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最常见的一种自限性疾病,学名上呼吸道感染。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尤其容易发作,感冒会给人带来极端的不适,严重的会引起心肌炎、肺炎及其他身体内部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古代人们将这种季节流行性感冒归为时令病、伤寒、温病之类。治疗方法也是根据个人体质不同而辩证施治,单纯的传染性的感冒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有内部的疾病,外部病毒和细菌感染人体后,会引发人身体的内部防御体系最薄弱的部分发起攻击,有的人会头痛、有的人会咳嗽、流涕,有的人会发烧,脾胃弱和肺弱的人往往是第一个发病的人。但是在治疗中如果采取了错误的方法,不但会加剧病情而且还会导致更多的疑难病症出现。 清代温病学家王士雄(字孟英)对温病、霍乱等疫病研究至深,一生活人无数。他的父亲、妻子、女儿都因疫病而殁,这也是激励他一生与疾病斗争重要因素。王士雄在看病之余详细的记录自己的医病过程,并将经验出版成书无私的分享出去,帮助了很多人,他治病不拘一格,喜欢用常见的食物作为辅助,提倡食疗,在他的医案中经常会看到将梨子运用到治疗之中。 与大家分享三则王士雄的医案。 一则:金宽甫初冬的时候患了感冒,给他看病的黄医生听说他每次生病不管是什么症状都会用温热的药来治疗,并且都治好了,于是这位黄医生有了先入为主的成见,给金宽甫开了以干姜、桂枝为主的温热性的药方。 谁知,金宽甫服药后感冒不但没好,反而手脚冰凉,面部赤红,胡言乱语,烦躁不安。金宽甫全家人都为此惊慌不安,急忙找王孟英来诊治。王孟英诊断后说:这是潜伏在身体内部的邪气发作,加上错误的吃了温热发表的药物,导致热邪升浮到身体上部,导致这种症状,只要服用清热下解的药就可以了。 金宽甫怀疑王孟英的诊断,自认从来不吃寒凉的药。因为王孟英开的药方中有黄芩、连翘这类寒凉的药,坚决不肯服用。金宽甫的哥哥极力开导他服药,并监督他喝下去,结果服药之后霍然而愈。 二则:徐仲荣的弟弟德生,患感冒半个月了,忽然有一天身体发冷并且出大汗,同时便下瘀血。医生朱茂才看到这种情况,不明白其症状代表的含义,以为是人已经危重,即将脱阳而亡,立即用大剂量的温补药给他服下。服下后汗止住了但是人开始发高烧,人感觉不到饿,喜欢喝水,睡不着觉,舌赤红小便少,医生看到这种症状不知道该怎么办。换了医生,说是因为出了大量的汗,损伤了身体的阴液,服用了大量的滋补药物,身体没有办法运化,导致失眠。他家找王孟英来诊治。 王孟英发现病人“脉弦数而驶”,按病人的胸部,坚硬而且疼痛,舌苔颜色深红,舌根黄滞。说:这个病是有出大汗伤阴的原因,但是也有内腑坚实的问题,病到这个程度,不能用猛烈的药,要用温和的药物缓慢的疏通坚实的部位。 开方:小陷胸汤合雪羹,加茹、杏、紫菀、白前、冬瓜子、芦菔,和梨汁服。 服用了二服药,病人果然排下了坚黑的大便,里面夹杂着瘀血。病人高烧逐渐退去,想吃稀饭。这时改用清养肺胃的药物,补充身体的津液。半个月后,身体不再发热,小便也清透了,人也有了胃口能吃饭了。但是只有舌头不生舌苔,一睡觉就出汗。这时,王孟英给他开了大剂量的滋阴药物,身体痊愈。 三则:王炳华的儿子患感冒,医生叶某给病人用温散药物,服药后病人咳嗽气喘、坐卧不宁。 老医生王秉衡认为病人肾虚不能纳气,给病人大剂量的温补药物,病人服药后咳嗽气喘更加厉害,面部浮肿,自汗不止,口渴胁痛。 家人找王孟英来诊治,这时病人已经半个月没有合眼。王孟英诊病人的脉搏,右脉弦大而强,舌根黑苔有象煤块一般的两条,面色发黑,形体瘦弱。幸好大便通顺而且稀薄次数多,得以排泄了很多的温补药物。 王孟英立即开方:使用旋花、赭石、黄连、枳实、栝蒌、苏子、杏仁、紫菀、生石膏,芦菔汁。病人吃了六大剂后,开能够躺下睡觉,但是仍然口渴不止,脘腹胀大,用手按下去,感觉到有坚硬的东西,并且疼痛。于是药方中去掉旋花、赭石,少量添加白芥子、半夏、薤白,同时让患者每天吃梨数十个。 服药十多天,病人胸腹感到了舒服,舌苔黑色尽退,只有咳嗽没有好,唯咳嗽没有好。王孟英再改药方,使用西洋参、杏贝、芦根、知母、冬瓜子、花粉、柿霜、杷叶、竹沥,服用十多剂后,病人止住咳嗽,浮肿、口渴、溏泻的症状也都治好了。病人在治病的过程中吃梨三百余斤,听说这件事的人都惊诧不已。 愿见者安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