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特殊群岛:本国海岛却由他国管理,岛民以成本价接待游客

 行走在陌路 2020-03-17

1720年,瑞典在纳瓦尔战役中大获全胜,同时也导致瑞典财政赤字加剧,不得已将实际价值并不高的瓦尔肯群岛划给芬兰代管。不成想的是,芬兰独立后将瓦尔肯群岛列入版图,随后又在附近海域发现石油,两国为此嫌隙渐生。

瓦尔肯群岛地处波罗的海波的尼亚湾,大大小小6550个岛屿上约有5万居民,总面积1944平方公里,与瑞典陆地距离80公里,离瑞典高海岸群岛仅25公里。

二战后两国在北欧理事会介入下握手言和,同时特许岛民可随意定居北欧五国,或同时享受两国福利且终身免税。然而,岛民们却一一拒绝了。

双份福利还终身免税,这种好事为什么要拒绝?因为岛民并不缺钱,仅仅是捕鱼和放牧的年收入就接近十万美元。他们实际上要的是连通海峡的桥梁,瑞典和芬兰为此纷纷表示:不是不想给,就是想给也给不起。

原来,瓦尔肯群岛形成于2.4万年前的冰川消融期,含有大量土石的冰川大面积消融,形成如今类似沼泽湿地般的地貌,群岛最高海拔仅24米,但水深最多也就25米,属于典型的冰碛石地貌。

这是地球上最不稳定的地貌之一,在没有任何火山与地震活动的前提下,冰碛石陆地会不断的抬升或下陷,使得瓦尔肯多数海岛都出现形状变化的迹象。

地质学家经过多年测量后证实,瓦尔肯南部海岛以每年0.8-0.85毫米的速度抬升,在过去9600年里已“增高”285米,使得群岛逐步从海面下上升到水上,但期间却出现了北部岛屿持续多年下沉的异常现象。目前记录到的最高数据是2006年,北部消失13座小型岛礁,南部岛屿则凭空多出1平方公里面积。

世代捕鱼的岛民们对群岛“此消彼长”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但芬兰却不得不认真,因为地下拥有相当可观的石油储量却不敢开采,因此不断派遣地质学家登岛勘测。

为了阻止开采石油破坏罕见的冰碛石地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瓦尔肯群岛并入瑞典的高海岸群岛,一起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之一。

世界上最特殊的群岛就这么诞生了,主权归属芬兰,但实际管理的却是瑞典。岛民们原本并不在意哪个国家管理,直到两国准备联手开采石油才开始着急,因为交通虽然不便,但渔获颇丰、水草茂密,人们只要夏季捕鱼就足够生活所需,自然不愿搬往内陆。

虽然被列入世界遗产,但芬兰和瑞典并不想放弃,为了让岛民“自愿”离开,两国短期内相继宣布减少渡轮班次,从早先的每周3-5班减少至每周一班,并切断了部分岛屿的水电供应。很快,部分居民选择搬到人口更多的岛屿,或干脆迁居内陆。

但大多数岛民仍坚守家园,以致引来更损的做法:芬兰和瑞典宣布合作开发瓦尔肯群岛旅游业,芬兰“出资”至少100座海岛的30年开发权,瑞典则负责兴建旅游设施,以此打乱岛民们的捕鱼和放牧生活。

结果细心的人们发现,双方签订的合约中有“可随时终止合作”这么一句话。

作为应对,岛民们联合宣布以成本价接待外来游客,同时还免费接送游客往返,要求只有一个:游客需要在阻止开采石油的名单上签名,只要超过10万票就会被提交给北欧理事会进行否决审议。

很快,大量游客冲着环保涌入瓦尔肯群岛度假,甚至有人签了名就走,事件发展的趋势出乎芬兰和瑞典的意料之外,石油开采计划至此被“束之高阁”。

虽然打断了石油计划,但岛民们仍然不太放心,因为“欲望”是会卷土重来的,只有修桥直接连通两国土地才能永久断绝这个“欲望”,否则就继续以成本价应对两国开发旅游业。因此,如今虽然很多岛屿无人居住,但该有的渔船和房屋也都有在维护。

瑞典还真考虑过修桥,因为芬兰的石油也不会分给瑞典,与其得罪岛民还不如开发旅游分一杯羹。可经过测量后又退缩了,因为在海峡两岸架桥至少要分成三段,加起来总长超过40公里,仅预估费用就要20亿欧元,这还不算开发旅游的费用,万一芬兰最后终止合作岂不竹篮打水一场空?

芬兰和瑞典的回应是:“这个想法确实很好,但不可能是现在付诸实施,或许几十年后有这个可能。”

虽然被拒绝了,但岛民们仍然表示不会放弃“成本价接待游客”的做法,反正群岛上有的是海鲜和牛羊肉招待游客,哪怕便宜点卖给游客也很划算,至于什么时候结束,谁知道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