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兴业首席策略分析师:危中有机,立足长期逢低增持中国核心资产!

 昵称1497904 2020-03-17

各位伙伴,大家好!我是价投王者,文章只发干货,深度研究,志在挖掘十倍牛股背后核心逻辑,纯干货的复盘,简洁明了,欢迎跟踪验证!点击上方+关注!

  多谢点赞支持,对,就是你,感谢哦!

  中短期展望:乍暖还寒,股灾后的反弹或产生“V型反转”幻觉

  以2015年中国A股经历的“杠杆牛”之后的股灾为例,上证综指(20150612-0709)下跌,从最高点的5178.19,跌到最低点3373.54点,最大跌幅34.85%;之后,上证综指(20150709-0724)反弹到4184.45点,最大反弹幅度24.04%。

  这次,道指(2020212-0312)股灾型下跌,从高点29568.57点,跌到最低点21154点,最大跌幅28.46%。考虑到近期美股市场上的杠杆快速下降,但牛市思维还未彻底放弃,很可能再次反弹挑战850日均线(24320点)附近,15%左右反弹。考虑到3月13日已经大涨超过9%,所以,后续美股涨幅空间可能在5%左右。

  海外市场的短期反弹,有助于中国资产(A股和港股)的趁机反弹,但是,中期的海外经济风险和债务风险依然箭在弦上,未来数月全球风险资产仍有压制。

  所以,我对中国股市(A股和港股)判断,

  (1)短期,后续可能类似美股有周线级别、空间5%—8%左右反弹;但是,看1个季度,全球市场短期定价的“锚⚓”很乱,贝塔不稳定,A股和港股的“倒春寒”的风险仍在,仍有大震荡的风险。不建议按照“水牛的思维”进行追高、投机。

  (2)只有中长期,等危机过去,到了面对全球经济基本面的影响阶段时,A股和港股才能走独立行情。至少要从中期的维度(半年到一年)中国权益资产才是避风港,是躲避基本面的寒风,是在比烂的全球经济之下看谁更有成长性。半年后那时候看看基本面的冷风之下,哪个市场的盈利和估值的性价比更高,那时A股和港股可能才是避风港。建议考核期限长的投资者,立足中长期(1年或以上)来找阿尔法。

  长期展望:临危不惧,不论是股灾还是危机都是长期逢低买入最有竞争力的优质公司的好时机

  以1987年股灾为例,美国核心资产在股灾后依靠盈利驱动长牛

  80年代,美国微观活跃,核心资产驱动美股走长牛。里根新政市场化改革、全球化竞争,加速美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导致各行业的龙头崛起、强者更强,走向全球化竞争的赢家。即使遭遇1987年股灾,标普指数在两年后才回到股灾前的高位,但是,股灾对核心资产股价的影响,最终只是快速成长途中的一个小波折。比如百事、迪士尼、默克、麦当劳、强生、沃尔玛等等代表性企业,PE都没有回到87年股灾高点,但是在EPS驱动下,1989年的股价远远超过87年的顶点。

  次贷危机为例,核心资产短期不能避险但更快创新高、长期涨幅巨大首先,2008年金融危机对美国股市的核心资产而言,也是场考验,有些公司类似雷曼兄弟这样的百年老店破产了,对于活下来的反而更强大。

  沃尔玛和麦当劳这样的消费龙头,2008年股价下跌幅度明显小于大盘指数,并且,在危机之后很快就超过危机前的高点。 迪士尼,股价暴跌,跌幅与标普500相当,但相较于标普500用了5年时间恢复到之前的水平,迪士尼仅仅用了1年半。所以,精选那些中长期的确定性高的核心资产,危机的恐慌时刻正是逢低布局的好时机。

  其次,港股中的优质资产同样具有穿透危机的能力。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自2009年3月开始,港股开始了新一轮牛市行情。研究此段历史,可以看到大危机之后估值因子大幅走强,即价值股走牛。从200903-201505区间因子收益来看,本轮牛市的股价推动源于估值修复,PE和PB因子表现抢眼。此外,股息率因子表现同样抢眼。

  2008年金融危机,港股各行业普遍受到冲击,各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恒生资讯科技业2018年度跌幅达63%,跌幅排名第二。然而,2009年资讯科技业年涨幅达205%,涨幅在港股行业中居首位,率先回升至危机前水平。拉长时间轴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正是资讯科技业逢低布局的好时机。

  投资策略:立足长期逢低增持中国核心资产!

       首先,建议长钱积极逢低布局,等待全球复苏时收获建议类似巴菲特、中国社保这样的长钱、old monye的打法——以长打短,耐心逢低布局中长期基本面靠谱的中国各领域核心资产(包括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的类债券属性的,也包括性价比合理消费股,还有高成长明确的科技成长股)然后卧倒装死,等着全球市场恢复理性之时。 

首先,继续关注“类债券”核心资产,在价值股领域“守株待兔”,精选房地产、银行、保险等低估值高分红的蓝筹股。这类核心资产当前的盈利估值的性价比在全球占优,低估值、高股息率提供了“类债券”的安全边际。

  具体而言,中国银行业的核心资产在全球同业比较中处于PB-ROE性价比优势特别高的水平,适合中资保险资金、海外old money长线资金配置; 中国保险行业的核心资产,长线受益于中国保险密度和深度的提升,中短线受益于投资收益改善,中短线反弹动能更足; 地产行业的核心资产高股息率、低估值,基本面受益于集中度提升、强者更强,短期在中美贸易摩擦缓和、风险偏好提升以及全球低利率环境的背景下,也有较强的估值修复的动能。其他传统行业价值股,关注股息率提供的安全边际及可持续性,关注在各自细分行业的竞争地位,以及经济稳增长政策、减税等对其盈利的影响。

  其次,挖掘医药、消费和TMT、先进制造业细分领域的成长机会。但是,短期要警惕高估值抱团取暖的板块可能受损与存量资金再配置的分流风险。所以,建议更大范围寻找性价比合适的消费或科技领域的核心资产,进行逢低布局。其次,立足长期,一年以上,战略性看多港股,便宜是硬道理港股的估值处于历史的底部,全球比较来看,性价比更高。截至3月13日,恒指预测PE(彭博一致预期)为9.4倍;恒生国指预测PE为7.5倍,二者均处于2005年7月以来的1/4分位数附近。恒生指数当前静态估值水平(TTM市盈率)为9.8倍;恒生国指PE-TTM为7.8倍,二者均处于2002年以来的1/4分位数附近。当前恒生指数的股息率为4.3%,处于2006年9月以来的高位。

  第三,长期来看科技依然是未来三、五年的主旋律,耐心淘金中国科技核心资产 

精密制造:1.1、半导体设备、锂电设备等新兴行业里面找“小巨人”;1.2、军工领域:核心配套生产、优质基础电子元器件;1.3、传统设备:油气设备、工程机械和铁路设备等领域,围绕“强者恒强”找景气改善的弹性。 化工及新材料;2.1、具备一体化、规模化、科研实力强大的传统化工白马龙头;2.2、新材料领域的小巨人;2.3、农化等细分领域的冠军。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亮点的汽车产业链;3.1、新能源车产业链上的电池、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3.2、汽车领域优势龙头和特斯拉产业链。 节能和新能源产业链;4.1、光伏板块产业链;4.2、风电板块里装机高端匹配领域;4.3、电力自动化;4.4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白色家电。 以5G、半导体为亮点的TMT产业链:5.1、5G终端产业链的硬件和服务商龙头;5.2、5G带动下的“2B”、“2C”端的新应用领域;5.3、5G网络设备等通信基建设备;5.4;半导体、智能硬件平台及5G基站相关产业链。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