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是如何加入卫拉特的?

 鸢飞九天2018 2020-03-17

提起卫拉特蒙古,许多人往往将其等同于卫拉特四部,但实际上,形成卫拉特四部是在明末清初之际,在此之前,卫拉特蒙古早已作为一个部落联盟整体活跃在蒙古历史舞台之上。

而卫拉特的组成部分,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恰恰相反,卫拉特诸部的组成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而对于卫拉特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公元15世纪脱欢太师时期,和硕特部加入了卫拉特蒙古。

蒙古铁骑

众所周知,卫拉特蒙古形成于成吉思汗时期,当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率部征服活跃于南西伯利亚南部地区的林木中百姓之后,这些林木中百姓迅速归顺了成吉思汗,并为成吉思汗打下庞大的蒙古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元朝灭亡之后,残元势力不断被明朝打击,而一直居住于漠北地区的卫拉特蒙古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反而趁着东蒙古势力的衰落开始崛起,并在脱欢时期达到了鼎盛。

在自封为太师的脱欢的率领下,卫拉特蒙古击败了蒙古各部,尤其是击败了以元朝黄金家族后裔为首的鞑靼部后,在元朝灭亡之后,卫拉特部第1次统一了蒙古高原。

明朝时期的蒙古高原

此时,声势浩大的卫拉特蒙古疆域,西至中亚,东到朝鲜,北接西伯利亚,南部直接逼近了明朝北部边境,形成了强盛一时的卫拉特帝国。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被称为和硕特部的东蒙古部落加入了卫拉特部,并成为卫拉特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硕特部加入卫拉特,也成为卫拉特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的北伐大军击败元朝军队并收复京师之后,明军开始继续北伐,并先后攻占了辽东等地区,为了加强对于这些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但却地广人稀地区的统治,明朝开始在蒙古及东北地区大量设置羁縻卫所。

而活跃于如今绰尔、洮尔两河流域的蒙古部落部落在归顺了明朝以后,被明朝设为了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他们因此被称之为朵颜三卫。由于朵颜卫中有大量的兀良哈人,因此,三卫也被称为兀良哈三卫。

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在明朝历史上拥有极为特殊的地位。例如,根据《明史》记载,永乐帝在北京发动靖难之役后,朵颜三卫曾出兵帮助永乐帝,因此在成功击败建文帝后,永乐帝曾割让了大宁等地区给予朵颜三卫,用于奖赏他们在靖难之役的功劳。

但是,由于朵颜三卫距离中原地区遥远,又与鞑靼的实际领袖阿鲁台的根据地呼伦贝尔紧密相连,因此,朵颜三卫一直是阿鲁台攻略的重点,凭借强横的实力,阿鲁台也很快征服了朵颜三卫,或者说面对阿鲁台强横的势力,朵颜三卫背叛了明朝,选择了与阿鲁台合作。

例如在永乐年间,阿鲁台就多次在朵颜三卫之中征兵。也就是说,虽然朵颜三卫理论上被明朝收编,属于明朝的麾下,但实际上,在永乐年间,阿鲁台也曾征服朵颜三卫,实际上的朵颜三卫处于骑墙状态,甚至大多数时候偏向于鞑靼。这也是为什么明朝永乐大帝在多次远征草原过程中,也几次举兵袭击兀良哈的原因。

明朝疆域

脱欢率领卫拉特诸部逐步崛起后,统领鞑靼的阿鲁台成为卫拉特蒙古统一蒙古高原的最大障碍。阿鲁台与脱欢太师率领下的瓦剌(卫拉特部)之间的战争,也持续了很长的时间。

公元1431年,即大明宣德6年,逐步占据优势地位的脱欢开始全力征讨阿鲁台,而实力强大的朵颜三卫,成为脱欢征服东蒙古的最大障碍。朵颜三卫的态度,也将一定程度决定战争的走向。

由于阿鲁台与卫拉特部的多次战争中不断失利,实力开始大幅衰减,本就以自己利益为中心,十分善于骑墙的朵颜三卫,毫不犹豫的决定抛弃即将沉没的阿鲁台。

蒙古骑兵

因此,此时的朵颜三卫不但没有出兵帮助同出一源的阿鲁台,反而开始举兵进攻进犯阿鲁台。

例如在宣德7年,《明宣宗实录》中就明确记载:“福余等三卫鞑靼军往掠阿鲁台”。也就是说,在宣德7年的时候,朵颜三卫不但彻底背叛了阿鲁台,还开始与他倒戈相向。

公元1434年,脱脱不花在兀良哈地区再次大败阿鲁台,并在牡丹山一带彻底将其消灭,此时的朵颜三卫依然延续了他们的一贯习性,不但没有援助阿鲁台,反而在他失败之后联合卫拉特部对于阿鲁台残部穷追猛打。

也从这时候起,朵颜三卫开始正式改附卫拉特。除了依附于卫拉特部,一部分朵颜三卫甚至直接加入了脱欢的军队,而他们也开始被称为和硕特。

卫拉特蒙古

根据《四卫拉特史》记载,加入卫拉特大军的朵颜三卫一部,为乌噜克特穆尔部,而乌噜克特穆尔则出身朵颜三卫之中的福余卫。

福余卫的首领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儿的后裔。此时,福余卫的汗位传至哈撒儿七世孙阿克萨噶勒泰,他一共有两个儿子,其中长子为阿噜克特穆尔,而次子则是乌噜克特穆尔。

在阿克萨噶勒泰死后,兄弟两人分遗产,作为长子的阿噜克特穆尔对于弟弟十分苛刻,只从部落中抽出了“劣弱之民”分给他的弟弟,乌噜克特穆尔自然十分愤怒。

但是,虽然十分怨恨哥哥,但实力弱小的乌噜克特穆尔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击败他的哥哥,因此,在走投无路之下,乌噜克特穆尔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率领本部牧民加入了卫拉特部。

明朝时期的鞑靼和瓦剌

一直处心积虑加强卫拉特本部实力的太师脱欢自然十分高兴,因为,且不说阿噜克特穆尔本身不弱的实力,即使为了千金买马骨,脱欢也会善待主动投靠于他的阿噜克特穆尔。

因此,脱欢不但将阿噜克特穆尔的族名赐予了和硕特之名,并将女儿嫁给了他,将其收为了女婿。当然,脱欢赐予的和硕特之名,并非他凭空制造,这个名字最早能够追溯到成吉思汗时期。

和硕特部,他的写法是qosiyad,汉语的意思是“每一对儿”,这个名字的来源也与和硕特部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根据历史记载,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攻占了乞台和女真部落活跃的地区之后,要求该地区的部落从每10户之中出丁两人,一共编成了3000人的骑兵部队,交给了拙赤答儿马剌兄弟。这支部队的名字,叫火沙兀勒,而这个名字,正是从和硕特一词之中派生出来的。

鞑靼、瓦剌

加入卫拉特蒙古之后,就蒙古人最为重视的血统而言,作为成吉思汗弟弟哈撒儿的后裔,和硕特部与黄金家族的血缘关系是最近的。和硕特部首领甚至算得上广泛的黄金家族后裔。

也因此,和硕特部在卫拉特诸部之中一直拥有特殊的地位,随着明朝末年卫拉特部战败西迁,和硕特部在卫拉特诸部之中实力不断壮大。强大的实力和高贵的血统,使得和硕特部的地位不断攀升,和硕特部大汗甚至开始被称为卫拉特汗,和硕特部的多位领袖也曾担任卫拉特盟主。

明末清初之际,和硕特部在首领固始汗的率领下达到极盛。在固始汗的率领下,和硕特部远征青海,并最终将青藏高原纳入了统治范围。征服青藏高原后,固始汗在拉萨建立和硕特汗国。和硕特汗国存在了八十年之久,最终在准噶尔汗国的突袭之下灭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