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在被遗忘的陕西方言名词:老渭家

 岁月龙歌 2020-03-18

正在被遗忘的陕西方言名词:老渭家

亲戚是个双意词,包括“亲”和“戚”两个意思。亲是血亲,戚是姻戚。血亲是血缘亲情,是先天固有的,由父系决定的亲情。姻戚是由母系决定的由联姻形成的亲情。血亲又叫内亲,姻戚又叫外戚。古代禁止外戚干政就是这个外戚。外戚说白了就是娘舅家,在老家称“老渭家”、“渭家”。

渭家的称谓来源于《诗经》。《诗经·秦风·渭》有:“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意思是我送舅父送到渭阳(渭水之阳)这个地方,赠给他什么呢?当然是好车良马。

《秦风》是记述古代秦地风俗及故事的诗歌,此首感怀诗典出秦康公送其舅父重耳回国时,思念逝去母亲穆姬的感伤之情,后来人们就把母亲的兄弟之家称渭阳,简称渭家。

至今关中民间还保留着这种称呼,很多地方又将渭家细分为老渭家、渭家、小渭家(有地方也分为老老渭家、老渭家、小渭家),还有把外爷外奶叫渭爷、渭奶等。

对儿女而言,老渭家是指父亲的舅家,渭家是指自己的舅家,小渭家是指儿子媳妇的娘家。逝者若是父亲,老渭家位高权大;逝者若是母亲,渭家则为当值。婚丧大事中,渭家均被尊为上宾,坐上席首位。

今天,民间仍沿用古制叫“渭家”,但一些文人雅士根据渭家属外戚,将渭家的“渭”演变写成“外”,用“外家”代称“渭家”也是正确的。有人认为群众说的“渭家”是“外家”发生音变来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老渭家曾经是最令人敬畏的亲戚,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享有种种超越成文法规的权力,民间社会有着“天上雷公,地上舅公”,“天上老鹰大,地上舅公大”等诸多说法,其地位和权威可见一斑。

正在被遗忘的陕西方言名词:老渭家

“娘舅”的权威主要体现在他对外甥外甥女人生礼仪和家庭重要事务的处理上,女性怀孕到孩子出生,其兄弟会受到不一般的待遇,比如女性怀孕,首先要报告渭家,孩子出生后要向舅舅报告,外甥满月时要由大舅主持宴席,在席位上,舅舅要坐在“最大”的位置。外甥结婚,舅舅也要扮演重要作用,有时候,舅舅甚至能操纵外甥的婚姻大事。在婚礼上,渭家要给新郎披红。在家庭纠纷处理、弟兄分家时,舅舅都有绝对的裁决权。

比起出生和结婚,渭家在女性的丧葬上扮演的角色更为显赫。一般男丧请舅家,女丧请娘家。前去请渭家者,必须是孝子,身穿孝服,头带孝帽,手持丧棒,跪在渭家大门角,由带领的人进门和渭家见面,渭家人出来,孝子磕头恳请,长跪地上。渭家人开恩请起,方能平身落座。经过详细盘问,了解老人离开人世时的一些情况。

一般请渭家须请三次,报丧、通知祭奠时间、安葬时间都要请渭家。如果一次请不来,就要三番五次去请,直至请到为止。

正在被遗忘的陕西方言名词:老渭家

祭奠这天,有专人在村头瞭望,看见渭家人来了,全体孝子列队跪在路旁哭泣,迎接。

渭家人进门,男人即往灵前瞻仰遗容,查看遗体是否完整,是否“善终”。寿材寿衣是否符合要求。渭家看毕即可合上棺盖,然后去灵前哭泣吊丧,守灵孝子陪哭,哭声悲怆,催人泪下。家族长者搀起渭家人,并说:“人死如灯灭,不要过于悲伤,要节哀保重。”然后磕头,孝子谢恩。孝子把渭家人请到前屋,席间商量有关殡葬事宜。

渭家来的女客,进村就放声痛哭,手帕遮面,拖腔拉调,边哭边追诉死者的生平。丧家听到哭声,女孝子立即出迎于大门前,边哭边搀扶着客人,哭至灵前吊丧。

这时,家族长者端盘酌酒,请渭家人戴孝。孝子手柱哭丧棒,头顶孝盘,哭着匍匐进门。执事者接过孝盘,帮助渭家人戴孝于头上。渭家来几个人,端几条孝布,所谓孝布就是一条白纱布头巾。

渭家戴孝后,起身去灵前奠酒,孝子磕头谢恩。然后,宾主同回前屋,继续协商殡葬事宜。

渭家人一般要求厚葬,孝子泣告艰难,家族长者调解说和,渭家见好就收,多是遵从孝子意愿,这不就是民间常说的“孝子能舍去骨肉亲情,渭家还赔不起两行热泪”吗?凡渭家提出的问题,如给死者多烧香纸、添加寿衣等,在大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孝子会尽量满足。

正在被遗忘的陕西方言名词:老渭家

其后,孝子继续长跪地下。家族长者向渭家人追述死者生前美德,汇报老人临终,孝子床前侍奉及死后殡葬准备情况。渭家人听后详细评点,缅怀亡人,点说孝道。

凡在死者生前恪守孝道、尽职尽责者,殡葬时由渭家出资为孝子披红夸孝,以彰其德。对未尽孝道,忤逆不孝者由渭家批评教育,警示后人。

基于渭家在外甥生活中扮演的这些角色,渭家也就成了最令外甥敬畏的亲属,成为外甥不得不尊敬的长辈。

渭家为什么在外甥的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社会学和人类学家有多种说法,比较常见的观点认为,“舅权”是母系社会的残余,那时候群婚,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孩子由舅舅扶养教育,所以舅舅对外甥有绝对权威。

舅舅权威的来源,其实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不开,社会发展让男性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此获得了政治上的权力,他们的权力来源于他们对家庭和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但当时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尚未超出女性,所以其权力也未能大到超过母亲。

有学者认为,“舅权”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度时期的残余。当然,这些假设都是对原始社会的一种估计,未必与现实相符合,有学者对贵州苗族地区进行研究后提出,“舅权”实际上是女性兄长对女性的一种义务,是维护女性在夫家的权利。

比如,女性若是正常死亡,舅舅通过对外甥一家的问责、为难,显示自己对姐妹的关心,以尽兄妹亲情的义务;如果女性是非正常死亡,舅舅责难外甥,则是维护女性生命权利的一种特别的义务与手段。

在笔者看来,这种说法更符合“舅舅”在民间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就中国传统社会而言,女性出嫁后,让渡了部分权利,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必须遵从“夫为妻纲”的伦理准则,“舅舅”所获得的权力是对这一让渡的补偿,是女性在夫家的代言人,在某种程度上,“舅权”是对女性的一种保护机制。

正在被遗忘的陕西方言名词:老渭家

在以往的传统社会中,人际关系基于熟人社会建立,依靠道德和伦理维系,法律并不那么通用,特别是在基层社会中,通过熟人调节社会关系远比法律来得实用。

“舅权”在这种社会关系中就充当了这样的调节器。比如前文所举的分家例子,“舅舅”的角色就有利于平息家庭矛盾,俗语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舅舅”在处理家务事中,往往能得心应手,这与其权威地位密不可分。另外,如前文所言,“舅舅”在传统社会中充当女性在夫家的代言人角色,对女性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特别是在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舅舅”的存在能让女性感到受到渭家保护、关怀,通常发生家庭矛盾时,“舅舅”的处理也有利于女性。因此,在传统社会(甚至直到今天),女性在夫家受气后,都会回娘家,寻找父兄的保护,这也让夫家有所顾忌。

当然,由于“舅舅”所扮演的权威地位太过重要,有时候也会出现适得其反的作用,比如家庭矛盾由于娘家人的介入,变得更加激烈,有时候,“舅舅”为了彰显家族势力强大,动用庞大的家族成员,前往夫家争斗,酿成种种惨剧,让亲戚变成冤家仇人。但不论怎么说,在缺乏法律保护的前提下,“舅权”的存在,给予了女性或多或少的保护,让她们不至于任人宰割。

正在被遗忘的陕西方言名词:老渭家

“舅权”的存在,本质上是由于社会法制不健全,女性权益无法得到保障造成的,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越来越重视对女性权利的保护,相关法律也陆续出台,因此,“舅舅”逐渐失去了他的地位,“舅权”也逐渐走进历史深处。

事实上,以现在的眼光看,“舅舅”的许多权力、地位更多的来自于礼治社会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也发生了深刻转变,“舅舅”在各种仪式中也变得不再像原来那么重要。而且随着中国独生子女这一代人的长大,开始娶妻生子,许多“独二代”已经没有了“舅舅”,现在许多流行的关于“舅舅”的说法,未来对他们可能如同天书,完全无法理解了。同样,当下中国,也不能指望依靠“舅舅”来保护女性权益了,与时俱进,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来维护女性权益,更为重要。

文|垅上人 图|网络 编辑|深海寻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