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反复介绍的九毛九在上市当天大涨50%+,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收益如何? 今天主要聊关于港股打新的机制问题,关于九毛九的投资逻辑今天就不再赘述了,参阅前文就好: 在此次九毛九的打新中,我们的小助手用三个账户各中了一手。虽然她开盘就卖了,离收盘的高点还差了10%的涨幅,但每一手赚个3000多,三个账户一共小一万的盈利对她来说也还算满意了~ #以她为案例,是因为今天这篇科普文主要是针对甲组的个人投资者。关于乙组和国际配售的科普,会再单拉一篇文章# 这样的机会,平均下来,大概每月会有一次。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港股几乎天天都有好几家新公司上市,但值得打新的机会平均下来只有每月一次呢? 图:光在这两天,就有十家企业在港股上市。但不是每一家都能取得九毛九这样的当日涨幅。 别着急,问题要一步步来,今天一定让大家一文读懂港股打新的奥秘。 首先,要想理解哪些港股值得打新、以及如何中签,就得先了解港股新股的配售机制。 1. 国际配售 vs 公开发售 有何不同? 香港新股一般会分为国际配售和公开发售两部分。 通常来说, 90%的股票会在国际配售配发。保荐人和包销商都是投行或券商。他们会把股票配发给比较有实力的基金、机构或高净值个人(资产起码得在3000w以上); 剩下的10%才是公开发售,给所有投资者(主要是个人)去认购。 下图是九毛九招股书上的预发行股票的数目、分布、以及保荐人介绍: 2.超额认购 但是, 如果公开发售很火热,就会从国际配售回拨份额给公开发售。(具体机制我会在下文的4.部分具体阐述) 比如说,当新股超额认购100倍以上,则回拨50%到公开发售。如此,国际配售和公开发售就会变成各50%。 这样一来,机构投资者的国际配额大幅减少(90%->50%),个人投资者的份额反而增加了4倍(10%->50%)。 典型案例:我们前两期反复推荐的九毛九 (非恰饭.推荐:对于经常打新的朋友,这里给大家安利一下香港本土的捷利交易宝App。包括富途在内的不少券商的源数据都是用的它家的。以上数据图也是它家做的。) 3.甲乙组 在新股份额被拆成 国际配售 和 公开发售 两部分之后,这还没完,公开发售 还能再分两半。 ('小白'读者请别慌,请坚持读下去,下面我会画张一看就懂的示意图) 公开发售会分为甲、乙两组,正常情况下,两组股份数量分别占公开发售总股数的50%。 甲乙组是以500万为临界点对新股认购用户做的分组,认购总金额≤500万港元的,就属于甲组(小散);认购总金额>500万港元的,就属于乙组(大户)。 当然了,有的公司可能会不分甲乙组。比如说,如果某IPO公司的总市值才四个亿的话,那它想分组也分不了(如下图,小学数学算一下)。 4.顶头槌(此部分可跳过) 什么是“顶头槌”? 指新股最大可申购的那一档。 根据规定,认购新股股份数目,最多只是公开发售数目(未计回拨)的一半,业界称之为「顶头槌」,意为最顶,不能再多。一般情况下,乙组认购最多股份的投资者会被会被归纳到“顶头槌”。 认购顶头槌所需资金规模有大有小(认购金额=申购价上限*认购股数)。少的只要五百多万,多的需要十数亿的资金,比如小米,申购顶头槌需要12亿,马爸爸可能一时都拿不出来这么多现金来。 对一般投资者来说,只需要留意:顶头槌的申购数量通常反映了新股的热度。 再说一遍,前面那张九毛九的打新数据汇总图的红字部分,都是重点。 5.回拨机制 回到1~3部分所提到的回拨机制上来。 前文有说,根据申购的热度,公开发售与国际配售的部分存在一个互相回拨的机制: I. 如果公开发售部分认购不足,则未被认购的部分将回拨到国际配售; II. 如果国际配售部分认购不足,则企业通常会(被迫)选择推迟上市,若强行回拨至公开发售,则会引起市场恐慌。 III. 当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时,若超购倍数: a.低于15倍,最多可回拨至20%,且需下限定价; b.介于15~50倍,则公开发售部分比例由10%回拨至30%,即国际配售部分由90%减至70%; c.介于50~100倍,公开发售部分回拨至40%,即国际配售部分减至60%; d.超过100倍,回拨至50%。 6.认购倍数 认购倍数有多重要? 一图胜千言。 从上图可知,从概率上来说,港股打新的确就是越火越涨,超额认购倍数得100倍起。 超购50倍都没达到的新股,要么没人要/开盘跌,要么小票/(zhuang)控盘涨,正常人很少参与。 要知道,港股的破发率是很高的(下图)。 这也是为何在本文开头时说到:港股几乎每天都有好几家公司上市,但真正值得大家参与的打新机会,平均下来也就一个月一次。 7.融资打新 那么,既然认准了哪类热门股能打新赚钱,但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中签率呢? 这才是本文最关键的问题。 香港是用“认购愈多,分配愈多”的机制,若要提高中签率,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增加资金。 券商大都会提供5~10倍的孖展(保证金),融资的年化利率约3%。就是你出金10万,券商借你40万,共可认购50万,假设最终中签率是25%,就相当于你拿10万出来大概率能分到12.5万的股票。 8.一手中签率 但是,港股的中签率跟A股有所不同。 港股会先力求先保证一人中一手。先让大家都分到一手股票,然后再按照比例递减的机制去分配(下图),不让参与者空手而回。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港股上市公司的'一手中签率'都是100%。 即使是超额认购637倍的九毛九,其'一手中签率'也达到了25%。若算上券商提供的廉价杠杆,几乎每个账户都会必中一手九毛九。 同样,也是由于港股中签率的递减规则,多户头申请会比一个户头申请的综合中签率要高。 这也给了不少券商销售忽悠大户多开账户的由头。 9.多户申购(Bug) 参与A股打新时,每个身份证只能认购一次,不管你有几个券商,都不能二次申请,从而保证市场公平。 从明面规则上看,港股打新也是如此,即一个身份证只能打新一次。 但是,由于香港居民身份证号码只有8位数,而大陆居民身份证有18位数,而香港证交所的IT系统无法识别超过8位数的身份证件。由于这个超级Bug,导致大陆投资者就可以一个人开多个港股账户打新(虽然是违规的!)。 所以,那些专业玩港股打新的羊毛党,几乎都是人手多账户申购。 我身边就有人手持上百个账户,每年200万元的投入,基于上文介绍的港股特征,每年能赚回100%的收入。 但是,这个漏洞迟早会被填上的。由于多账户打新是违规的,虽然目前不怎么查,但一旦查到就会进黑名单。进这之后,不仅之后很难再参与香港金融市场,甚至是连入境HK都难了,除非你真的很爱喝茶。 身边已有实例,我没有乱说。 如果你实在想要多账户打新,那么只能用盈透系的券商账户。因为整个盈透体系在香港证监会是一个大账户,定位不到客户个人。目前盈透系券商能打新的,只有三家盈透全披露经纪商(也许还有些我不知道的小券商)。 免得大家说这篇科普文是恰饭软文,我就不说这三家的名字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打听。 10.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取势、明道、优术」,是李嘉诚给长江商学院的校训。 相比起那些'坐上火箭的大趋势',以及'价值投资的大路正道'来说,港股打新只是一个挣小钱的'术',而铤而走险地利用规则漏洞更是一种'邪术'。 相比起靠'邪术'来刷存在感,我们更愿意坚持正道来与大家分享投资机会。即使这意味着会丢掉90%的流量。 (这也是为何我们写了这篇:“我用80亿美金,换了一个教训”) 毕竟,我们是追求收益的投资人,又不是追求流量的媒体人。而且,我也有一定的财富自由,不需要靠吸引羊毛党读者来赚这点快钱。 我们在公众号上分享实地调研过后的市场机会,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来拍砖,以此扫清我们的知识盲点、矫正自己的押注方向。 大家的每一次留言拍砖,都是对我们的一次鼓励。如果大家还愿意分享给更多投资人的话,我们更是会加倍感激。 希望能在大家的帮助下,你我一起坐上下个十年的财富火箭。 (在公号的下拉菜单中有博主的个人微信,欢迎大家来私信提意见~)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