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大的自由,是学会与自己相处

 小鱼叔 2020-03-18

文:小鱼叔

2018/08/11

(一)

刚上班的时候,除了忙工作,也忙着抱怨,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怨声载道。

办公室里若谁起一个话题,你不参与,就显得你很不合群,久而久之,就会被孤立。单位有什么事儿,你也不会在第一时间知道。

似乎,这样的人,就显得和这个集体格格不入。也显得那个人,清高不好相处。

同事晓迪说,刚开始,她也是参与到谈论当中的一员,一天的时间,除了工作,就是谈论领导好坏,家长里短。长此以往,除了能够激发自己更多的负能量,再无其它。

直到再换办公室,晓迪不再试图和大家打成一片,宁愿被大家认为不合群。

晓迪开始在工作之余,忙一些其他的事情,看一些教育类的书籍,或者在心里想一下这一天的得与失。不再参与其中,有时候也会自觉屏蔽那些言论,任他们怎么讨论,她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安安静静。

剥落现实生活繁华的外衣,才能看到生活最本质的面貌。我想,独处,才是每一个人对抗生活枯燥乏味最好的方法。

一位作家曾这样说过: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独处的时候,那种对话自己心灵的状态就是一种自由,同时,也是一种能力。只有那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面对最真实的自己。

(二)

认识一个文友,她平时有自己的工作,业余写作,并且坚持日更,文章质量也非常不错。

有一次,她在公众号里,发了一篇文章,决定退隐三个月,我发消息过去,询问原因。

她称自己要去老家的山里,闭关三个月,完成自己的长篇故事,她喜欢那种独处的状态,让自己的心沉淀下来,才能更好的出发。

我并不是说,独处就非得去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才算独处,而是即便在人潮涌动的都市里,也要保持自己内心的独处,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把生活过成诗。

就连女神徐静蕾也曾在《鲁豫有约》上说道,自己从来没有觉得一个人有过无聊的时刻,因为总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也非常享受一个人的生活。

(三)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开车回家,到了楼下还要在车里坐好久?

下面有位网友的回答特别赞,他说:

“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

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

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根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面对现实的纷纷扰扰,依旧面带微笑,依旧坚强乐观,却选择封闭自己的内心。

那种微笑,是没有灵魂的,没有温度的。

(四)

我曾经也在朋友圈里发过这样一个心情:

7:30是一个临界点!

隔绝了山川与湖海!早!

早上7:30之前,是属于自己的时间,早起吃饭,锻炼身体,听书看文都是自由的。

一旦过了这个点,就成为一个工作的“俘虏”,领导的“左膀右臂”。单位成为战场,同事成为战友。枪林弹雨,都用身体去挡,人声喧嚣,都用精神对抗。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喜欢在下班时间,依然随时待命?原因大概就是,那个连轴转的时间里,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太少了,再搭上自己下班时间,即便身体不说话,心灵也会被折磨到伤痕累累。

所以,我不认为一个一天二十四小时被工作缠身,不懂独处的人,在工作上能做出什么成绩来。

我想,每一个人都有在休息时间拒绝一切不合理要求的权利。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有理由不搭理你,也有充分的理由拒绝额外付出。

(五)

蒋勋曾说:我可以孤独吗?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

他在《孤独六讲》里也曾对孤独做出了别样的分析,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把孤独升华为独处,尝试一个人时,你会发现,独处真的没有那么可怕。反而,它会成就一个特立独行的你,让你站在人群中时,熠熠生辉。

所以,宁愿被认为不合群,也要和独处时的自己相拥抱,因为,一个人最大的自由,就是要学会与自己相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