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录丨我是一个女人,但是我没有阴道

 艾格儿Egger 2020-03-17

跨性别女性汪欣蕾。

“我叫汪欣蕾,是一名跨性别女性。”

模特汪欣蕾留着齐肩短发,画着精致的妆容,身穿黄色连衣裙,站在空旷的天桥上,坚定地看向镜头。

纪录片中对“跨性别”的释义。

跨性别者,由于性别身份与他人的差异,长期受到歧视,生活在痛苦之中。

他们是时常被奇怪的眼神、窃窃私语笼罩的一群人,是在医疗、工作、生活的种种方面受到歧视的一群人,是经常陷入自身的困惑、旁人的不理解中的一群人。

在跨性别纪录片《有性无别》中,镜头跟随主访人汪欣蕾,记录了八位跨性别女性的故事。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她们的故事。

 1 

装错躯壳的灵魂

你是否知道,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在心理上无法认同父母所赐的生理性别,坚信自己属于另一种性别;

他们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生理性别感到困扰,甚至因此患上抑郁症,自我伤害;

他们想要成为另一种性别的人,为此,他们不惜服药、手术。

他们是“跨性别者”(Transgender)。

跨性别者是一个极少数的群体。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威廉姆斯研究所2016年的调查显示,美国约有0.6%的成年人为跨性别者,约为140万人。在外表上看,跨性别者和常人没有区别。但是,他们心理上对自身性别的认同与生理上的性别正好相反,他们因性别身份矛盾而极度痛苦。

影片中,八位受访者都是生理性别为男性,但自我性别认同为女性的跨性别者。

汪欣蕾从小就对自己的性别感到疑惑。

小时候,因为她与其他男孩不同,“挺娘娘腔的”,她常常受到旁人的质疑和羞辱。

长大之后,在体验爱情的过程中,汪欣蕾慢慢开始思考:“我喜欢一个男生,但我又不是GAY,那我是什么呢?”

性别身份的矛盾使汪欣蕾处于长期的痛苦中。17岁时,她偷偷服用雌激素,但由于没有得到专业的医疗指导,药物的副作用让她头晕脑胀。

直到她在大姨的陪同下去整形医院,见到性别重塑医生赵博。赵博告诉她,自己每年都会收到很多跨性别者写来的信,信里诉说了他们的困惑和担忧。汪欣蕾感到很欣慰,“原来有这么多人跟我一样,我并不是孤单的一个人。”

汪欣蕾是幸运的。她完成了性别重塑手术,历尽痛苦与磨难,迎来了崭新的人生。

而对于大多数跨性别者来说,他们难以获得他人的理解与支持,无法完成性别重塑,无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们是像被困在陌生肉体里的一群人,只能怀着深深的罪恶感,行走于暗室,挣扎在性别的边缘。

 2 

“我觉得我是孤岛。”

对于跨性别者来说,他们的出柜(向他人公开自己的性别认同)首先会遭受来自家庭的反对。

在成年之前,很多跨性别者就已经强烈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认同与生理性别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年龄尚小,他们只能求助于父母。然而,很多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心情,即便是那些愿意陪同孩子前往医院就诊的父母,也并不能完全接受医生的建议。

丝丝是一位话剧演员,同样也是一名跨性别女性。

在出柜前,丝丝就已经患上了抑郁症。即使是在对家人出柜后,抑郁状态依然伴随了她一年左右。

家人的不支持和不理解让丝丝陷入长期的痛苦。提及母亲,丝丝感到无奈。“她的身体并不好,而且会经常哭,会说一起去死。”

跨性别女性丝丝。

跨性别女性Violet和家人出柜以后,他们把她的身份证、手机都没收了。她与家人大吵一架,离家出走,来到了雪小霖建立的跨性别者避难所。

面对家人的过激反应,Violet坦言:“说实话,想让他们理解我确实是挺困难的事情。就是希望,(他们)不要对我这么反感。”

对于已婚者来说,对家人出柜和进行性别重塑手术,都需要更大的勇气。

跨性别女性王嘉敏是一家早餐店的老板,结婚12年,儿子10岁。

性别身份的矛盾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改变了她与妻子的关系。“晚上抱着她睡觉的时候,她会觉得很反感的。因为她说,女生抱着女生不适应。”

虽然内心十分渴望成为真正的女性,但王嘉敏却迟迟没有完成性别重塑手术。对于她而言,完成手术意味着她即将“失去所有”。年迈的母亲对独子的期盼,妻子对丈夫的依靠,年幼的儿子需要父爱的关怀,这一切都是王嘉敏的顾虑。

王嘉敏谈到与儿子的关系。

他人的不理解,是跨性别者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正如纪录片中某位跨性别者说的:

“我走在街上,上楼、下楼、进地铁……所有人都在看着我,感觉他们在窃窃私语。地铁上,终于有个人忍不住问了我一句:你是男生还是女生?”

“我觉得我是孤岛。”

那么,社会对跨性别群体的不认可甚至歧视,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本质上看,跨性别者的外在形象不符合社会对某个性别的审美预期。跨性别者的外貌、形体、着装等外在表现让人们感到不适,从而导致不认可和歧视的现象。这是社会审美的问题,而不是跨性别者本身的问题。

因此,家庭对于跨性别者的不支持,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担心孩子会受到社会的歧视。与其说是为了家庭的“脸面”,不如说,是被现实打败。

“作为一个这样孩子的母亲,真的很难接受的。说一句实话,找工作都很难啊,拿到身份证发现你是男孩,一看你是女孩,谁都不要你,你生存的权利都没有了。”

这是纪录片中一位跨性别者母亲的哭诉。事实确实如此,对于跨性别者来说,性别重塑不仅仅意味着转换性别,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现实生活困难重重,面对他人猎奇和歧视的目光,如何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如何在社会上生存,是比手术更重要的问题。 

 3 

有性无别

社交网站Facebook提供给用户的56种性别选项的其中一部分。

纪录片中提到,社交网站Facebook提供给用户的性别选项,包括传统的男/女性在内,共有56种。

很长时间以来,在男女两性制度根深蒂固的现实社会,边缘化的跨性别群体一直都是失语的存在。很多跨性别者因为不了解自己,或是不了解世界,承受了太多内心煎熬。

但我们发现,原来人类可以拥有56种不同的性别。同样生而为人,性别之间不应存在优劣之分,每个人都理应享有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利。像其他人一样,跨性别者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不论男女,不论染色体,只有灵魂自由,才算是真正地活着。

雪小霖与跨性别旗合影。

“我希望若干年后的跨性别者,日子不会过得像我们这一代人这么苦。”

“希望人们不会再对性别认同障碍的人有所偏见。”

“我觉得如果有一个更开放的社会,可能愿意出柜、愿意讲这些事情的人会更多。他们会活得更自在。”

“我自己的憧憬是,跨性别的人和其他所有人一样,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应有的权利,社会的权利,无论是力气的力,还是利益的利。” 

这是纪录片中几位受访者对未来的期许。我们不能否认长久以来形成的社会普遍审美。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不同时代会形成不同的社会规范和相应的审美情趣。

相信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也会越来越包容。那些极少数的性别“错位者”最终一定能找回自己的性别身份,和其他人一样,过上自由而幸福的生活。 

跨性别女性话剧演员丝丝的剧照。

最后,借用话剧《阴道说》中的台词:

“我是一个女人,但是我没有阴道。虽然我生理上是一个男性,那并不是我的选择,那并不是真正的我。

这个社会太过粗暴,他用身体来定义灵魂,究竟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谁规定的?凭什么?

这个社会难道没有我的容身之地么?仅仅是我选择的路,就要被世俗嘲笑么?

我们之所以为人,难道只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性器官么?”

 参考文献 

[1]王周生.从男女平等到性别平等——当代妇女观与“跨性别”弱势群体[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08):73-76+84.

[2]杨皓.跨性别者:灵魂装错了身体[J].检察风云,2017(20):37-39.

[3]李晗,王良滨.我国跨性别人群权利困境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法制,2019,27(01):14-18+34.

[4] 西安高大尚. 我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 纪录片《有性无别》[EB/OL].https://mp.weixin.qq.com/s/WSHqHX4dUKi07eJRfYlntA.

[5] Andrew R. Flores, Jody L. Herman, Gary J. Gates, and Taylor N. T. Brown. How Many Adults Identify as Transgender in the United States, June 2016, https://williamsinstitute.law./research/how-many-adults-identify-as-transgender-in-the-united-states/

 作者  彤彤

 编辑  赵津平 罗方丹 刘文利

 头图/排版  Tenlossiby

图片均截图自腾讯视频《有性无别》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 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