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低谷期,千万别到处诉苦(经典)

 做内心强大的人 2020-03-17
情感美文 首发
原创不易 抄袭必究
著名香港演员郑少秋曾经有一首歌叫《笑看风云》,以前年轻的时候没怎么注意听,后来被许多人翻唱,才发现歌词很有深意,人难免经历浮浮沉沉,但很多人都做不到“笑看风云”。
尤其是在低谷期,能约束住自己不乱发牢骚、不做毫无意义的事,就已经很难得,至于大彻大悟,领悟人生许多道理,那就得看个人造化了。
既然难免经历沉浮,那在低谷期,至少懂得如何应对,不要到处诉苦,才算理智。
没多少人会感同身受
低谷期不诉苦,就像不要对牛弹琴,也不要把自己的心事说给那些无关紧要的人听,因为懂你的人不用你说,别人也了解;不懂你的人,说再多,等于白说,而且有可能招致不必要的猜想和后果。
在古达,一个受了重大冤屈的人别流放带到异地,要么在忧愤中客死他乡;要么在恶劣是的环境中学会苦中作乐,升华人生的境界与品格。
唐朝的柳宗元和北宋的苏轼,两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态度,最后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柳宗元忧愤成疾,郁郁而终;苏轼豪放旷达,看透世事,最后颐养天年而逝。
假设柳宗元和苏轼都只会见人就诉苦,告诉别人自己有多冤、有多委屈,那结果不但换不来别人的理解和同情,还可能招致皇帝的记恨,一道圣旨赐死也有可能。
身处逆境,既然无人可以感同身受,不如沉默以待,寻求机会再看。
不少人听听就腻烦了
很多人都看过《水浒传》,里面的林冲林教头,就是一个喜欢见了人就要把自己的遭遇说一遍的人,他的诉说,自然不是诉苦,而是要表明自己的立场。
但在别人听来,就是诉苦,就是一次、两次的“老调重弹”,以至于在梁山好汉中形成一种听说书一样的厌烦。
起初大家觉得林冲很不幸,是被人算计了,后来听多了发现不对,这厮就是自找的,这就是诉苦诉太多次的影响。
整部《水浒传》都在重复一件事,那就是诉苦,一开始是梁山好汉之间对朝廷的同仇敌忾,一致仇视,后来逐渐演变成不愿再听;
就像文革时期的“忆苦思甜”真人秀,开始觉得真挚、有意义,但总有人把它说事,就会变成矫情、造作,别人就会很排斥,听多了就腻烦了。
再美味的鲍鱼、燕窝、鱼翅都会吃腻,何况诉苦?有苦自己咽,少与人言,因为别人不一定有兴趣听。
可能还会被人当笑柄
鲁迅笔下的许多著名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喜欢诉苦,尤其是以祥林嫂为典型的。结果祥林嫂变成别人饭后茶余的笑话,就像孔乙己一样。
某个把自己的困难讲与人,希望等到别人安慰、得到别人同情的“囧事”,都只会在薄情的世界,变成别人产于饭后的谈资,被人当笑柄。
如果你处在低谷期,切记少于人诉苦,多想想怎么改变现状,避免被人当作笑柄吧。
低谷期多看书、多思考,你会深刻理解到《沉默是金》中“受了教训,得到书经的指引”的这句话的含义,等你想明白了,不再自困,自然就会豁然开朗,全身轻松。
今日话题:
你喜欢诉苦吗?你的人生低谷期,是如何度过的呢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