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部分人认为楷书早在魏晋时代已经出现了。但是其实楷书从王羲之时代起,经历了200年左右才逐步成为大多数人学习的书法,这就是唐代。中国书法真正实现统一,其实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代以后,为了科举,书法也需要统一规范,所以,唐初的书法家,就是唐代的书法楷模。 宋代学习唐代书法,其中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大家最喜欢,也最容易学习,所以习惯上,就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赵孟頫作为著名的元代书法家,他的书法其实很早就有人学习模仿了。 清代当权者都非常喜欢赵孟頫的书法,所以,逐渐就成为“欧颜柳赵”四大楷书了。我们通过看历史就很清楚。“欧颜柳赵”四大楷书家,实际是清代中期正式形成的楷书学习习惯。至于为什么没有王唐伯虎是因为唐伯虎还不足以与王羲之等人比较。 王羲之的书法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一直是模仿的对象。“欧颜柳赵”虽然也是大家书法,但是与王羲之的地位是没法比的。很多对书法有了解的人都说,王羲之永远是书法的母亲,永远在欧颜柳赵书法之上。至于唐伯虎只是一个书法小卒子。就是在明代,他也不是第一位,怎么能与欧颜柳赵相提并论? 唐朝也是楷书发展成熟的时期。不少人都学过都学过二王及钟繇,是的,没错,均脱胎于钟王风格,但结构多少有了改变。魏晋及以前书法还没有经过怎么发展,常使用的只有篆书,隶书和草书,而使用行书和楷书的人还比较少,还没有普及应用,还属于小众字体。
|
|
来自: xianfengdui111 > 《书法绘画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