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蛋,学名为“西蒙古树”找到的高中生的故乡 恢复鸡蛋状态的模型 福井县立大学助教今井拓哉( =2020年3月16日下午0点39分,山口县下关市政府,摄影师贞松慎二郎)在记者招待会上就恐龙蛋化石进行了说明 1965年在山口县下关市发现的恐龙卵化石的学名中加入了“西蒙古”。 发现并采集化石的时候,出身于下关市的高中生清水好晴(神奈川县横须贺市),对于附有冠上故乡地名的学名表示“非常感激” 学名是“穆尔蒂菲斯·乌里图斯·西莫诺塞恩西斯”。 拉丁语中“下关的多裂卵石”的意思,据命名为福井县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说,这是表面有很多裂缝的特征。 化石是清水等人于65年9月在白垩纪前期的地层(约1亿2千万年前~约1亿年前)采集的。 蛋壳部分约37毫米,比较厚,具有断面图案向表面像树枝一样扩展的特点。 据估计直径约为10厘米。 2017年被判明是“国内最早的恐龙化石”。 之后福井县立大学和该县立恐龙博物馆继续共同研究,确认是新品种的恐龙蛋。 国际学术杂志16日刊登了论文。 论文作者之一,在下关市政府会见的今井拓哉福井县立大恐龙学研究所助教表示,在中国和韩国也发现了类似的卵化石,但厚度更大和裂缝更宽是新的依据。 化石于去年12月捐赠给市里,市里的方针是在市立考古博物馆作为常设展示与复原模型一起公开。 清水表示:“特别是对担负未来的孩子们,我们期待着全球对地球的历史、环境问题感兴趣,成为思考地球未来的契机。” (贞松慎二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