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最简单的方法 却最难做到

 霸兔斋 2020-03-18

  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灾情持续扩大之际,各种预防之道也纷纷出炉,例如:戴口罩、勤洗手……等等。但你知道吗?其中有个最简单的预防之道,却是最难做到的。 

在电视、网络上,总有不少专家大声疾呼,为了避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要多洗手,同时不要摸口、鼻、眼与脸。只是其中有不少人却被当场抓包,明明上一秒才告诫众人别摸脸,下一秒居然自己就摸脸,甚至还有当众舔指头的。 

看着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画面时,也才让人警觉到,原来这些下意识的动作,真的很难避免。然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动作,却可能让你我染上致命疾病。

   揉眼、抓搔鼻子,接着摆出艺术家罗丹雕刻作品“沉思者”的招牌姿势,也就是手掌托腮,手指朝嘴巴往内蜷曲的姿势—这原本是种典型的脸部接触方式,却也令公卫专家感到忧心,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急速上升之际。 

因为口、鼻、眼、脸,全是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等呼吸道疾病,病毒赖以进入人体的门户。而这样的动作,可以在短短不到一分钟之内发生。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来说,一切都是从他们的眼睛、鼻子或嘴巴等脸部黏膜部位开始的。 

当然如今大多数的人,由于对疫情的关注,大都已经看过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CDC),以及当地医疗机构与专家的恳切呼吁:勤洗手、少碰脸。这些专家发出的叮咛,听起来真的非常简单,却也最难遵守。 

当然这也不是大家的错,因为这种“无意间碰触脸部”的习惯,可说是每个人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 

俄亥俄州沙隆维尔医院医生邵叶曾说:“习惯非常难改,因为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这么做。”邵叶也是推广手部卫生的非营利组织“亨利手手”创办人。 

“这是一种习惯,习惯是很难改的。”邵叶说。 

“华盛顿邮报”也曾报导,一项2015年进行的研究发现,人们每小时平均会碰触脸部24次,其中44%的接触,涉及眼睛、鼻子和嘴巴。 

就像我们所有习惯一样,碰触脸部的习惯,会随时间逐渐强化:一开始可能只是搔痒,想借由抓搔或揉搓来暂时缓解身体的不适。邵叶认为,时间一久,这种反应就会逐渐变成一种不自主的、重复性的动作。 

很不幸的是,这正是新型冠状病毒及很多疾病的传播方式,它们借由人们这些不经意的动作,使得双手从手机、键盘、门把或其他地方传播,以及沾染到病菌,然后再一路“搭便车”到你的喉咙、鼻窦和肺部。 

邵叶认为,避免碰触脸部黏膜部位,也许正是预防感染最重要的方法,也胜过任何研发的疫苗,“停止这种简单的行为就是了。别再抠、舔、咬、摩擦,就是预防疫情大流行最有效的方法。” 

邵叶在1990年代、孩子还在上犹如“病菌培养皿”的托婴中心时,就创立“亨利手手”和穿着T恤的黄色吉祥物,推广手部卫生意识;2002年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爆发后,邵叶也开始把“亨利手手”推广到国际。 

邵叶表示,洗手和避免碰触眼口鼻,对于减缓疫情会有所助益,因为这对日趋严重的疫情来说,是一项能够做到的解决方法。 

他说:“身体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