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之后,生性多疑,始终担心的手下官员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对于明朝的开国功臣大杀特杀,有功之臣能够有个善终结局之人寥寥无几。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汤和,此人有着“大明王朝不倒翁”之称,他就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表现不俗、立下战功无数,像他这样功绩显赫之人,其实很难逃脱朱元璋的猜忌。只是朱元璋在做皇帝以后,杀尽了无数功臣却也不杀他,汤河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 朱元璋画像 汤和之所以能够在诸位功臣中得以善终,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汤和是朱元璋的同乡,他深知朱元璋的脾气本性。他们二人自幼在一条街上长大,这种类似于“发小”的关系,让他和对朱元璋本人的了解,要远胜于朱元璋身边的其他功臣。更何况,汤和自幼年期就是童年好友之中的“小领袖”,这与他沉稳、极善谋略的性格有关。朱元璋登基以后,汤和早已经知道皇帝的“心病”所在,他知道自己手中的兵权会威胁到朱元璋的地位,看破这一点后,汤和以自己“年事已高”为由,主动交出了兵权,这让朱元璋十分满意,甚至专门为汤和拨款在老家修建豪宅。 汤和画像 第二:朱元璋与汤和一起投奔郭子兴以后,逐步成长为红巾军领袖的朱元璋令众将士不服,唯有汤和对其支持有加。汤和比朱元璋的年龄要大三岁,他们二人于公元1352年一同结伴投奔郭子兴,成为了这支起义队伍中的一员。虽说朱元璋加入红巾军较晚,不过他却在战场上屡立奇功,很快成为了这支队伍中的重要将领。那些比他更早加入起义军的老将士,都要比这位新将领低上一等,所以他们对于朱元璋的命令置之不理,手下将士更是是有养学样对他不服。唯有汤和一直站在朱元璋这边,凡事言听计从,关键时刻挺身相助。朱元璋并非无情无义之人,汤和所做这一切始终都铭记于心,这也是他不杀汤和的重要原因所在。 朱元璋剧照 第三:汤和为人极为低调,对于功名利禄抱有一颗平常心。史书中记载,汤和受到朱元璋的批评后,他从来不在私底下发牢骚,也从不多说一句话,毕竟朱元璋一手打造的“明朝锦衣卫”的势力,一句无心之词足以让那些大臣掉脑袋。深知这一点的汤和,私下里处事谨慎、小心,对于所有共事之人也采取一种宽厚的态度,即便他被册封为信国功,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骄傲过。 汤和剧照 汤和深谙君臣之道,因此辞官还乡之后,荣耀加身的汤和不在外炫耀自己的功臣地位,对子孙后代都严厉教导,教育他们要以乡邻为善。此后他再也没有讨论过国事,只是在家中安心养老。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汤和才能够70岁高龄时与世长辞,得到一个善终的结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