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建筑之美拍得如此淋漓尽致,怎么做到的?

 大卫913 2020-03-17

飞马旅游

休闲丨户外丨旅行丨摄影  

   美好生活助手 

提到建筑照,按惯例,拉直地平线拍摄,这样一张建筑片看起来会很正气。可,仅仅做到这些就够了吗?

每一张经典大作的背后,都有一组精密的思考。很多建筑摄影师的作品,看似是有意无意地拍摄,其实作品带有强烈的形式感,或古典、或现代,时而追求无尽的繁复,时而又遵循极简的法则。从它们的作品中,我们又可以汲取些什么呢?

  小:以小见大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所带的摄影器材不能够将完整的建筑拍摄入画,这时,选用局部拍摄是个很好的方法。

每个建筑总有一个部分,最能反映出整体的特点。拍摄之前需要发现这个细节,让观者可以联想到整体状态。

摄影/王晓东

  线:几何美学  

当建筑只剩下最基本的几何形态时,建筑物流畅的外形线条,是个很好的摄影画面切入点,也是建筑美学最直接的表达。

摄影/Serge Najjar

  黑白彩色  

色彩运用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因为它不单纯只是颜色上的表现,如果能恰到好处的配合线条和角度,表达的情绪和意义就有不同。颜色最好是对比的,有时候,仅仅白与白的对比,也会呈现出建筑轮廓出其不意之美。

摄影/姜明灯

  圆:圆形构图  

关于圆形构图,大家都熟知,冯导新作《我不是潘金莲》,电影一大看点就是“圆形构图”。

比起方形,圆形画面更加微妙,一来它的画幅更加小,能容纳的东西更少,所以就要有所取舍;二来焦点集中,其实这是一个优点;另外就是平衡,圆的形状本身就很奇妙,它没有棱角,但看上去却非常稳,富有古典的韵味,略带一丝东方玄妙的禅意。


摄影/宋晖

  人:合适的建筑遇到适合的人  

建筑,是人类的智慧和力量,是一个地方文化的缩影和标志,没有人的建筑是寂寥的。


摄影/谢伟洪

摄影/Serge Najjar

摄影师Serge Najjar的作品,值得我们留意的是,它的每一个构图,总有那么几分刚刚好的意味在里头。人之于建筑,是渺小的,但却又是建筑的魂所在。而在光影之中,建筑与人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对时间的凝固。

  复:美好可以不断重复  

重复的单元体也会有形式上独特的美感。复,对于颜色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关键一点在于,复,这个自身结构的重复,让颜色没有抢结构的风头。

如果你仔细分析它们的技巧和构思,你会发现,处处都是重复的意象、重复的构图、重复的姿态和重复的“小感觉”。


摄影/吴夏燕

以上大部分建筑作品,都由带着强烈的形式感和几何线条,宏大的建筑背景,加上恰时的阴影、色彩,以及人,组成了经抽象过滤后的现实。它们各有各的表达方式,反正拍得更美,读者也赏心悦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