。这就是“六尺巷”的典故,这件事也因此成为千古美谈。 张英位高身尊,却能在切身利益上,对乡邻忍让迁就。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且也没有因此让家庭吃亏。这种和善的行为,反而赢得了人心,避免了纷争,最后得到两全其美的结果。他也因此而名留青史,他家族也呈现出兴旺富贵之兆,所以说和善的家风能给家庭带来兴旺,我们一定要重视了。 一个家庭中的子孙后代可以做到勤学,这个家庭就会欣欣向荣,一直走上坡路。一个家庭能够传承和善的家风,这个家庭就能趋利避害,远离各种是非。所以说,勤学可以给家庭带来兴盛,和善可以让家庭常保平安,如果你家也有这二种祥兆,家庭早晚会兴旺,就要恭喜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