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从古希腊人测量地月距离,到伽利略首次借助望远镜绘制月面图;从上世纪美国辉煌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到今天我国举世瞩目的探月工程,而无人探测器对月球的探测历史也已超过60载,如今人类对月球表面的认知,远比对地球的深海认知深入得多。 然而由于探索技术水平的限制,我们对于月球内部的情况却了解的很少。通过多年的探索,科学家们已经摸透月球表层物质主要由斜长石矿物组成,并推断更深层的月幔很可能是由富含铁、镁元素的橄榄石、辉石等具有更高密度的矿物组成。但关于月幔物质成分的论断,一直都没有直接的证据支持。 根据月球演化理论,在月球形成初期,频繁的天体撞击在月表产生高温,致使岩石融化,因此月球表面被岩浆的海洋所覆盖。岩浆海洋中密度较小的物质如斜长石将浮于上层,最后形成月壳,而密度较高的橄榄石、辉石等则下沉,形成月幔。随着月球热量的不断散失,岩浆最终凝固,形成现有的月层构造格局。 月壳的平均厚度约为50公里,以目前人类现有的技术水平,通过打穿月壳,来采集月幔样本进行分析,是不可能的事情。科学家们后来意识到,大型天体的撞击可能是获取月幔物质的有效途径。大型天体与月球表面相撞时,其巨大的能量很可能会撞穿月壳,将深层的月幔物质抛溅到月表。 日前 与此同时,“嫦娥四号”同样取得了一大最新发现。此次,“嫦娥四号”正在进入全新的休眠周期。它回传向地面的一组数据,显示了月背着陆区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通过分析来自嫦娥四号所获得的高分辨率光谱数据发现,嫦娥四号着陆区附近的月壤中存在大量深层矿物——橄榄石和低钙辉石。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些物质很可能来自月壳之下更深层的月幔。这可以说是全球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发现。 此次人类在月球表面的新发现具有巨大的意义,这也保障了我们国家在航天事业上的突破,相信在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我们也会不断探寻出更多关于月球的秘密,而在日后的发展中,中国的航天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好的发展突破。今年我国会发射长征5号遥三火箭以及长征5号壁火箭,而嫦娥5号探测器也在等待时机,中国航天发展将会给世界各国带来一个崭新的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