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据不准确统计,现在有70%的书法爱好者,把欧体当成初学入门字帖。当代许多欧体名家在书坛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如田英章兄弟、卢中南等。言规正传,讲解如下: 1、结字平正——范字【言重】 横向笔画一般都要求平正,抗肩角度较小,同时横向笔画的长短要有收有放。纵向笔画垂直有力,字的布白要合理。 2、点竖对齐——范字【率壁】 顶部都有点画,其下部都有垂直的竖画。这类字一般要求竖和点在同一垂直线上,若点居中则竖画也居中。 3、竖画对应——范字【蔽高】 特点是竖断,上下二竖虽然隔断,但应互相对应垂直,避免偏侧。 4、二竖对峙——范字【双断】 特点是竖画中间隔断,要求二竖要相互对应,一般写平行,形断而意连。 5、横画多的字——范字【青长】 横画多,务求长短各异,一般来说中横要写长一些,其他的横要写短,同时横画的角度和形态也应不同。 6、竖画多的字——范字【祥带】 竖画多,各个竖要有所变化,长短、方向、角度都不同,一般来讲字的中间要写长些,同时要垂直,其他竖要写短些。 7、四竖并列——范字【典寰】 在一字或同一部件中有四个竖画并列,应对竖作长短、高低、曲直、形态和角度的不同处理,并保证其间距统一。 8、横扁形正——范字【泰奉】 横画一般要抗肩,也就是横画要有一定的角度,不宜过平,其他笔画要对字的重心进行修正,即正者偏之。 9、偏者正之——范字【方名】 特点是结构偏斜,要通过笔画的形态和笔画的空间布局来修正字的重心,使之重心平稳,即所谓斜而不歪。 10、天覆之字——范字【察穿】 上部都有宝盖头覆盖,这类字除极少数外,一般要将上面写宽阔,下部写窄长,使上部覆盖其下部。 11、地载之字——范字【登并】 下部都有横向笔画托起其上部,这类字上部要写轻些,下部要写厚重,使下部有足够的力量托起上部。 12、上大下小——范字【智当】 上部宽大,下部窄小,要将上部的笔画写清秀,下部的笔画要写厚拙。 13、上小下大——范字【戒诚】 下部宽大,上部窄小,外部形态一般要写成等腰梯形状,笔画处理要上重下轻。 14、上下等高——范字【泉渠】 上下的高度大体相等,一般要通过笔画的长短、方向、角度来调节字的结构韵律,使其有收有放,不致因等高而使字呆板。 15、上中下等高——范字【京万】 上中下三部分的高度大体相等,一般上下宽而中间窄,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使字的重心平稳,笔画有收有放。 16、中间宽——范字【茅觉】 中间部分宽,要将其上下部分写窄,笔画上轻下重,中间笔画要舒展,如鸟儿的翅膀,达到稳定字的重心的目的。 17、中间窄——范字【葛禹】 上下部位宽大,中间窄小,这类字一般要将上部写平实,下部舒展有力,中间部位占据合理的空间,同时注意笔画的避让。 18、左右同宽——范字【虽群】 左右部分宽度大致相等,应注意左右笔画的相互穿插和呼应,同时合理调节左右高度,使字的形态参差有韵。 19、左中右同宽——范字【榭谢】 左中右部分宽度大致相等,这类字的中间部分要写正直,左右部分要通过笔画的高低、形态来协调中间部分,以达到匀称的目的。 20、左右宽中窄——范字【循瑕】 左右部分宽而中间窄,要将中间部分写直,写短窄;将左右部分写宽写长,并通过左右的高低安排达到字的协调。 21、中宽左右窄——范字【征澈】 中间宽而左右窄,要以中间部分为字的主体,左右部分作为字的附件,起到搭配作用。 22、形体长——范字【阙阁】 形体为长方形,要将其四角写平稳,笔画的转折要有轮廓,其内部的重心一般要上提。 23扁形字——范字【田四】 形体呈扁形,一般要将其上部写窄,而将其下部写宽,即所谓上合下开。 24、正方形——范字【国图】 形体呈正方形,一般要将其上部两肩写平实,转折有轮廓,左右竖笔要垂直,达到四角平正,字形平稳。 25、菱形字——范字【南必】 形体是菱形状,要将其上下部位撑实,左右部位写足,达到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平稳匀称。 26、左窄右宽——范字【源凄】 左部窄而右部宽,要将其左部笔画写厚实,而将右部笔画写长写清秀,使字的重心平稳,搭配匀称。 27、左宽右窄——范字【则刑】 左部宽而右部窄,要将左部作为字的主体,将其写宽写实,而将右部写厚重;同时要注意左右部分的呼应和搭配。 28、左高右低——范字【勤勒】 左部分高而右部分低,要使左部重而右部轻,使左让右,二者底部应齐平。 29左低右高——范字【时接】 左部分低而右部分高,要使左部轻而右部重,左部重心上提,右部为主体,决定字的高度。 30、左大右小——范字【如相】 左部分宽大而右部分窄小,左部应昂头向上伸,让右部俯视,并让左右部分的底脚平齐。 欧体,始祖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