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一生书画用力甚勤、临池不辍。他七十岁时,以颜真卿多宝塔碑体书写“阴符经”。其后又临写“徐浩书府君碑”。 他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行书以“二王”为宗,又得力于颜真卿、米芾、杨凝式诸家,赵孟頫的书风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他的创作。草书植根于颜真卿《争座位》和《祭侄稿》,并有怀素的圆劲和米芾的跌宕。 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 许多作品行中带草,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頫,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 董其昌《麻姑仙坛记》卷,纵24.8厘米;横183.6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大字行草,书风以阁帖为主,略带米芾意趣。有方家评说,此卷书法结体端正,运笔凝练,具劲健秀逸之风。 董其昌行草书法《麻姑仙坛记》欣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