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好生物学,健康生活有科学。对宅在家里学生而言,要认真学习和按时完成作业。初中生物课程虽然不太好学,但只要抓住要点核心,就可以融会贯通,提高初中生物学科学习成绩。其中知晓生物学课程标准列举的初中生物的50个核心概念,显得尤为必要。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生物学课程性质: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初中学生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以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考试内容涵盖《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的10个一级主题。 试卷中各知识主题的分值权重如下表: 主题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与环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人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 技术 健康地生活 分值 比例 约占 10% 约占 10% 约占 20% 约占 25% 约占 5% 约占 10% 约占 5% 约占 5% 约占 10% 科学探究,不单列分值,渗透在其他九个主题中考查,但要求全卷体现此主题的试题内容约占总分的20%。(注:各主题所包含的内容根据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划分) 什么是重要概念:“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费德恩( Feden) 等人认为,核心概念是一种教师希望学生理解并能在忘记其非本质信息或周边信息之后,仍然能应用的概念性知识。 埃里克森( Erickson) 认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这些核心概念具有广阔的解释空间,源于学科中的各种概念、理论、原理和解释体系,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深入的视角,还为学科之间提供了联系。 重要概念的特点: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内容的提炼;以陈述句表述,以表达概念内涵的形式表述。重在让学生理解概念,明确理解的程度。 如何认识50条重要概念:这50条重要概念是从课程内容中提炼出来的重要知识,其中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有概念的名称、内涵和外延),有的不是。课标中的“概念”比逻辑学、心理学意义上的“概念”要宽泛。不要纠结于核心概念、重要概念、具体概念的区分。的是理清相关概念的关系,把握其内容逻辑联系,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还要区分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重视概念与倡导探究的关系:概念是思维的产物,也是思维的工具,又称思维的细胞。思维能力是探究能力的核心。建构概念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原有概念与新情境冲突后,产生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通过别人解释而解决,也可以通过自己探究来解决。探究的结果产生对新概念的认同,这是探究的目标之一。可见二者具有高度关联性和一致性。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50个核心概念,是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要求中10个板块依次整理出来的。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是围绕这些核心概念按照一定的理论逻辑进行编辑的,所以掌握好核心概念,并在理解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学习,才能够事半功倍。 主题一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2.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4.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5.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主题二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7.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 8.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9.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10.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 11.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 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 12.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3.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14.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5.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主题四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实验)。 18.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19.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20.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1.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主题五 生物圈中的人 22.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氧气等以及排除废物。 23.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肛门,主其要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经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 24.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25.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26.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 27.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 28.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 29.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 主题六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30.动物因逃避敌害、争取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进行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由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 31.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32.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 主题七 生物的多样性 33.☆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可以根据特征将生物进行分类。 34.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不同等级。“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35.不同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及为重要。 36.地质学、化石记录、解剖学等从不同方面为进化理论提供证据。 37.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主题八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38.人体的生殖系统可以产生两性生殖细胞,通过受精作用产生新的个体;其分泌的性激素对第二性的发育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39.不同动物发育的方式可能不同。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形态相似,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形态差别很大。 40.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一些进行无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来自同一亲本;一些进行有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可能自不同亲本。 4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 42.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主题九 生物技术 43.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类群。 44.发酵技术利用了微生物的特性,通过一定的操作过程生产相应的产品。 45.现代生物技术(克隆、转基因技术等)已被用于生产实践,并对个人、社会和环境具有影响。 主题十 健康地生活 46.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均出现一系列变化,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健康状态影响青少年的成长。 47.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48.免疫系统可抵抗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物质等。它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 49.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50.了解基本的急救方法,能减少伤害或挽救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