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革收官背景下,你还在犹豫干不干文职吗?

 巴拉拉皇家书摊 2020-03-18
抓紧上车,下一辆人更满!

作者:绿衣蚊


期以来,军人在我国都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个身份,所谓工农商学兵是也。拥有这个身份需要注销户口,直到若干年后你带着一身风尘重回故土,来自于人民并最终回到人民。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说的是军人的流动性,以及军事职业无法干一辈子的特殊性。但随着2020年“职业化元年”的大概率启动,军人或将走上一条与往不同的发展道路。这就是,军人不仅是一种身份,同时也作为一个职业,逐步走上由身份管理为主向军事职业管理为主的阶段。
 
大势如潮。每一个人都面临选择,也包括被组织所选择。是趁着计划安置的大门还敞开着,早点从一个体制跳到另一个体制;还是不管风浪如何变幻,都坚定地抱紧大船的桅杆,并相信自己就是那个笑到最后也笑得最好的人。
 
而眼前的疫情,似乎更加证明了抱紧桅杆留在船内的好处。在灾害和风浪面前,时代的一粒尘就是个人的一座山,体制既是困你的牢笼,也是关键时刻救你的方舟。
 
2020注定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说是“职业化元年”,其实早期的布局已然结束,很可能落子便是收官。很难讲谁是棋子谁是下棋者,但越是在这种时候,选择就变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可能是你主动规划自己人生的不多机会了。
 
今天要讲的选择,重点是那些在文职大门前徘徊,犹豫是否要迈出那一步的人。


 
文职政策推进会否受到影响和变化
 
直接告诉你不会。有人举出此次抗疫当中军队医护工作者的表现,意图证明保留适当的现役医护人员是有多么重要。可问题是,此次抗疫当中也有很多文职人员同样表现出色,面对大考,不管他们是转改的还是社招的,关键时刻都能顶得上去。因而,这不但不会动摇高层推开文职政策的决心,反而更能坚定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而且,医护工作者,只是文职人员设计当中的一部分,不是影响大局的那部分。
 
大势所趋,而且政策越来越完善,除了工资待遇与现役相差无几,在住房公积金方面反而更有优势。整体经济增速变缓,特别是疫情再次证明了体制内的安全与保障之后,文职岗位势必会越来越炙手可热。
 
你犹豫之下的认为退而求其次,可能恰恰是别人的求之而不得。所以,完全不必因为担心政策的稳定性而犹豫不决。

 
为什么说文职最具职业化特点

可以掂量一下新体制下自己可能的位置。新体制包含这几种人:军官、军士、兵、文职人员。其中军官和军士这两个怎么弄,大幕还紧闭着,没有人知道拉开会上演什么大戏。而兵是义务兵役制,除非修法,否则不可能职业化。最有可能首先职业化、并且未来亦可能职业化程度最高的,就是文职人员。
 
目前职业化程度最高的是文职人员,因为无论是委任的还是社招的,都部分拥有和全部拥有辞职或是否接受续聘的权利,对他们来说,这就更像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因此这部分人天然就是职业人,尤其是对技术文职来说,他们获得更多的是职业认同,而未必是军装认同。
 
要想知道黑箱里的情况,一个看外军,一个看中国国情,最后就是看文职发展的情况。文职人员在军改大盘子里面其实相当于一个锚。把文职的身份、地位和收入(如工资)锚定在一个全社会范围内的相对高点,那么整艘大船也就会在高位运行。文职好了,其他的自然只会好不会差。
 
大环境如此,在全面深化改革收官背景下犹豫要不要干文职,种种想不通的问题应该非常多。可以参考组织的人力变化、自身的条件变化、家庭的需求变化、社会的氛围变化,在运动中思考自身的问题,身在颠簸的大船上却用陆地的老思维解决问题是不行的。


 
顶岗现役行政须早作决断

原来行政岗位顶文职岗的,恐怕是现在很痛苦的一批人,职级越高也会越痛苦。顶岗原因无非个人与编制,系个人因素还有努力空间,如果还在顶岗位置上等另一个行政编制,恐怕难度就大了。因为组织机构调整的机遇期已经过去,收官之年意味着机构要基本定型,现在再想找个现役的位置给你基本可能不大。
 
在这种现役行政走到头的情况下,又不愿意离开部队重新开始,大体可以走文职这条路。无论是转改到技术岗位,或者转改到院校科研院所、大城市大机关乃至国动系统,基本可以实现要么回家,要么脱离偏僻的基层单位,要么继续从事自己愿意做的工作,甚至换到重要部门的文职岗实现第二次发展都是有可能的。
 
特别是最后一条,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但目前来说条件尚不具备,因为文职的天花板比较明显,未来可能会有大的提升空间。一些非直接作战的单位、机关会扩大文职比例。
 
但是今年年底再转,还有没有委任制,那就不好说了。至少如果你转改到技术岗位,还有没有委任制大可怀疑。
 
另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问清楚政策。不少单位是先办理调动,然后在目标单位办理退伍,之后委任成文职。如果有各种补贴之类,由于调动、办理退伍是按身份变化最后一站的归属地确定的,所以钱能不能还给你那么多需要提前打探清楚。

 
顶岗技术干部要通盘考虑发展

至于顶岗的技术干部,你干的工作现在和以前大概率没啥区别。只不过是编制表上,你原来是现役而已。现役文职混编的单位里边,组织不让你继续干现役是什么意思就不用多说了。如果比较年轻,希望再次发展,可以考虑换到个新单位特别是新成立的单位落编。不过有个问题,在目前编制尚未完全理顺的情况下,也许你这个专业在其他单位有现役编,但你很可能走不掉,主要原因不是老单位需要你而是你没有路走到新单位。 
 
如果不考虑转业安置,又不够自主条件,在不能转行政或者转到其他好单位继续当现役、干技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转改到文职这条道上面继续干,甚至组织可能会给你一些补偿让你继续干。
 
比如长期蹲苗造成的技术职称无法解决,技术级别提不了的问题,转文职后都是解决的机会。其他人也不要觉得他们讨了便宜,因为这批人无论成果或者资历,可能早就够了,只是因为没有编制被卡死了。现在人家留下继续奉献了,本身条件也够,理应作为一种导向进行鼓励。
 
当然如果你感到累了倦了,既不想继续干现役也不想转文职,只是想多熬一两年到自主走人,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可能存在风险。因为职业化启动后,你本身是顶岗,属于先被安排退役的对象,到时退出机制里还有没有自主择业就不好说了。目前只知道18年反正是没有了。至于按照新的逐月条件是20年还是多少年,不到锤子落下来谁都不知道。指望深化改革推迟,熬够年头实现自主上岸,这个赌得有点大了。目前来看,最近频频出台各种文件规章法规,说明深化改革没有停滞不前,这是连病毒都帮不了你啊!
 
如果你18年自主熬不够,那不熬了,坚定地走文职这条路,其实也是不错的。如果你早已熬过了自主择业,放弃躺着挣钱开始新生活的机会,为了服务强军事业愿意转岗文职继续干,敬你是条汉子,放心,这种人组织不会亏待的,以前没解决的都会尽力解决。
 
如果你已经熬够了自主择业,还想继续在顶岗位置上熬退休,除非你年龄卡线,否则这个赌注不是一般大。因为到这个程度,前面能走的能调动的能转文的都已经动了,剩下的组织反倒希望留下继续干,那么是否一刀切转文……可能只在某个领导一念之间了。

 
基层现役转文可能会越来越难
 
目前来看,这批人里面犹豫要不要干文职的,主要是一些基层行政干部。比如刚毕业想回家的学员,发现单位超编严重无法生长的连排长们,以及年龄偏大职位偏低无法适应“前慢”的年轻干部,和部分小机关的参干助们。
 
从可以接收委任制文职的单位的角度来看,这批人的价值是更高的。但这批人能转文走掉的可能性也是最低的,难度也是最大的。
 
站在改革强军的大局考虑,基层是一定要稳定的。国家花钱培养的生长干部到了基层就跑路,被体系内部非一线打仗但公认的舒服单位截了胡,这等于国家做了亏本买卖、从生长干部这个水缸里面拉出一条裂缝跑冒滴漏。领导可以理解你个人的选择,但站在组织角度不能大批允许。但偏偏这部分人的转改意愿却是最强烈的。两者的矛盾和冲突对各级主政者是一种考验。
 
对各级部队管理者来说。顶岗的、没有发展前途的这些干部还没有消化完呢,能干活的小年轻再放走了,谁干活呢?因此卡住不放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你一定要走这条路,耐心的沟通工作必不可少,且一定要走通,否则离开一半又回原岗位很难干。去年年底转业,也出现过改文职被退回人员先安排走人的操作,除了那些曲线救国一心想走的,这对于那些注重体制内职业发展的年轻人不算件好事。


 
在校学员想转文并不特别鼓励
 
笔者其实不太想说,因为他们实际上官之初还没有开始。现在想这些不仅不利于在校学习,而且不利于第一任职。从大的方面说,如果军校培养出来的生长干部一毕业就转了文职,人们会质疑军校存在的意义。
 
如果是本科生,还是先好好学习,毕业了到岗位看一下,感觉不行了然后再考虑吧。毕竟军校指挥类毕业就让你退伍干文职,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是在职干部,考了研究生博士在校,想留下搞科研,在院校占个文职岗。这个无可厚非。如果你是技术类学员,读到博士想留校只有文职编可以考虑,那还是比较好的,目前来看总比去基层拔草要好。
 
当然,职业化以后考虑你现役军装在身,会不会去部队反而有其他好处,而且后面可以教官的方式返回院校拿双份好处,这个就不知道了。
 
但有一种学员属于例外,那就是非军籍的学员。甚至不能不令人猜想,这种身份可能就是专为一些特殊岗位的文职人员设定的,比如军事科研相关。这种学员毕业时应该会有直接招录文职的“双选”机会,但是不是真的双选,我们也不知道。

 
社招文职必然更加火热
 
从工资待遇来看,社招文职,在同档次的人才看来,所得是不少的。从工作强度看,社招文职与同档次收入水准的白领相比,劳动强度也是偏低的。这两块一般来说不是问题。不过也不一定,还要看有没有遇到一个喜欢折腾的单位领导的运气。
 
从发展前景看,虽然目前一流的社招文职保留有一定难度。主要原因在于,北上广深由于不再实行属地保障的方式,社招文职的工资外其他待遇并不高;而在发展前景方面,恐怕亦难以提供地方普通地方大学和科研院所那么高的平台。
 
但是职业的饭碗属性也会经常发生意想不到的作用,更何况还有令很多外人羡慕的体制内身份。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可能也会很大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前面讲过,在这种灾害和风险面前,体制的这艘大船明显更具有稳定性。
 
社招文职人员当中拥有大量爱军报国的有志青年,也有大量为稻粱谋的投机者。他们是求职市场上对风向最为敏锐的那些人。当然,投机也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利益才是最好的趋动力,并且会因他们的努力而给国家军队带来发展之机。再说现役的就没有投机的么?
 
如果你想来军队当文职,请赶紧来。趁着有国家政策扶持,一旦错过这个大潮,后边就不好说了。
 
如果你已经身处其间,并且已经尝到了“螃蟹”的味道,那么就要么迅速做出放弃决定,要么留下来尽快发展。从适应(比如体验下军校任职培训、个别地方体验下爬冰匍匐前进)到打开局面(找到所学和单位的结合点)到火速发展,难度其实并不小。当然,换个地方也未必不涉及到这些。
 
对于以上所有人员,我们的建议也只能是一种建议,而且确实很难说到权威和全面。但我们下面的这个建议一定有用:在机会面前,比较忌讳的是犹豫,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白白浪费了几十年一遇的机会。天予弗取,反受其殃。
 
当然,不决断也是一种决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