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 1.脾气虚证,多见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证,可见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是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症状的,属脾不统血证。 治疗上多以益气健脾为基本治疗原则,根据病情程度采用不同方药,如脾气虚多用四君子汤,脾阳虚多用附子理中丸,中气下陷可用补中益气汤等。但具体情况需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勿自行诊断、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